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历来都有很多。唯有马克思主义者给了人的本质以科学的规定,它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对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离不开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历史发展。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是完全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人性与人的本质-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学者普遍将“实践”视作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本体论蕴涵这一研究现状,笔者经过考察认为,对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学术研究在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以及认识目的三个方面存有局限,通过综观原著得出结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处论断均非本质论,前者处在人类学层次,后者处在社会学层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春梅 《华章》2007,42(10):32-32
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从唯心史观出发,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和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回答停留在抽象的层面.马克思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揭示与论述,逐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与现象统一于事物中,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本质有界本质、类本质、个性本质三个层次。教育本质也具有三个层次: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和亚种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的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教人正确对待人的界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直接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合理因素,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实践和社会联系考察人,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真正完整的科学规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命题,是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必须以人的理论为依据 ,本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 ,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三个命题:第一,人能劳动;第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除了使我们对什么是人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外,还使我们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劳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人的需要及中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个人成为更加自觉上进的人。  相似文献   

12.
法治的表层是一种治国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是制度和利益的问题,法治的深层却是人的本质的问题。法律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本质的反映,法治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发展的要求。厉行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即合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需求的法治,能够促进人的本质一一由劳动本质和社会性本质共同构成的人的统一本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上既古老又常青的永恒话题。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的石碑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家们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很不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既克服了以往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人的本质问题)理解的片面性,又揭示了本质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即人是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首先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一层不变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位的教育活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要从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社会本质两方面入手,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其理论着力点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契合。高校应与时俱进地不断总结完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并将其基本理论贯穿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 ,是思想政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 ,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理论界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见解主要有三种:"社会关系说"、"劳动说"及"调和说"。这三种阐释都有经典文本的理论依据,但站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维度并考虑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取向,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些见解都未充分体认经典作家的本意。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更多的不是从人与其他物种相区分的本体论角度来进行,而是从体征人的存在意义的价值论维度来进行,即:探讨人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实现人的现实解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马克思的文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个界定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有从这三个界定及其内在联系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思想政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精神、意志、理念出发,将人归结为某种精神属性,或者把人看作特殊的、高级的生物种类,从生物特性来理解,注定不可能实现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根本变革。从"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到"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体",再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最终回到现实社会中的现实之人上来,实际上得出了改变社会关系就能改变人的本质,就能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结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动态的、变化的,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生产关系的变革,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渐趋实现,人将摆脱自私自利的暂时的本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也终将看到不同于自私自利的人构成的市民社会的新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