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对新疆干旱区绿洲资源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针对新疆干旱区不同类别的绿洲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生态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加强对干旱区绿洲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充分发挥新疆绿洲资源优势特色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对具有脆弱性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发展新疆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通过历史资料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历史时期水系变化、河流改道变迁及绿洲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绿洲演化为主要特征的塔里木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控制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演化的方向,而水资源是干旱区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通过历史资料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历史时期水系变化、河流改道变迁及绿洲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绿洲演化为主要特征的塔里木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控制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演化的方向,而水资源是干旱区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疆师范大学合作项目1、新疆多元文化地区教育国际交流比较研究2、新疆艾比湖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及艾丁湖嗜盐古细菌的系统进化研究3、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4、新疆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方案5、干旱区绿洲PRED系统的数理模型构建6、干旱区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与预测模型新疆农业大学合作项目1、荒漠化综合防治与荒漠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2、绿洲生态建设与人工绿洲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3、水资源开发4、盐碱地改造机理和方法及土壤改良新法研究5、优良牲畜的引进与改良6、动物营养(包括营养调控、饲养…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南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对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三者的辩证关系进行梳理,重点分析目前影响云南农村生态环境的四大问题,并据此,从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出发,提出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总结并分析了和田绿洲近40年的气象资料,经研究发现绿洲小气候存在着变暖、增湿、风速降低的趋势,跟新疆整体气候变化相一致.这一变化使和田绿洲上空大气边界层升高,对绿洲的保护范围加大,绿洲感热通量变小,潜热通量变大,湿度增强.和田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绿洲小气候的变化趋势则有利于优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此,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近年来出现了生态农业的理论和实践.本文阐明,生态农业应该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省域的视角分析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构建,并据此提出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不但为发展绿色食品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前提条件,而且也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指出了推广绿色食品技术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成果的载体,是生态农业与市场农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技术要点。这些技术的实施将有效地推动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构建河西走廊绿洲城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地区城镇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各级城镇为极点,以各级交通网络为轴线的“点—轴”结构系统。绿洲地区城镇体系构建首先要考虑与绿洲的面积、承载能力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河流上中下游城镇之间的协调,稍有不慎,也将导致下游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现从河西走廊绿洲城镇系统的发展特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构建绿洲城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生态与环境极为脆弱,在绿洲开发过程中极易引起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等生态与环境问题。本文在阐释绿洲及绿洲化等概念基础上,对西北干旱区绿洲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行综述。针对绿洲、绿洲化等概念可操作性不强,绿洲化趋势研究数据时间序列较短及时间节点较少,绿洲化环境效应综合评估薄弱等问题,提出未来应在界定绿洲与绿洲化等基础上,加强绿洲化机制研究,应特别关注过度绿洲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山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 ,合理布局 ,注意生态环境 ,以生态农业及观光旅游为主题 ,提出山庄的性质和功能、指导原则、规划构思及总体布局 ,重点综述了生态农业山庄规划中景区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本质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当有利于生态效益提高的产品生产其能够提供足够高的经济效益时 ,生产者才会进行生产 ,从而能同时改善环境。否则就会排斥这种生产 ,恶化生态环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使我市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换过程中 ,首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以造就发展生态农业的主体基础。同时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加强宣传教育 ,完善补偿机制 ,为我市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针对沿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为理念,在土地治理资金筹措、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现代化农业示范作用、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实现沿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沿运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山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合理布局,注意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及观光旅游为主题,提出山庄的性质和功能、指导原则、规划构思及总体布局,重点综述了生态农业山庄规划中景区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从自身生态环境出发,致力于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了生态种植、设施农业园区和经营观光三大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但仍存在着农户生态意识薄弱、政府管控力度欠佳和缺乏专项人才等问题,应强化农户生态意识,加强政府规划管理职能,建设生态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文章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市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南阳市生态农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局部土地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管理服务方面不到位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阳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山学院学报》2016,(3):69-7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策,发展生态农业是狭义滇西山区农业升级增效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虽然狭义滇西山区生态农业规模小、辅助发展条件较差、劳动力技能素质较低,但其具有山区农业特色鲜明、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供给潜力巨大和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等优势。因此,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并推广多种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市场化运作,为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辅助条件;提高山区农业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推动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继续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助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恭城模式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恭城人变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