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的学习,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渠道,教材也不是课堂的惟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既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  相似文献   

2.
李强 《中小学电教》2009,(12):48-50
一、教材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下)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和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M].台湾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2]蒋礼鸿等.敦煌文献语言词典[Z].浙江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柳士镇.魏晋南北历史语法[M ].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刘坚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5]董志翘,蔡镜浩.中古虚词语法例释[M ].吉林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6]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王云路.汉魏六朝诗歌语旬里增大了水的密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前只能按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预测课堂上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这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是我们一线教师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作为区级教研员更要走在教师们的前列,刚好,有一个机会——参加市《科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所以,对选派教师执教的参赛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使我和教师一起在课堂上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15日,省办学水平评估团来到课改实验区的一所小学进行评估,随机听取一堂小学科学课,教学内容是河北版三年级第九课中的活动1——《物体的浮沉》。听课人中有两位省教育厅派来的教研员,三位区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位教导主任。我们觉得这节科学课上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意外的收获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苏教版)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9.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刘老师正在讲《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内容。刘老师为了让小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在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从而知道通过改变水的密度能够改变水中物体的沉浮”这一科学道理,特意设计了一个课堂观察实验:给每个实验小组提供鸡蛋、烧杯、盐、水,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各小组的同学十分投入,认真地做实验,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组的鸡蛋在盐水中总是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浮着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形成性评价重在考查阶段性学习成果,对不同形式的成果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对实物形式的成果,比如学生制作,可以先分组评选,再上台讲解,给出评价等级;而那些种植或饲养的实物成果,则要结合  相似文献   

11.
王晖 《教书育人》2004,(6):34-34
在执教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仙人掌和骆驼》的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仙人掌的体态结构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家中带了许多仙人掌或是仙人球到课堂中进行“面对面”的观察。在课堂中学生认真而细致的观察,在学生初步认识仙人掌的外形特征之后,我与学生一起探讨仙人掌适应沙漠环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3.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4.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5.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相似文献   

13.
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与物体的轻重有关;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空心有关……学生在经历了这个思维矛盾冲突后,能够从物体本身考虑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所以在后续《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中,学生从物体本身的角度考虑出发,设想并尝试运用各种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在这个活动结  相似文献   

14.
15.
在研究热的传导现象时,让学生做实验:在铁棒上用凡士林粘上火柴棒,使它们与加热点的距离各不相同,观察火柴棒落地的先后顺序。全班共4个组,其中有3个组观察的结果相同,都是3号、2号、1号的顺序(3号离火焰最近,1号离火焰最远),第二组的结果与众不同,顺序为3号、1号、2号。  相似文献   

16.
《简单电路》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教材中的一节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引领学生进入了新的探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科学,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吗?今大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做一位小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小中见大     
片段一:《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课开始时,教师没有按照教材的固定程序导人,而是另外设计了一种思路。他从桌子里拿出一把伞,问道:“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作一个小实验啊?”这个导人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一个小个子学生上去了,老师首先要他空着手从讲台的左边跑到右边,然后要他打开伞,用手顶着它再从教室的右边跑到左边。教师问小个子学生两次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他回答说:“我第二次跑的时候,觉得有很大的劲在推我,所以我跑得有些吃力。”教师就适时地问全班学生:“你们能解释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跑的时候产生了风,有的说是空气推着伞,不让它走……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就引入了本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一、简介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主题是以常见的纸为例对某一类材料进行的研究活动。通过学生对纸的探究 ,进而了解纸的有关特点及用途 ,并能养成对常见材料进行研究的好习惯。二、学习者分析本课是小学 3年级的科学课 ,学生非常愿意学习科学课 ,并愿意研究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 ,学生已具备以下技能 :◆学生对身边的常见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比较丰富 ,有助于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学习材料的搜集能力和分类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 生:土豆。生:洋芋、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