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杨威 《父母必读》2012,(7):42-43
盛夏7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昼长夜短,阳光接近直射,正当小暑、大暑节气,又从7月18日进入三伏天,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气潮湿闷热,暑气盛行。这时候,机体阳气旺盛,肌肤疏松,汗孔开泄,气血流通,经脉舒畅,调理身体需注意在保养阳气、避伏暑气之间拿捏好分寸。  相似文献   

2.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在这个季节里,不妨吃点下面我给您推荐的美食,让你不出门或者出门在大排档也能品尝到家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夏季的3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也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由于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阴伏于内,此时如果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六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在春季发生鼻出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季节,这种鼻出血多呈突发性,往往使人不知所措。为什么儿童容易在春天发生鼻出血呢? 第一,春季天地阳气升发,儿童体内的阳气也随之急剧发动,血随气涌,上冲鼻咽而引起出血。第二,经寒冬蛰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9,(2):29-31
对三阳经中太阳与阳明何者阳气为盛的问题,历代医家一直莫衷一是.笔者通过《黄帝内经》中有关理论的分析,对太阳阳气和阳明阳气进行量化比较,认识到生理状态下太阳阳气重于阳明,而病理情况下阳明阳气多于太阳.《伤寒论》中相关理论也佐证了这一点.明晰人体不同状态下太阳阳气与阳明阳气多少的不同,对于正确理解包括六经辨证在内的阴阳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立冬以后45天左右就是冬至了,大致相当于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古人对冬至的理解是:阴气重到极点,阳气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7.
夏天,一个热字折磨多少人。经过春天的3个月,自然界的阳气已渐达洪盛的境地,一方面天阳下逼,另一方面地热上腾,天地之气得以交合。自然界的植物顺应这一变化,变得更加蕃茂,因此才有“蕃秀”、“华实”之说。人体也应顺应天地的气机,以令阳气升发。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夏天人体内的阳气虽盛,但却浮于外,而阴气伏于内。一不小心,阳气就会外泄。尤其是盛夏,潮湿闷热,让人的身体倍感不适、食欲不振、脾胃不佳。那么,此时如何养阳呢?应注意3点:防暑湿、莫贪凉、静心火。  相似文献   

8.
人体阳气在春夏多升发,比其他时间旺盛,在秋冬多收敛而逐渐衰弱。在人体阳气处于一年中最旺盛之时接受治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医学理论将一年分为五季,即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分出一个“长夏”。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小儿“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一旦受损,则容易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65-71
乾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对整个周易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周易》所强调的变易观念,在乾卦中就已经有非常明显的阐述。乾卦以龙的变化象征阳气生成演变的过程,详细论述了阳气变化发展过程的始终与其间重要的时间节点,并阐明了时间是阳气变化发展的内在线索,时间的推移带动了阳气的发展变化。乾卦对时间的关注,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做到"知时",即重视整个过程的始终,把握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机。  相似文献   

11.
养生子午觉     
正子时为晚11时至凌晨1时,是阴气昌盛,阳气衰弱之时。这个时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觉。不过,阳气盛时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所以午休只要半个小时即可。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10,(1):81-81
冬春换季时节是阳气上升的季节,此时要特别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温性食物,这不仅能祛阴散寒,还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健康留言板     
《父母必读》2015,(3):52-53
开春吃春菜,营养又保健3月21日是春分,我国南北方的气温都升到0℃以上,阳气生发,大地回春。民俗有云"春分吃春菜",春天来了,尝尝新鲜蔬菜,不仅补充营养,更有养生保健之用。春韭:春日乍暖还寒,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有"春菜第一美食"之称,可以健胃、提神、强肾,对宝宝便秘也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土地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人们吃饭也该顺应这个规律。春天,阳气升腾,可以吃点儿阳气旺盛的东西,比如香椿、柳芽等带嫩芽的食物;夏天,万物蓬勃,恣意生长,可以吃点儿带叶子的蔬菜,因为生机都在植物的叶子上;秋天,营养聚集在成熟的果实上,则要吃些果实;冬天,大地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就  相似文献   

15.
阳气能增强人体机体的免疫力,使已病之体早日康复,还可预防旧疾复发。立秋以后阳光还是那么强烈,这个时节如果不抓紧时间补阳气,那么气候转寒以后,身体很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经常性生病。专家建议,上午阳光刚刚出来的时候背对阳光,让后背尽量被阳光照晒,感觉背部微微出汗即可。照晒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要裸露背部,以免被阳光灼伤。  相似文献   

16.
冬天寒邪袭人,阳气渐弱,此时喝茶也要着重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搽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能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相似文献   

17.
冬季气温下降,小儿户外活动减少,加之小儿阳气尚未充沛,寒冷来袭,往往更伤阳气而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发生疾病。对此,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用药物治疗之外,还可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饮食疗法辅助治疗。下面,笔者就从中医饮食角度。谈谈小儿冬季常见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健康频道     
冬春多吃韭菜有助儿童增高冬春换季时节是阳气上升的季节,此时要特别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温性食物,这不仅能祛阴散寒,还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打罢春,阳气升",在这阳气初升的季节,我们已经感受到丝丝春意,于是我满怀信心的准备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春天,记录春天。然而第二天早晨,我照例打开窗户,意外的看到天空飘起了小雪花。已经立春了,天气也开始转暖,怎么下起雪了呢?我心里想着。  相似文献   

20.
健康留言板     
正本月提醒阳气升发,芽菜春饼佩香囊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起始,我国的大部分地方开始进入到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春季。初春时节,阳气初升,万物随阳而生,但力有不足。中国民间有立春吃春饼、春卷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芽苗类的食物最具有升发之性,立春之后吃这些食物,有助于阳气勃发、生机旺盛,加强升发的力量,爸爸妈妈可适当选择一些芽苗类的蔬菜给宝宝吃,如豆芽、香椿芽、荠菜、春笋等,促进阳气升发。此外,古人还有"造五辛盘、以五香沐浴"的习俗,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