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学是相似思维的本原,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根本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理论开启基本思路。易学有四层要义,即“不易”、“变易”、“简易”和“交易”。我们可以将易学思维融入教育理念,来建构相似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淑芳 《教学与管理》2007,(11):137-138
一、相似的本质与相似论 我国古代先哲云:“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正是人与天地的相似而不是对立创造了和谐。所谓相似,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同与变异矛盾的统一。正如高士其所说:“世界上的事物,虽然千姿百态,但究其内在的本质,都有其相似的哲理,当我们摸清了事物各自迥异的个性后,就需要开始去寻找它们内在的共性,这才是一个明哲、智慧的作法,也是认识事物的最好途径。”这也是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创立“相似论”的缘起。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都有30余个地市的中考语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与它上面出现过的题目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4.
用相似的科学观诠释教育教学和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被称之谓相似教育论。相似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的相似联系、相似运动、相似创造蕴藏在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三个相似关系之中。相似的成因、相似的条件、相似的环境产生相似的结果,则是相似教育论的基本原理。“与天地相似”“反本开新”是相似教育论的原动力。而相似教学模式为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及执教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下学上达之路。  相似文献   

5.
老子对自然的认识,以"天地"这对自然中最为显要的对象为主。"天地"在《老子》中多处出现,并与道、人或圣人相联系。从道物关系角度看,天地为物,与道有明显区别;从形而上学语境和政治语境的关系看,天地却处于两者转化的枢纽地位,并与圣人相对应。之所以要认识到"天地"在老子思想中的地位,是因为对"天地"的探讨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即不以价值判断、自身利益去戕害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是老子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天地万物可有其特点,也都有生存的权利,在天地的这种包容之下,人与万物、人与自然都能够各安其性,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人与他物矛盾日益激烈的今天,像离"道"最近的"天地"那样,让万物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生长,不以人类狭隘的利益危害到其他生命的安全,是老子以"天地"概念为核心的自然观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都有30余个地市的中考语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与它上面出现过的题目相同或相似;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的高考也有相当部分的作文和阅读题被其准确预测到。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都有30余个地市的中考语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与它上面出现过的题目相同或相似;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的高考也有相当部分的作文和阅读题被其准确预测到。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都有30余个地市的中考语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与它上面出现过的题目相同或相似;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的高考也有相当部分的作文和阅读题被其准确预测到。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12期文学作品阅读题与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第六大题文学作品阅读题在选文、命题角度、参考答案方面出现惊人的相似!山东卷与《读写天地》都选了现代著名作家叶延滨的《灯火的温情》,且选文内容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山东卷与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既不同于道家境界,又不同于宗教信仰,而是建基于理性的支撑之上,通往精神自由的哲学信仰之路。天地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它在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中展现出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之美。天地境界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冯友兰以庄子"游"的方式讲儒家"成圣之道",兼有儒家的入世情怀和道家的出世气度,"极高明而道中庸"。天地境界是理性和信仰、信仰和践行的统一,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易与天地准"的历史思维是司马迁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周易》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迁方面的原因。《周易》自身的属性与它在秦汉时期的地位使《周易》思想成为司马迁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易学流派等是司马迁形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的重要前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主要表现为对《周易》原文与易理的引用。  相似文献   

12.
叶楠楠 《教育》2011,(11):34-35
《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2008年,一颗名为"至诚"的  相似文献   

13.
[原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释义]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出处] "天地玄黄"出自《易经》.《易经》里说的是"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出自《淮南子》与《太玄经》.  相似文献   

14.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副象棋虽只有方寸天地,却蕴涵无穷的玄机奥理。身为一介教书匠的笔,觉得象棋中的棋子倒与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一些教师有几许相似。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都有30余个地市的中考语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与它上面出现过的题目相同或相似;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的高考也有相当部分的作文和阅读题被其准确预测到。全国有近2000所学校开设的阅读课以此为辅导读本  相似文献   

16.
王念孙《读书杂志》"颐指"条认为《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是有误的,其中的"颐指如意"应该改为"顾指如意"。笔者认为,《汉书》原文"颐指"条无误。其一,王氏所谓"动颐"不可"指麾"很难成立;其二,王氏所谓"颐""顾"二字因草书相似而讹是缺乏根据的;其三,王氏所引《庄子·天地篇》的佐证也不足以支持其观点。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其结果是学生的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千篇一律。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我对低年级作文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旨在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有话乐写。  相似文献   

18.
另一个自己     
<正>有光就有暗,有高就有低,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万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正如中国的"阴阳"学说。《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阴阳者,天地之大道也。"可见"阴阳"很早就是天地运作的规律与模式。而"人"作为这天地最杰出的产物,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阴阳"的规律。人们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与性格:有的人急躁,有的人沉稳;有的人生来懦弱,有的人向来大胆。在很多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一、"简单"之策:让语文敞亮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不应该疏离生活,要让语文敞亮生活的天地,将教学信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条"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无所私爱,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天地之间。此处的"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的圣人,是指"得‘道’的人"。"仁",指的是偏爱的意思。"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