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仅包括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而且包括从本质到现象的过程。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其逻辑的展开上,就包括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第三卷则是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也就是用本质去说明现象的方法。事物的本质是从纯粹的形态上来考察的东西,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实质性的东西;而事物的现象不过是本质的外化,是本质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有着多种规定性的东西。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虽然是统一的,然而并不是等同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要理解和说明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的整个方法论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体系,现象-本质-现象的方法则贯穿<资本论>三卷本始终.文章以商品为例,分三部分详细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现象-本质-现象的圆圈法研究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规律,以期更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方法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试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以现象-本质-现象为主干,其中包括矛盾分析、质量分析、“排除法”、层次分析,由抽象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方法在内的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探讨。进行这种探讨,对于学习,借鉴马克思从现象-本质-现象的方法论,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会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本质和现象”这对范畴应改造和扩充为“现象-实体-本质”这组范畴。“现象”应摆在这组范畴的前列,“本质”应摆在后面,传统的“本质和现象”的提法应改为“现象与本质”。实体是现象与本质的中介,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现象向本质的过渡。规律与本质是并不完全等同的同等程度的范畴,应用“现象-实体-本质”取代“现象-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资本论》经济范畴的历史性,客观全面地分析“资本”这一《资本论》中的本质范畴,丰富发展《资本论》中的经济思想,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发展等级”中对作文“深刻”列出了三条内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其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求的是考生透过表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  相似文献   

7.
本依照《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所有制演化的思想脉络,首先提出研究《资本论》所有制思想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其次,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最后,分别从《资本论》三卷的内容结构上去把握和认识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中,是否把逻辑必须与历史一致作为一个原则贯彻始终?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资本论》中,一些范畴的逻辑顺序,不论在本质关系上还是现象的实在发生上,都是与历史顺序相一致的,如商品—货币—资本的进程。对此类范畴的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性是没有分歧的,分歧主要是一致中的历史内容,是包括一般商品发展的历史呢,还是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为了深入地揭示各种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经济分析方法。其定性分析方法,就是揭示和确定各种经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我们知道,事物的质,是由事物矛盾的性质及其运动决定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资本论》中的定性分析方法,也就是贯穿于全书的矛盾分析方法。这里,只是从几个方面,对基于矛盾分析方法之上的几种定性分析方法,概括地作些探讨。一、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方法《资本论》是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中心内容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各种关系中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将生产关系单独抽取出来,加以分析研究。《资本论》  相似文献   

10.
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马克思废寝忘食地撰写了一部篇幅浩瀚、内容丰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简称《草稿》)。这是马克思系统地撰写他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初次尝试,所以,这部手稿被称为《资本论》第一稿。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他的价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它不仅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而且论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他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转形,理论,即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的研究,形成《资本论》三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本论》三卷,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建立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研究资本价值的生产和资本价值的运动。所以,这两个阶段是直接统一的,是同一层次本质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资本论》的哲学底蕴与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马克思“早年实践观———中年唯物史观———晚年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的整体创造过程之中,《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而且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制高点;2《资本论》中蕴涵着创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马克思构想”,从哲学高度解读“《资本论》的逻辑”,从理论上再现“马克思辩证法构想”,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思想基点;3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说,早期手稿只是思想萌芽形态,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核心原理形态,只有《资本论》历史观才是系统展开的发达机体形态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的彻底运用──《资本论》终篇研究之十陈俊明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对象、方法、内容和价值的统一。我们在探讨《资本论》终篇的对象及各种基本理论问题时,只是在必要的范围内涉及它的方法。这里,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它的方法,及其发展和运用的特点。一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4.
本首先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所有权与占有权这对范畴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其次,概括和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基本构想;最后,就《资本论》的所有制思想谈几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陈征教授是当代中国以研究马克思《资本论》而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委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他在5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不仅对《资本论》的教学和广泛传播不遗余力,而且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学术界所称道。一、严谨的学风,突出的贡献(一)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坚持…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三篇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是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作为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资本本身的再生产。那里是把资本主义再生产当作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的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为什么和怎样  相似文献   

17.
透过现象抓本质,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文章认为,调查研究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基础,运用逻辑思维对材料进行改造制作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关键,把对事物的本质认识看成一个过程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真实意图在于批判资本的拜物逻辑,它体现在三个主要理论层面:第一,人的历史的回归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价值指向;第二,废除“劳动”的哲学意指在于资本非人性维度的现实批判,这同时也是马克思考察工业现象的内在逻辑;第三,资本控制论是马克思提出经济形态自然史过程人学辩证法的逻辑结论。这既是《资本论》所蕴含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真实语境,也是当前研究现实资本过程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失业原因(必然性)在现象上仍可以从我们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实践中找到。失业对失业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对其他方面来讲也并非一无是处.适度失业能提高企业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是企业和职工公平竞争的前提.为此.应建立适度失业机制,防止过度失业。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既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刻影响,又批判性地继承了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异化使工人阶级沦为机器的附庸,科技生产导致的“异化消费”弱化了人的主体性,科技异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