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从古至今的考试选才中 ,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古代中国对公平曾有过不懈的追求 ,并出现了“至公”的理念。现在 ,高考虽不能够达到理想的公平 ,然而在没有其他更公平且能够操作的制度可以取代它时 ,高考便是最可行的相对公平的制度。总的看来 ,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从效率优先走向公平优先 ,继而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  相似文献   

2.
高考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考及其改革的高度关注,而各界关注的热点是高考的公平性;在高考公平性的讨论中,焦点又集中于各省市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差异。目前,社会对湖北高考移民状元李洋的普遍关注,又把高考公平的讨论推向顶峰。在对高考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鞑伐之余,高考公平的本质是什么,高考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怎样把握,才能够体现“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并促进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对高考及其改革高度关注,而各界关注的热点是高考的公平性;在高考公平性的讨论中,焦点又集中于各省市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差异。目前,社会对湖北高考移民状元李洋的普遍关注,又把高考公平的讨论推向顶峰。在对高考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鞑伐之余,高考公平的本质是什么,高考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怎样把握,才能够体现“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并促进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异地高考中的区域公平与考试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考试研究》2013,(2):47-52
长久以来,我国考试制度都更加倾向于维护区域公平。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打破高考高地与洼地之间的壁垒,维护考试公平;但是同时又存在形成教育中"马太效应"的隐患,影响区域公平。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博弈,在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趋向。笔者拟分析各省份的改革动态,预测改革的趋势,提出兼顾两类公平的建议,以促进异地高考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参加考试是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在我国阻碍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的因素主要有:组考工作人员懒政、对残疾人参加高考目的性的偏见、残疾人高考后的出路受限。借鉴国外保障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的经验,提出从完善考试管理制度、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考试服务保障措施、多部门协作为残疾人开辟上升通道三方面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确保考试的客观与公正,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教育公平的实现,关系国家教育考试的社会信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因此。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高考考场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如何直接体现了整个考试是否公正公平,关系到整次考试的成败,所以要不断地加强考场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7.
高考录取制度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历来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也一直是社会民众和政府高层极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之一。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倾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日益凸显和加剧.高考录取成为饱受非议与批评且强烈要求改革的制度之一。总体而言,高考录取危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北航南宁招生“丑闻”等高校招生腐败现象.这既与高考录取的制度性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公平和效率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需要在政策上有所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07,(3):54-54
30年前,高考在被废止了10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事实上,这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考试的制度,而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建立,反映了人人享有教育资源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对公平与公正这一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念的认同和信心,反映了社会的理性和进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对公平性原则进行操作的第一要务,就是确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1.在以往科学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体系。2.强化考试的情景设计,鼓励和引导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熊露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158-159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目前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对于个别地区的政策倾斜,加剧了我国高考招生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十年来,学界以录取分数线为起点对影响我国高考招生公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对策。回顾以往研究,总结经验与不足才可以把我国高考招生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中的公平是指基于考试成绩的公平,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效率是指综合各方面因素,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效率派"认为中国已到了一个不必刻意追求公平,而应注重效率的时候,高考制度应彻底改革。"公平派"认为公平选才是社会大众对高考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精神之所在,公平竞争是高考制度的灵魂和根本,"多元录取"要注意保证录取的公平和公正,避免金钱和权力对招生录取的干扰。目前高考的主体部分仍是首重公平,将来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则是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  相似文献   

12.
效率与公平辩思--兼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往往在两种含义上使用公平概念,即理想化状态的平等和各个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内容上的公平.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不同的.前者与效率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与效率应保持平衡;后者与效率相随而生,是效率的前提和务件,与效率是统一的.因此,后者包含在效率优先之中,是效率可持续提高的保证,而“兼顾公平”中的公平是指其理想化状态上的平等.这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步入高三的同学们,新一年的高考(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不知不觉间已悄然拉开了帷幕。经历了十二载寒窗苦读,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即将开始的高考,你了解多少呢?本文列举出了20个高考招生的小常识,希望能帮助你了解高考。  相似文献   

14.
15.
高考改革:透过表象探寻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公平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但没有实现均衡发展,而且中小学校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化。那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普通中小学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学校。而来自社会优势阶层的子女在获得这些学校入学资格的竞争中明显占据有利地位。而由于高校招生的唯一依据是高考分数,这样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学生又极有可能再次占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可见,高考不仅未能成为维护或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反而以高考录取分数平等的表象掩盖了因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所造成的教育失衡。尽管如此,在现有条件下,我国高校还不能效仿西方高校实行水平测试加综合评价的招生方式,高考仍然有存在的空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在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降低高考分数在录取中的比重;在提高自主招生考试有效度的同时,为农民和弱势群体子女参加自主招生提供资助,使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公平。远期目标是,应在建立健全中小学校的增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学生进步幅度作为高校招生重要指标,使高校招生制度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推手。  相似文献   

16.
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平和效率一直备受关注.通过研究部属K高校2005年至2009年五年的学生数据,对比分析自主招生相对于统一高考而言的公平与效率.结果显示,该校自主招生非常高效,录取到更多优秀生源,其自主招生模式和方法值得在未来高考改革中继承,也值得其他高校借鉴.自主招生在公平性方面与统一高考未形成良好互补,虽然通过录取更多男生有效促进了性别公平,但对城市户籍和属地生源都更为有利因而加大了失衡.自主招生不是促进公平,特别是城乡公平有效的模式.本研究为各高校建立招生公平和效率动态监测机制,寻找公平和效率的最佳结合点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现行高考制度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带来许多不公平现象。从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入手,分析导致高考招生不公平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革的设想,以便让更多的人真正感受到高考制度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高考公平,缩小各省的高考录取率差异,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协作计划”和 “跨省生源调出计划”。但今年“跨省生源调出计划”公布后,却在江苏、湖北等地引发风波。本文分析 了这一风波的成因,并指出改革高考录取制度是扩大高考公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考的统一性,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高考改革的原动力应该是对高考公平与效率的永恒追求。高考发展至统一的样式,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也有切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