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律,即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重复性。引导幼儿发现、感悟、理解、创造简单规律,能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一方案中,老师从幼儿身穿的毛衣入手,引导幼儿欣赏并发现了两种元素间隔排列的简单规律。接着,老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幼儿熟悉的、生活化的景物,让幼儿再次寻找、感受规律,并开始理解规律的含义,这个过程使幼儿深切体会到规律与大自然及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随后老师借助团体操录像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和发现规律,并让幼儿的关注点从静态的规律模式转向动态的规律模式,颇具挑战性。不过“自主设计规律排队”的环节,本…  相似文献   

2.
张平 《江苏教育》2012,(34):70-71
听了很多老师教学苏教版的《一一间隔排列规律》,也听了一些老师教学人教版的《植树问题》,感觉老师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例如,好多老师在教学《一一间隔排列规律》时,把教学重点放在观察教材情景图上,让学生发现"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多1"上,当学生发现了这个  相似文献   

3.
近日听了两位老师执教“计算器”的课。其中,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环节.两位老师的处理大相径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幸拜读了查贵生老师的《在观察中寻找规律》(见《小学教学设计》2005第4期第53页)一文,在文中查老师通过对一组算式的观察得出:任意一个奇数n,它的平方都等于同它相邻的两个偶数的乘积与1之和,并举了些例子来说明运用这个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但在运用中笔者发现查老师的  相似文献   

5.
自己找规律     
同学们已学过“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爱动脑筋的小敏问黄老师:“即然有‘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那是不是也有‘积不变的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呢?”黄老师微笑着反问:“你觉得有吗?”小敏思索片刻,答道:“我想是有的。”黄老师点点头,先肩发小敏研究“商的变化规律”,黄老师写出两组等式: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老师要选一个手机号码,营业员为老师提供了三个号码:13912576409、13948612593、13955665566,老师选择哪一个号码比较合适?学生回答:选择第三个号码合适。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好记。  相似文献   

7.
上午第一节,一年级老师讲的一节数学课-一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找规律".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排队的游戏.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兴致极高.下课铃响了很久,他们还沉浸在游戏之中,不想离去.  相似文献   

8.
本文时初中教学的思考:老师对所教的内容是否真正理解?老师是告知学生概念还是让学生有证据地推断、理解规律?老师在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及规律时是否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学生的学习是纯粹的模仿,在解答完题目后却不知规律所蕴含的道理及物理本质,还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物理分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老师要选一个手机号码,营业员为老师提供了三个号码:13912576409、13948612593、13955665566,老师选择哪一个号码比较合适?学生回答:选择第三个号码合适.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好记.  相似文献   

10.
彭立文 《教师》2012,(12):85-85
听写是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法,通过听写,老师可以很直观地知道哪些字词学生掌握了,掌握的程度如何。很多语文老师都在来用这种方式教学,可是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用得好,用得效率高。其实细细分析,听写也是很有学问的:听写是学生多感官参与的一项活动,它有自己的规律。找准听写的规律并施以恰当的方法,能提高识字、记字效率,使听写过程充满智趣。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老师要选一个手机号码,营业员为老师提供了三个号码:13912576409、13948612593、13955665566,老师选择哪一个号码比较合适?学生回答:选择第三个号码合适。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好记。乍一看,这种引入不仅新颖,也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可厚非。殊不知,这种情境经不住进一步的推敲,与周期规律的本质大相径庭。其一,大家请看,第一个号码13912576409的归属地是江苏盐城,第二个号码13948612593的归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教研室冒金彬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冒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上午第一节,一年级老师讲的一节数学课-一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找规律“.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排队的游戏.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兴致极高.下课铃响了很久,他们还沉浸在游戏之中,不想离去.……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怎样读懂课文,并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老师若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渗透学法,指点迷津,架起通往彼岸的桥梁,便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绥化市英俊小学齐丽红老师在教学《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请看其课堂片断.  相似文献   

15.
从教多年,我发现,许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想法:谁都可以教语文,语文不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写写生字,将参考书上的解释照本宣科地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语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体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找到符合学习这节课内容和要求的学习规律,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又是评定职称的时节。这时候,论文仿佛突然被老师们异乎寻常地重视了。尤其是部分面临着论文“过关”门槛的老师,开始进行一系列急时抱佛脚的“工作”。毋庸置疑,绝大部分老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视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与得失为乐趣。许多老师及时把自己的感悟细细梳理形成文字,主动投到各类专业报刊发表了。但也有部分老师,或认为论文高不可攀而懒于写作,或由于没有掌握写作规律而“屡投屡败”,或心有旁骛而根本无意反思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但随着资格渐老,职称评定进入议事日程,而发表论文又是其中必要的条件,于是,这些老师“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加班加点、东抄西贴速“成论文”,或四处找关系、探门路以求发表,一窝蜂想抓到能够使职称过关的那根“救命稻草”。而一些非法的或者违规的出版物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纷纷打出各“种促销”手段,伸出各种诱人“的橄榄枝”。虽然形形色色,但归结一点,就是瞄准了老师的钱包。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局可想而知。不少老师历“经千辛万苦”发表的文章,结果发现对评定职称没有任何用处。更有甚者,钱寄出去后便“石沉大海”了,老师上当受骗的现象屡屡发生。那么,老师们应该对评职称发论文持怎样一个态度呢?我以为,首...  相似文献   

17.
高考将临,高三考生紧张冲刺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同时进入了“一级战备”。但有的家长和老师只知督促和鞭策,不注意按心理活动规律帮助考生安排复习和调整情绪,甚至违背了心理活动规律,盲目为考生施压,致使考生身体疲劳心情紧张,从而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和家长应当怎样帮助考生安排复习呢?我们认为,应当依照心理活动规律,帮助考生积极调整身心,讲究复习方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8.
徐振维老师执教的口头作文课,给人突出的感觉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他们各抒己见,似乎一下子 变得聪明起来了.徐老师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研究徐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可以领略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而且可以发现听说训练中的某些规律,认识徐老师口头作文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读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是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一文,受益匪浅,感触很深。赵老师在文章中结合三则教学案例,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本"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法。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针对这三个方面逐一辨析,以就教于方家。第一,什么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只有运用归纳法教学才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吗?赵老师认为,运用演绎法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中学作文教学规律研究的文章有很多,从各角度提出了现代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弊端,也多方面研究总结了中学作文教学规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有效的中学作文教学新理论,新方法。但是有关于中学作文教学规律的应用心得的论述却不多,本文结合自己若干年的教学探索,浅谈一些关于中学作文教学规律的应用理解心得。一、作文教学要有计划性老师所设计的作文教学计划既要贴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适应于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老师所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