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三天两头哭诉“被人欺负”,您是亲自出马替孩子出气,还是叫孩子做小霸王,“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反正不能吃亏”,或者放手不管,甘心孩子成为受气包?  相似文献   

2.
焦卫燕 《山东教育》2004,(36):55-56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形成的。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公共场所.孩子由家长牵着、抱着,每当孩子跑去找小伙伴时,家长便追过去把孩子抱回来说:“快过来,当心人家打你!”还有的家长担心小孩子到人家家里去,  相似文献   

3.
一天,放学的时候,刚好与一个接孩子回家的家长同行,只听家长不断地在责怪孩子:“你被他打了怎么不知道还手啊,真没出息……”。  相似文献   

4.
“阿姨,你家张亢打我!”“阿姨,张亢今天又踢我啦!”我一走进幼儿园大门,总有几个孩子迎上来向我告状。回家路上,我问小亢:“你怎么老打别人呢?要和小朋友团结友爱呀!”不想他气鼓鼓地嚷着:”是他们先骂我,还把我的帽子扔在地上拼命踩!”“那你也不该打呀,可以告诉老师嘛!”“我就不告诉老师,我才不怕他们呢!”一到家,小亢一溜烟出去玩了。不一会儿,传来小亢撕心的哭喊声。我连忙三步并作两步下楼去,只见五六个大孩子正将沙子一把把劈头盖脸地撒向小亢,小亢大声哭喊着,不顾一切地冒着“沙雨”冲向  相似文献   

5.
王松梅 《山东教育》2002,(27):61-61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理智地对待,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事实上,许多孩子能够自行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你的孩子玩的一种汽车玩具,别的孩子也想玩,他不给,这时,那个小朋友可能会因得不到玩具而难过得哭,嘴里还会不停地说:“你不给我玩,我要走了,不跟你玩了。”这时,你的孩子会慢慢地说:“你不要走,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样,矛盾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然而,在孩子的交际世界里,孩…  相似文献   

6.
朝三洲 《师道》2003,(1):13-13
常常听到家长在这样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同学打你,你就打他!”“小朋友抢你东西,你就去报告老师,让老师好好罚他!”诸如此类“以牙还牙”的不让自己孩子吃亏的语言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司空见惯了。但专家认为,这种为了点滴小事而敌视同伴、把别人当作防范对象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导致孩子品德的“发育不良”,会使孩子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同情心和善良心。日前,有专家呼吁,家庭教育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难以融入社会的“大灰狼”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即命运”。在过去缺乏竞争机制的计划经济社会中,人一…  相似文献   

7.
陈洪 《宁夏教育》2006,(9):69-69
为孩子乱“撑腰”的现象在不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他若打你,我明天就揍他”,等等煽动性的话语,成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家长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欺负”,受“委屈”之后,家长总是对孩子灌输“报复”的思想,大讲“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或者亲自找老师和同学的家长理论,甚至直接上阵进行报复,那就不对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0.
一天早晨 ,笔者正组织孩子的晨间活动 ,忽然从外面传来吵架的声音 :“你好凶啊 ,竟敢打我的孩子 ,你看 ,你把他的手都抓破了。”还对自己的孩子心疼地说 :“他打你 ,你为哈不打他呢 ,你没长手吗?”笔者出去一看 ,原来是幼儿A和B的家长正在为孩子的事争吵 ,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 ,谁也不让谁。到底为什么呢?询问原因才知是两个孩子玩耍时发生了点小矛盾 ,幼儿A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宝贝吃了大亏 ,于是趁送孩子之际向打了他儿子的小朋友问罪 ,并告诫自己的孩子 :“以后你少跟他玩 ,免得吃亏。”孩子间发生了矛盾,成人应该究竟怎样处理呢?对此…  相似文献   

11.
在我周围,很有几个“擅长”处罚孩子的年轻父母。只要孩子有了错误,动辄非打即骂,罚跪罚站、断水断食;甚至自己有了不顺心的事儿,孩子也会成为他们的“出气筒”和“替罪羊”。事后,你要是问问他们为哈这样做,他们不是跟你打哈哈,就是说不出个米麦豆子来。因为他们对孩子所实施的打骂之类的处罚,几乎无一打在理上,孩子在被打骂之后,也想不出自己的闪失在那里。其实,不少孩子的“胡作非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因此,对这些孩子的‘处罚”,就应以疏导为主,惩戒为辅,而这种带有家庭惩戒性的处罚,也是一个很有讲究的事…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为何说谎症状:一位父亲正在审问他的儿子。“老师说班里丢了一块钱,是不是你拿的?”孩子:(恐惧地看着父亲)“不,不是我。”父亲:(口气缓和,交待政策)“你只要说实话,我不打你。”孩子犹豫半天,终于下了决心:“是我。”父亲:(震惊,怒火万丈,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13.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14.
城里孩子最聪明,小小年龄就知道1+1=2。妈妈经常教导孩子说:“不要害怕别人,别人打你你就不敢打他?他打你一下,你应该打他两下;他骂你一句,你应该骂他两句;他吃一个苹果,你应该吃一个拿一个,总之要比别人多一个才对,这就是2。”俺农村孩子比较笨,爷奶父母教导也似乎无方。邻居家老根的小孙子今年四岁,到村上学校教室窗户外听老师给学生上课,回到家里问老根:“爷爷,老师说1+1=2,你们小时候1+1等于几啊?”老根很认真地告诉孙子:“我们小时候1+1就等于2。做人也要这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谁打你一下…  相似文献   

15.
谁的错     
一位蹒跚学步的小孩根本不去看脚下的碎石,就飞奔着要扑进妈妈的怀抱,没想到“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哭了。妈妈赶紧过去扶起孩子,心疼地抚摩着孩子红红的膝盖,安慰他:“宝宝,别哭,路坏!”然后煞有其事地朝路瞪了一眼:“打——路!”小孩果真不哭了,也喃喃不止:“打你,路,打……”  相似文献   

16.
惩罚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你吗,阿瑟?”“不知道,爸爸。”“因为你打了比你小的孩子。”“可是我比您小呀,您为什么要打我呢。”  相似文献   

17.
准备吃点心了,束老师带苹果组的孩子去盥洗室洗手.我正在准备餐碟,嫒媛跑到我的面前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毛毛打我。”由于没有看到事情的经过.我带着媛媛来到毛毛面前询问:“你打媛媛了没有?”毛毛一脸天真地使劲点点头。我接着又问:“那嫒援打你了没有?”他立即摇摇头。我加重语气问:“那你为什么要打她?”他又摇摇头。  相似文献   

18.
梁小桥 《家长》2013,(2):65-66
几乎每一个妈妈都会有控制不住情绪伸出手打孩子的时候,也几乎所有的妈妈在打过孩子之后非常内疚和后悔。常常有妈妈问我:“小桥姐,你打过铁锤吗?你还打吗?”在我肯定的回答过后,对方往往非常惊讶地说:“小桥姐也会打孩子?”是呀,我也打过孩子,  相似文献   

19.
孩子入园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小朋友打我。”每听到他那委屈地诉说,心里很难过,也很纳闷。我问他:“是你先打他,还是他先打你?”“我没打他,他就来打我。”孩子年龄小,弄不清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我只好请老师帮忙,了解一下他一天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学习之友》2014,(12):42-43
孩子犯错了,不用批评,只问八句话就可以了。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