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花儿盛开的样子,所以我觉得很美。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小莲蓬”那可爱…  相似文献   

2.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画盆     
《女娲补天》是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内容很吸引学生,学起来好懂。上课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通过读书、讨论、交流等解决问题;最后检查学习情况。当我检查完学  相似文献   

4.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5.
万淑琴 《宁夏教育》2003,(12):34-34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银川市小学语文“走进新课程”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支老师设问之巧妙、引导之自然、拓展之有趣,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涌动的生命活力让听课教师拍案叫绝。一、巧妙设问,激起学生独特的感受开课后,支老师没有按照惯例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读课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通读了课文后,竟宣布:“这节课我只提一个问题,如果不想被我问住,教你一个办法:读书,边读边想我会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在好奇中有的认真读课文,有的议论纷纷,有…  相似文献   

6.
学生读课文之前 ,教师先简要地给学生介绍蒙太奇等电影艺术技巧后 ,接着说 :“请同学们读完课文后 ,做这样一件事 :假如你是编导 ,假如要你将这篇文章作为底本改编后拍摄成电影 ,请你按顺序描绘出你所拍摄出的镜头画面。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现在开始读课文。”读完课文后 ,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紧张的讨论 ,学生们开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我认为全文可以分为三组镜头来进行拍摄。一、童年的欢乐 ;二、战争年代的悲惨 ;三、眼前抚育战争遗孤。第一组的第一个镜头应该是这样的 :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 ,村里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找寻成…  相似文献   

7.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8.
《海南教育》2013,(4):50-50
<正>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1.读了课题,你推想一下,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经过思考,学生推想:课文会写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是怎样的?2.带着以上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书,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放开声音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学生都很专注,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出学生六年级结束时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学生的课外阅读很重要,有的教师推荐和所学课文有关的读物,有的教师给学生开列书单,还会布置相应的读书笔记。这些方法,重视了“你要读”,忽略了“怎样读”,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态的不同特点,对课文进行精心准备,设计多样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过去课堂上教师或叫同学齐读课文,或让学生以同一种方式读书,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有的学生即使不喜欢读也一样要做张嘴哑巴,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有的会四人小组来个朗读接力赛;有的会来个分角色朗读;有的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很有兴趣地把课文读完了,还有了不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具有自主性。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我在教读每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时,总是先出示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为思想情感、写作方法、语言积累、细节品析等),然后在教读其他同类课文时,让学生们自定学习目标。例如,在教读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桂林山水》《林海》《古诗三首》《故乡的芦苇》这一组课文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借生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吗?生:会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高声齐唱)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生日很感兴趣,都会唱这首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基本上是以齐读的形式进行的,能在书中“画出生字”的少。然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俩人一组互相读一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学生时有将生字读错、将句子读断的现象)反思这是一则典型的“学生主体式”…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片段一】师: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内容:1读读圈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2找找画画:每个方面作者是怎样介绍的?3想想写写:选择一个方面,将你读后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4对于敦煌莫高窟你还有哪些了解?请你选择一个方面重点去了解一下,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进行批注)【评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重点的体现或是难点的突出,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裕的  相似文献   

14.
××: 上封信跟你谈了词,现在且来谈谈句子。文章里的一个句子,就是口头说的一句话。按一般情况说,会说话就会写句子,懂得口头说的话当然也就懂得照样写下来的那个句子。教学生读课文也就是指导学生读作者写下来的话。道理很简单,事实也正是这样。我们的学生只要认识了几百字或者千把字以后,他们就自觉地找书来读,迅速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可是,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听人说话,有的话一听就懂,有的话要想一想才懂,有的话要接連听上几句連起来想一想才懂,有的话甚至要了解说活  相似文献   

15.
一、自主学习,任务要具体 参与式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时,就应该注重把每个学生的特点都考虑上,给每个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例如让学生讨论问题时,有一个人可以记录,一个人可以进行发言,一个人可以读课文,这样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六课《向往奥运》一课时,我吸取上一学期的教训,让四个同学为一组自己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6.
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点了一个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找出这个学生有哪些地方读错了。读书的学生刚读完第一自然段,一只只小手便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有的学生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当这名学生读完课文后。学生们一个个不客气地把所有问题都列举出来,把这个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找到问题的学生当然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然而,读书的学生却一直埋着头,很沮丧。结果,老师还给读课文的学生一个定性评价——没有认真预习。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针对课文景色美和语言美的特点,设计了"请学生充分读"的教学环节,学生读得很投入。在检查朗读环节时,我班一个平时朗读不错的学生聪聪错误地将第2自然  相似文献   

18.
【案例1】《司马光砸缸》教学片断:师:请小朋友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得通顺流利,但都用同一基调读,汇报时也是原文照搬。)师:(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课文中的一个小伙伴,再读读课文前后两句,有什么不同感受。(生1读第一句时笑眯眯的,读第二句时加快了语速、提高了音量。)师:你读第一句时为什么笑眯眯的,读第二句时为什么那么响亮、那么快?生1:因为玩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所以读的时候也很高兴;当小朋友掉进大水缸,我很担心、很着急,声音就响亮了。师:你是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小伙伴来体验,才读得那么担忧,那么着急。谁还…  相似文献   

19.
翻读语文课本,在课文正文页下,都见有“注释”(亦称“页下注”)。对待课文的“注释”,有的学生不很重视,他们或许认为,读书主要是读课文,至于“注释”则可读,也可不读。他们不知道,其实“注释”是很重要的文字,它们是教材编者根据阅读要求精心编制的,扫清阅读障碍是一个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是又一个目的,因此,“注释”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认真阅读“注释”是忽视不得的。  相似文献   

20.
星期一上午第三节课,我带着学生学习《献给妈妈的诗》一课。当读到课文第四自然段时,学生兴趣盎然,我让学生自由练读小动物们赞美妈妈的话。他们一个个晃着小脑袋,读得津津有味,我点了几名学生上台读,他们读得正确流利,很有感情,我正被他们的朗读所陶醉,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