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人文精神与美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两大亮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人文精神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堂中寻求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潘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45-146
凸显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是21世纪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人文精神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全面发展的美育与情感教育思想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夺文即对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人文精神与美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两大亮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人文精神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堂中寻求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现代大学精神之“根”,是大学教育之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内涵建设之驱动力,是大学文化发展之重要使命。而当前我国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现状堪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文理分科传统模式造成了人文精神教育的严重滑坡;大学管理泛行政化导致了人文精神教育功能的严重削弱;市场经济物欲主义泛滥严重冲击了人文精神教育的正当性,冲淡了人文精神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重构人文精神、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势在必行。而重构人文精神、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必须注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塑造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营造师生精神家因,解决师生现实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职能,在培养模式上与职业教育一样,都是采用专业教育方式。专业教育起源于职业,大学专业教育往往注重职业性,人文精神常因大学专业教育的职业性而被丧失。大学专业教育强调职业性无可厚非,但人文精神不可或缺。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素质人才应当是“文职”兼优。大学专业教育需要超越职业性,不断开拓人文精神,达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伦理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危机都与人文精神的失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也正在重新审视人文精神及其教育,因此以下内容值得思索:1.人文精神现状与价值。2.人文精神与教育。3.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缺失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高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现代高等教育需要重视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而在高校教育呼吁人文精神的背景下对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策略做出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作出阐述的基础上,对应对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中兼顾了科学与人文的目标,数学人文精神是通过数学教育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内容与培养方式单一、数学教师人文精神与培养意识薄弱及应试教育是阻碍中小学生数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统筹科学与人文教育目标、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样化等培养学生的数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教育未必背离人文精神,而人文教育也不一定体现人文精神。本文历史地考察人文精神影响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并对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些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物理学的视野出发,挖掘物理学科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在统一基础,提出将物理学科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进行有机整合的教育观点,阐述了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提升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劳模精神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思想意蕴、丰富的实践价值,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提供鲜活教育资源。分析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破解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探究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中国古典艺术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而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土生土长的老庄哲学和外来文化中国化了的禅宗思想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意境中,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与契合交融的关系,显示出主客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和谐、圆融.  相似文献   

13.
曹英华 《培训与研究》2009,26(6):112-114
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英语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变形的花轿与走样的棺木——二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民风民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俗中的婚娶、丧葬习俗更是民族文化精神蕴含深刻的载体之一.民俗产生于土地,又反映着母体的发展变化.本文欲就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民俗现象尤其是婚丧民俗从其作用和美学价值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引起人们对于民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北村晚近小说存在一种明显的“苦难/救赎”的“神性书写”模式,此模式表现出人在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法救赎,惟有宗教才能让人寻觅到灵魂的栖息地。“神性书写”模式在表现北村关注生命焦虑和精神困顿意识的同时,又带给了北村小说创作思想意义和表现形式的双重负面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特定区域或场所的人文精神,由三个层次构成。本文针对当代大学和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建构”,指出当前大学应首先加强大学人文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来,屈骚精神独立于世人的心中,不仅与儒、道思想融合为中国文学传统的奠基之石,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后世学人照亮前行的方向。理解屈骚精神的特质,首先着力于其美学意义上的独创性;其次,结合儒、道哲学的互通与互补关系,品味屈原独特的内心世界,感受屈骚精神中最为震撼的雄壮与崇高。  相似文献   

18.
从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含义入手,阐述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同时还讨论大陆高校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并结合通识教育给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教育存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弱的人文素养”的状况,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统一,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论人本原理在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强制到约束的历程,制度的核心也由对人的管理逐步转化成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本文首先阐明了以人为本的含义进而指出实施以人为本的目的和意义,最后重点指出了管理现代化中以人本的有效实施途径,以期能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