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4月21日上午,沈阳空军八六三六九部队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室里,一位中年女教师拿起一支毛笔,蘸上墨汁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用嘴轻轻地将墨汁吹开。大约五六口气,一枝干枝梅魔术般地出现在纸上。她边跟小朋友说着什么,边用手沾上红颜色,在干枝梅上点出了五个瓣的梅花。顷刻,干枝梅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停!”原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正在这里拍幼儿吹点画的新闻纪录片,教幼儿吹点画的女教师正是刘利华。  相似文献   

2.
我从《早期教育》中发现,辽宁省优秀教师刘利华的“吹吹点点画图画”很有趣味,一张白纸滴上一滴墨汁,用嘴轻轻吹上几口气,便出现了一支干枝梅,再点上红点作梅花瓣,鲜艳的干枝梅便魔术般地跃然纸上。神了,真神了!我也照着试了试,一滴、两滴、三滴……好多滴墨汁吹开去,竟有点像树根根,又像朵朵礼花。一群孩子围过来要求也试试。于是,我给孩子们准备好吹画用具:水、墨、笔、纸和抹布,上了一节水墨吹画课。  相似文献   

3.
在我居住的院内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种植着玫瑰、月季、美人蕉、金银花、菊花、干枝梅等各种美丽的花卉,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芬芳四溢。花园的中间是一小片青青的翠竹,在昂首怒放的鲜花丛中显得分外的翠绿,亭亭玉立。春天,翠竹喜悦地注视着满园盛开的鲜花,用自己  相似文献   

4.
黄山有这样一处景致:一个飘然若仙的道长,立在崎岖的山道旁,平伸出一只手臂,似在给上山的游人指点着路径。于是人们称此为“仙人指路”。但如果从对面的山坡上望过来,你却根本看不到什么“仙人”,而只会看到一只昂首翘尾的喜鹊刚刚飞落到这枝粗大的干枝梅上,正“喳喳”地向游人报告着什么喜讯。于是,这处景致又有了第二个称呼:喜鹊登梅。同一座山峰,为什么会出现迥然不同的两种形态呢?道理很简单,这是由于游  相似文献   

5.
在杨柳披绿的五月,我来到了森林公园。我来到森林公园的门前,看到两座石狮子把守在拱形门的两旁。进入大门,看见道路两旁的柳树,柔嫩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向人们招手致意,列队迎接着游客。你看那开着花朵的干枝梅,以粉红色的花瓣对远方的游客笑脸相迎。还有那些叫不上名的树,绽开着黄色的小花。大自然真是太丰富多彩啦,整个森林公园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穿过绿树成荫的水泥路,我看见一幢幢美观漂亮的度假村小楼。走过长满嫩绿小草的林荫小道,绕过美丽多姿的树丛,我登上了水上乐园的岸堤,心情更加愉快。你看那湖水碧绿,水…  相似文献   

6.
浅谈梅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安良发梅花最早产于我国。据《流奎律髓》记载,梅"以花贵,自战国始"。梅花有冬梅、春梅之别。它傲霜斗雪,冲寒吐艳,展示出坚贞不屈的品格;它千枝万蕊,清气四溢,迎接春天的到来。梅、兰、竹、菊是中国人高尚、美好道德情操的象征,人称"...  相似文献   

7.
干枯的树干     
那是棵干枯的树干枝繁斗茂已成了它的过去一片片记载它辉煌经历的树叶已随着秋风流逝  相似文献   

8.
蜡梅还是腊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蜡梅是我国中部原产的著名观赏花木,它并非梅类,在分类上属于蜡梅科的蜡梅属,但人们常写作“腊梅”。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植物③;金盾出版社的《家庭养花300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梅谱》、《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均只有“腊梅”。到底是“蜡梅”还是“腊梅”呢? 《梅谱》里虽称其为腊梅,却是这样说的:“腊梅并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腊梅”。《家庭养花300问》中也这样说:“它花色娇艳,幽香远溢,黄亮似蜡,香气如梅。”由此可见,蜡梅的“蜡”是指花色与蜂蜡一样黄的那种花…  相似文献   

9.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梅花独先天下春,花中气节最高坚。它以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构成独特的文化形式。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种植地区广泛。出土文物证实,中国育梅历史在四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青年散文家高彩梅的散文集《客居在城市的玉米》即将付梓,它是散文界的一个重要收获,令我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被人们誉为咏雪的千古佳句。教师讲授本文时,于此句也是津津乐道。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的图景:好大的雪!一夜之间,雪压冬林,一团团,一簇簇,万树干枝,宛若争春的梨花灿然盛开。雪来之奇,雪景之美,观赏者心情之惊喜,无不跃然于纸上。它想象之奇丽,意境之精美,咏雪,它是当之无愧的名句。  相似文献   

12.
扫帚     
这把孤零零的扫帚,你别瞧它现在很不光彩地被搁置在偏僻角落,我敢说它过去在树林中也曾一度好运昌隆,汁液饱满,叶繁枝茂;但现在整束干枝被捆在一根枯木之上.穷极机巧也难与自然争衡;目前的情形至多也仅是它过去的一个翻转。一株本末倒置、枝条朝地、根部朝天的树木;一把在每个罚做苦役的女佣人的手下听使唤的东西;而且仿佛命运有意捉弄,专门清理污秽.但自身却难免肮脏;临了在女佣人的手下磨个光秃.不是扔出门外了事,便是最后再利用一下,点火时充把干柴。  相似文献   

13.
武当榔梅勘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榔梅是丹江口市武当山特有的一种水果.明代李时珍说:“只出均州太和山。”在千余年的生存历史中,榔梅经历异果-圣采-仙采-贡果-匿迹的演变。百余年来.人们因“折梅寄梆”神话而迷茫。因贡果的匿赫而惋惜,因悄然失踪而不解,武当榔梅成为一个历史之秘、物种之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丹江口市地方特产,明朝已列入贡品的有笋类、黄精、骞林茶等十种,它们正在受到重视与开发。唯独具有重要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榔梅还不知是何物。1998年。丹江口市科委将武当榔梅的研究列入科研项目,课题组通过论证、调查、实验、鉴定。找到了武当梆梅就是现在的黄蛋树。专家鉴定说.它很可能是杏、李的天然杂交树种。  相似文献   

14.
梅韵     
“唯标格之独高,故众美之咸具;下视群芳,不足比数;桃李逊娉,梨杏推妍。”这是李纲对梅的称赞。梅,历来是中国人的爱物,常见于诗词章的吟咏中。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又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它那令人倾倒的气质,是当之无愧的,它让人看到了自己理想的人格模式。无论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还是士大夫传统的化性格,都统一于梅的一身。无怪它一直都备受人的偏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心中的梅     
我从没有养过梅,但我却见过,而且真真切切地被它震撼了。梅,从古至今都是诗人赞颂的对象,人们把它视为中华民族高贵品质的象征。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咏梅》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梅;毛主席也写  相似文献   

16.
邵小凡 《红蜻蜓》2023,(15):12-17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及梅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坚贞不屈、高雅不凡、刚毅圣洁。对中国人来说,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人们如此爱梅的原因。一、关于梅的小典故梅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植物。根据出土文物证实,中国栽育梅树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尚书·说命》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文字,记述了在公元前10世纪的商朝,人们已将味酸的梅子作为调味品来使用了。人们不仅吃梅果,还赏梅花。梅花冰清玉洁、凌寒独放,  相似文献   

17.
假如我的眼前有一片花海,我最先看到的是三角梅。假如我的眼前是一片空白,我最先看到的是三角梅突显的枝桠,我最先听到的是三角梅在热情呼唤我的声音。三角梅,是梅又不是梅。怎么说呢?三角梅这个植物里面最独特的名字,它不是梅树,它不是我们经常所看到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梅花,它的花香不是风吹来让我们闻到的沁人心脾的梅花香。三角梅,是梅却又不是梅,这是一个儒雅却又震撼人心的名字。我们并不多见,但我们总能看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咏梅的诗词,其中李清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赋予梅以更深广的思想内涵,她把梅的生命历程与自己的身世际遇、人生道路加以对照,写梅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关照梅同时也是在关照自我.李清照咏梅,不单单是赞扬它的品格,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人生,抒自己的情怀,这就赋予了梅独特的思想内涵,而这正是她的独到之处.在艺术手法上,李清照给予梅更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突出了其生命美.在词人笔下,梅的每一种情态都融注了自己浓烈的情感,词人赋予了梅以人一般的生命和灵性,使它也会有人一样的情感.李清照咏梅词确实做到了情与景的完美交融,也正因为此,才使其咏梅词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所承栽的是相似、相同的寓意,都是中国文人感物喻志的最常见的象征。那么龚自珍用“梅”托志是否有着他独特的意义呢?如果用兰、竹、菊是否也可以?这是一位学生在周末随笔中提出的问题。笔者试着作出这样的解读:《病梅馆记》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应该具有典型性。那么,《病梅馆记》为什么用“梅”托志,它的典型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不妨从文化、史学、审美等多个角度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20.
桃梅     
7月2日星期日桃梅,一盆美丽的花。我一看到它,便觉得它是春的小精灵。你瞧,它的干、茎、叶、枝、花,都是那么完美无缺,令人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情。它长得恰到好处。它的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努力地汲取着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