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日本人的姓     
据研究,日本拥有30万之多的姓氏,而一般平民拥有自己的姓只不过130年的时间。日本人的姓氏字数不等,发音书写复杂,甚至还出现了诸如“一”、“小鸟游”这样的珍稀姓氏。可以说作为单一民族的国家,日本的姓氏文化是绝无仅有的。其姓氏之多、姓氏之难、姓氏之怪即使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现代日本社会,其姓氏既有其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姓氏的使用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个擅于学习但又擅于创新的民族,古代日本在学习吸收古代中华帝国的优秀经验发展起来。范围涉及了经济、政治及文化各个方面。姓氏制度亦是如此,中国的姓氏制度在春秋时期就形成姓氏合一,并沿用至今。而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也创立了姓氏制度,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苗字”制度,并得以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蒋乐松 《考试周刊》2011,(82):41-43
姓氏文化是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研究日本姓氏对于日本社会、文化、语言、文字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复姓是中华姓氏中相对比较“特别”的一支,也是相比于其他单姓氏为数不多的存在。复姓,其蜕变和由来基本上和其他姓氏一样,缘于多种社会与历史变迁、变革、变故的原因演化而成现今的面貌,姓氏当中承载着中华民族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个擅于学习但又擅于创新的民族,古代日本在学习吸收古代中华帝国的优秀经验发展起来。范围涉及了经济、政治及文化各个方面。姓氏制度亦是如此,中国的姓氏制度在春秋时期就形成姓氏合一,并沿用至今。而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也创立了姓氏制度,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苗字"制度,并得以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姓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原因繁多。姓氏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独立于学坛,它又与其他不少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庞杂,盘根错节。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推敲研究,剥茧抽丝,理出脉络,将其姓氏形成概括为:经济、思想、政治、伦理和社会等五方面的原因,认为湖南姓氏有“三少三多”的特点。观点新颖,见解独创,有助于把姓氏学的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之际的姓氏合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姓氏结构的变化,即姓氏结构由原来的多有制(姓、氏两级或者姓、大宗氏、小宗氏三级)转变为只有变化以后的新姓一级;其二为姓氏应用规则的变化,即在新姓氏制度下,无论男子、女子,其个人的称谓都以“新姓+名”的形式出现,不再有男女两在性氏应用规则上的区分。  相似文献   

8.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姓氏研究之历史回顾曹涛中国的姓氏文化,几乎与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一样久远。姓氏研究的文献有信史可佐证实的有《尚书》、《诗经》、《春秋》、《左传》以及《楚辞》,还有更远一些的殷商时期的卜辞。但这些典籍有的是史书,有的是诗歌总集,都不专门研究姓氏,只是或...  相似文献   

10.
美国脱离英国独立后不久,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移民国家。美国移民来自世界备地,他们拥有各自的文化。由于美国社会并不排斥这些文化,所以美国社会从单一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发展成为多元的美国文化。难怪,美国人姓氏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甚至令人费解,以至于姓氏之杂堪称全球之最。众所周知,姓氏是认知民族文化的伟大基石,美国人姓氏因此进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鲜明的民族特点与多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华姓氏的来源浩繁庞杂,既有一姓多源,又有几姓同源,还存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变化者。据考证,目前中华民族的姓氏用汉字记录的有11969个。在这敷以万计的姓氏中,对其分析、归类,可将得姓受氏的情况大致分为以田为氏、以邑为氏、以居住地为氏、以官为氏等十几种。  相似文献   

12.
店名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店名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招牌,更是一种文化蕴涵。透过形形色色的店名,可领略丰富烂漫的文化意蕴。纵观店名文化的历史,可以总结出店名文化发展的趋势,还可以预设一个荦荦大端的架构。  相似文献   

13.
广东"围"字地名较多,有508个,分布也比较广泛。通过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名主要分布在客家方言地区,有客家人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这类地名。不仅广东客家人居住区有这类地名,就是福建、江西客家人居住区也有这类地名。"围"字地名是客家方言地名。"围"字地名起源于客家围屋。这类地名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姓氏源流是上古及三代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姓起源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因生以得姓";氏起源于三代,主要是周代,"胙土命氏"。姓氏的社会作用不同,姓以别婚姻,氏以辨贵贱。秦汉以降,"混氏于姓",姓氏合流。齐太公世家姓氏流变可以佐证之。  相似文献   

15.
在《植物地理学》中,关于植物分类的种类名称问题,既有中文名字又有拉丁文名字,同一种类的植物,其中文名字不同地区叫法不同,有很大差异,但拉丁文的叫法只有一个,现就拉丁文的名称表示方式——双名法及其新组合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6.
所谓托名,是指作者假托古今名流传播自己的作品。托名现象的产生以作品署名为前提。从商周到春秋时期,由于作者的署名意识没有觉醒,因此不存在署名问题。作者署名意识的觉醒始于战国,由于作品可以给作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荣誉和物质奖赏,同时也是出于区分学派的需要,战国作者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有些作者考虑到自己声名不够,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快更好地流传于世,便假托古今名人进行传播。战国作者托名情形大致可分四类:一是托现实人物之名;二是托历史人物之名;三是托传说人物之名;四是弟子后学的作品被人托名。战国作者托名传播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许多作品都是借助于古今名人效应而得以传世,有些传世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战国托名传播在后世流弊甚远,它使人看不清中国文学史的某些环节,给后人考证文献真伪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英语姓名所包涵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但折射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反映某个时代特征,而且还寄寓着人们的情感和希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与国际间的接触日益频繁,为了交流的便利,许多人觉得取一个英文名很有必要,了解英语姓名文化是你取一个地道而得体的英文名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丁建川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3):57-59,71
专名变异是常见的言语现象,恰当的运用可以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因而为人们所常用.它主要通过断取、突破标号、专名别解、省略类名和谐音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