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乡巨变》作为描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典之作,其对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乡巨变》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历来毁誉不一,这种接受效应与其内在的审美张力紧密相关.首先,它有选择性地书写当时的农村社会改造,描绘生活真实与憧憬未来社会构成了乡村真实的复调性.其次,审美化的生活叙事形成了一个具有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民间世界,小说风格显然冲淡了其宏大政治意图的传达.同时,社会生活和读者视野的变化及多样性,也影...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在叙事框架、观念形态层面,表达的是以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为主导的国家功利话语;艺术场景、生活形态层面体现的,却是以充满日常性和人情味的乡村生活图景为中心的民间生态话语。作者一方面将乡土文化的传统底蕴转化成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现实生活形态,另一方面又将时代新生活描述成一种贯穿着各种民俗文化元素的乡土生活新境界。这种双重话语并置、多元文化共生的审美建构,不仅呈现出对社会矛盾双方客观审视、辨证分析的审美意味,而且隐含着一种乡土民间文化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呈融合发展态势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4.
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景物描写和女性描写,体现了作家浓厚的故乡情结和茶子花情结,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阴柔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山乡巨变》中,“劳动”之理和“革命”之理对张桂贞的个人之“情”呈现出压抑态势,而对盛佳秀的个人之“情”则呈现出高扬倾向。周立波游弋于现代抒情和传统叙事之间,凸显了一个文学本土化探索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年文学"作品中,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它的民间文化性。作为"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周立波选择以一个民间叙述者的身份、以尊重民间的立场来叙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从文本空间、叙述话语、文化价值内涵等方面来表现民间文化与政治主题的双重内容,达到了民间魅力对政治功利的消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普遍追求"史诗"的时代,如何以艺术之笔既真实地记录历史变迁,又独显乡土原色情韵,周立波以《山乡巨变》作出了成功的回答,而今主流社会与边缘乡村皆发生新变,但小说文本所描写的历史镜像却定格为艺术的永恒,其奥秘何在?文章以文学阐释学方法,从作家的历史表达、文本构成以及读者重新解读等角度,试图还原小说的历史生成与艺术意蕴,以期获得对《山乡巨变》文本的新的文化体认。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同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是一部在反映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虚假,有得有失,得多于失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是一部在反映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虚假,有得有失,得多于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期刊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代文学期刊不仅能及时地为作家提供刊发新作的场地,而且还将全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家加以集中有序的管理,以建立有着统一路线的文学格局。创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即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1949-1955年即"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为贯彻执政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而呈现出主流叙事的基本特色,它严格遵照体现国家主流意识的办刊原则来保持它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基本风貌。《人民文学》对其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是通过其号角式的时政性理论、旗帜式的主旋律创作与长矛式的运动化批评来实现的。主流叙事是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这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和指引文艺刊物的直接效应。《人民文学》在引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主潮的同时体现了建国初期的时代氛围对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是纳博科夫写作生涯中的分水岭,具有较强的实验性风格。通过运用元小说的叙事策略,该书巧妙地模糊了"真实"与"虚假"之间的边界,与标题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本论文拟从叙述时间的不明确性、叙述结构的模糊性两个方面入手解读该小说,分析《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的元小说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乡巨变》塑造了邓秀梅、李月辉、盛佑亭等30多个基层干部和南方农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乡土人物在历史推进过程中命运的深重忧虑。亭面糊作为当时新旧意识冲突下地道的湖湘农民的代表,他不仅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典型,也是作家“承受着一切塑造典型的伟大艺术家的遗产”、“把握住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果与结晶,是益阳老头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讨论《桃花源记》中反映出来的叙事矛盾与叙事真实,并重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文中的叙事矛盾与叙事真实,才能更好地解读陶渊明的行文思想,进而完整地展现《桃花源记》的艺术魅力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视角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是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三里湾》和《创业史》,因为作家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视角,所以这三部作品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思想意蕴,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文学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是在文化上,而不是在政治上。纵观中外的文学史可以发现,艺术视角既具有个人性,也具有时代性和作家个人的反叛性。  相似文献   

15.
电影《白毛女》将歌剧中的民间秩序和民间伦理转换和破解成市民关注并易于接受的有情人历经悲欢终成眷属的"爱情传奇",然而电影在借助爱情原则完成叙事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隐去了女主人公喜儿、男主人公王大春的性别身份,而以阶级身份笼而统之。影片中被遮蔽的性别,在政治话语的裹挟中,寂然无声,以致淹没,政治话语的强势和巨大张力在影片叙事修辞的"庇护"下,牺牲了"性别",完成了政治叙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我国史传叙事传统为参照系,对《世说新语》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剖析,勾勒出《世说新语》“变史家为说家”的大致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其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特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我国史传叙事传统为参照系,对《世说新语》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剖析,勾勒出《世说新语》“变史家为说家”的大致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其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特质.  相似文献   

18.
学习《驿路梨花》,大家都比较关注雷锋精神的传递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这当然不错,但我们还要关注小说的叙事选择,即小说叙述中哪些被有意遮蔽,哪些又被凸显强化,这样才能与作家作品实现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写作意旨。从词语的反复与强化、人物的塑造与安排、劳作的虚化和强调、时代的暗示与提醒等角度,探究作家叙事选择的匠心,由细微处深度感受经典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小说阅读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在朴素、真挚的温暖叙事中,一幅近五十年历史的笨花风俗民情图向我们蔓延开来。然我们发现,在温暖叙事下面,其实遮蔽着更为本质的东西,反映出铁凝小说温暖叙事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