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艺术的抽象问题,有着深刻的哲学、美学内涵,但学界迄今未有深入的探寻。艺术的抽象是艺术家、作家凭借着一种具有“知性直观”的审美判断力,直接由外物的幻觉表象、形式要素或内在的情感生活、生命经验,提纯出的一种不脱离感性存在的“情感涵括”或“经验的一般”。它的美学特质是:其审美对象是一种“虚幻性”的、间接的存在;它包含着强烈的生命体验及其转化而来的运动着的情感形态;它遵循“简化原则”所创造的是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意象,一种动态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卡西尔和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其艺术鉴赏理论由本质论、创作论、鉴赏论几部分组成.体验“意味”与生命形式是鉴赏的内蕴,艺术“意味”存在于在艺术抽象基础上以幻象形式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中,它不同于推论性符号形式,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问的关系,以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即“有意味的形式”。同时,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而情感的形式又是生命的形式。艺术品的结构与生命的结构极为相似,且有着象征性的联系。要想理解无法用语言言说的艺术“意味”,只能用直觉来体现。只有当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直觉能力发现观照对象与自身生命永恒一致的时候,对象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当然,直觉又是一种基本的理性活动,是一种“定型”心理功能,它包合热爱、情感、理解等心灵机能的综合性感知活动。总之,符号论美学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艺术产生的本质原因和艺术鉴赏生成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它忽视艺术实践因素的渗入,具有唯心论成分和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符号论美学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的美学思潮。它认为,符号是揭示意义的一切现象的集合。符号美学主要是围绕“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一命题而展开,它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以符号美学的观点看来,古诗词阅读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外在的语言形式(能指)和这种语言形式所揭示的文化内涵(所指)所组成,而这种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命活动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王妍 《文教资料》2013,(31):23-25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对艺术下的一个经典定义,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她的符号理论得益于恩师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的本体论阐释,从而剖析了各种艺术符号的具体特性。而针对其中的艺术创造抽象过程所得到的艺术幻象,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用了很大篇幅阐释了其产生、特征以及各门艺术类型的基本幻象与二级幻象问题。认为“幻象”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心理美学,也被称为“美的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试验美学”。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讲,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而用美学家的话来讲,它又是“美学”中的一个分科。然而不管把它划归哪一个领域,它的研究对象都是不变的,它研究的对象永远是创造艺术的人和欣赏艺术的人的行为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7.
胡莹 《时代教育》2005,(1):74-75
苏珊·朗格(1895-1985)--美国当代女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她以其导师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符号论美学“,影响至今犹存.《艺术问题》是苏珊·朗格的一本演讲稿合集,这些讲稿以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之创造“①这一符号论观点为基础,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情感演绎的真实性和美感是歌唱表演的艺术生命。传统声乐美学观念中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强调的无非就是一个“情”字。动听的声音、娴熟的技巧,只是唱好歌曲的基础和前提,“以情感人”、“声情合一”才是演唱成功的“点睛之笔”。歌唱者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用真实的艺术情感去演绎.做到“声至情至”、“有感而发”,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让听众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产生“唱者有其情,听者有其感”的最佳效果。歌唱者如何在演唱中将情感演绎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贝尔的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艺术论题入手 ,论述了艺术形式的问题。认为艺术是一种关于具体和感性的思维 ,一种情感和形式的思维 ,艺术形式是一种情感的形式 ,只有有了具体的情感形式 ,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12.
“幻象”和“直觉”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格认为,幻象就是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品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幻象是生命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特征;朗格的直觉观与传统的直觉理论不同,她认为“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一种特殊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学理论家之一,克罗齐及其美学思想的追随者们所建构的表现主义,从20世纪初直到二次大战前夕始终都是引领潮流的重要流派。克罗齐的主要美学著作有:《文学批评及其在意大利的条件》(1895)、《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1902)、《美学纲要》(1912)、《美学精华》(1929)和《诗论》(1936)。它们分别是克罗齐美学思想方面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在克罗齐一系列美学著作中,贯穿着这样一个纲领性的论点:“直觉即表现亦即艺术。”他的基本美学思想可以用以下五个肯定句式进行高度概括:一、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二,直觉就是艺术;三,创造同时也是欣赏;四,美就是成功的表现;五,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学就是美学)。“直觉即表现亦即艺术”定义所包含的否定方面也有五个:一,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二,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三,艺术不是道德活动;四,艺术不是概念或逻辑的活动;五,艺术是不可分类的整体。 克罗齐发展了维科的想像思维说和托尔斯泰的情感论思想,他把艺术从人类实践、社会生活和理性思维等与之密切关联的事物中孤立出来,并把艺术定位在最纯粹的“直觉”层面。他认为,直觉作为“心灵的综合作用”既表现了情感,  相似文献   

14.
符号美学应用于语文阅读,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野。它主要从三方面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启示:“艺术是符号形式”,艺术之美存在于符号的整体结构之中,启迪语文阅读注重对文本“形式美”的把握;艺术符号之能指与所指并非一一对应,启迪语文阅读注意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艺术符号旨在对“人类情感”的揭示,启迪语文阅读指归于对生命意识的体悟。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美学把文学艺术的创造看作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世界通过一系列转换成为文学艺术世界。新历史美学从功能性上考察参与审美创造的各种因素怎样交错作用,形成了“美的合力”、“美的结果”。审美创连有三种主要因素:理性、形式和直觉。文学艺术作品的真实,指的是人们理性经验的认可。理性是文学艺术世界得以升华为审美对象的通道。形式作为文学艺术创造的媒介,其功能是具有呼唤作用。它有一种力量使理性经验始终不能居于文学艺术的中心位置,呼唤人们用审美的眼睛观照文学艺术世界。审美直觉的功能是在心灵的对比中实现审美情感交流,从而最终完成审美对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王妍 《文教资料》2014,(30):30-31
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引起一个广泛的研究热潮,就其“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后,朗格的艺术理论并未失去它的光彩,反而更加彰显出“再阐释”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珊·朗格在他的文学论著《情感与形式》中说道:“所有艺术常规都是创造表达某种生命力或情感概念的形式手段”.艺术成为手段,使我们不难理解艺术有别于生活本身的规律,成为外化于生活,时时窥视生活细节的“变形了的镜子”  相似文献   

18.
温婷 《文教资料》2008,(25):73-74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关学,认为人具有先验的符号能力,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论的美学体系.艺术的符号论在人类情感与生命形式的统一中获得求解.艺术抽象具有超越性的价值.从艺术创作出发,以基本幻象作为艺术分类依据具有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荣耀 《文教资料》2010,(18):154-155
黑格尔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来界定艺术和艺术美,而浪漫型艺术一直采取独特的姿态走向审美形式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是艺术家们无限地拥有自我、告别自我和反射社会超越现实的一种途径。艺术创造进一步成为显现现实生活和人类情感的现代美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符号论美学视角“抒情诗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诗人正在抒发着自己瞬间的情感与思绪”,“现在时态”文学语言的语言形式运用;胡风在《给战斗者·后记》中,将其主客观化合论思想,从“诗”的创作论层面,提升为艺术本体认识的哲学美学原则。中国解放区著名剧作家、七月派诗人鲁煤文学语言的美学个性问题.可以参考上述美学理论开启相关的学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