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红 《湖北教育》2002,(19):31-32
曾听一位学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同时去牧羊,一个人把羊儿拉到一个地方,告诉它,这里的水最好,草最鲜嫩,然后不由分说把羊头按下令羊儿吃。而另一个人把羊儿带到同样的地方只告诉它你自己去吧同样是吃一只羊耳吃得很难受而另一只沿儿切吃得很舒坦同样的草羊儿为什么会吃的不一样呢?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联想到了先前执教的《鲸》一课教学.  相似文献   

2.
参加课改培训时,听一位学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同时去牧羊,一个把羊儿拉到一个地方,告诉它:这里的水最好,草最鲜嫩,然后不由分说把羊头按下,令羊儿吃;而另一个人把羊儿带到同样的地方,只告诉它:你自己去吃吧。同样是吃,一只羊儿吃得很难受,而另一只羊儿却吃得很舒坦。同样的草,羊儿为什么会吃得不一样呢?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联想到了以前执教的《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新型玻璃》是九义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把社会中心的“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的结  相似文献   

5.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 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代的一位官员微服私访,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8.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个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 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一是印度的。有则成语叫“对牛弹琴”,我一直以为那就是真理,但最近看了一则来自印度的报道,才发现对牛弹琴不仅有用,而且还可提高牛…  相似文献   

9.
常把教师比做学生的哺乳者,孺子之牛.教师吃的是草,却把草咀嚼消化变成乳汁后喂给受教育的青少年,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教育工作确属一种伟大、高尚、值得称赞的工作.可同是孺子之牛,也存在着差异:有的  相似文献   

10.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的一位官员微服私访,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跟我说话呢?”农夫答道:“牛虽然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说,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中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不够优秀的牛,心里是会很难过的。”这个故事启发我们,作为一名家长,自己面对的是聪明而敏感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更需要心…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效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看似简单的教育格言,实践起来却是一件特别不容易做到的事.要学生在“死板”的历史课上“动”起来,更谈何容易呢?作为一名历史学科的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是强迫地去“喂”给学生,而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给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历史呢?历史导学案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学历史学案导学就是一盏这样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灯.  相似文献   

14.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一是印度的。有则成语叫“对牛弹琴”,我一直以为那就是真理。但最近看了一则来自印度的报道,才发现对牛弹琴不仅有用,而且还可提高牛的产奶量。这就是,只要你用琴声摹拟出小牛的叫声,奶牛就会因此而动情,致使产奶量大增。如此看来,对牛弹琴的关键是看你弹奏什么。细品这两则故事,虽然讲的都是人与牛的交往,但包含其间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于是,我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哲理诗:“我小心翼翼地在她的心弦上寻找着可以和我共鸣的声音,找到了它,我也就得到了她。”真是妙极——找到它就能得到她,既然如此,何不“找”一下?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应明白——与学生交往时,最能打动学生的是“理解”与“尊重”,最有说服力的是“关心”与“用心”。既然如此...  相似文献   

15.
学习卡片     
[捷克]:夸美纽斯: 教学工作要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 凡是强迫孩子们去学习功课的人,他们便是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害处。因为他们能够期望着什么结果呢?假如一个人口味并不好,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便是疾病与呕吐而已,至少至少,也会不消化,不痛快。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急于要吃食物,他就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所以:  相似文献   

16.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 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跟我说话呢?”农夫答道:“牛虽然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毕淑敏的散文《附耳细说》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他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18.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 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跟我说话呢?”  相似文献   

19.
李晶 《辽宁教育》2009,(9):46-4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古代的一位官员微服私访,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说,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的。作为一个教师,在表扬或批评学生时,我常常想起很多年前读过的这个故事。它提醒我,自己面对的是聪明而敏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