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期,安徽革命志士在芜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公学和岳王会,许多著名革命党人荟萃于此,使芜湖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广东、湖南的"中江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安徽革命志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投身于发动新军的工作,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了全国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开创了利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的范例,在客观上成为资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重心由会党转向新军的具体标志。为响应武昌起义,安徽革命党人发动淮上军起义,光复皖北各州县,客观上成为南方革命军的前沿阵地,捍卫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门户。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3.
吕逢樵是浙江著名会党领袖,是光复会著名革命活动家。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与秋瑾、徐钖麟、陶成章、魏兰等革命志士诚笃相结。在浙江革命党人创办温台处会馆,建立大通学堂,发动会党群众,组织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方面,都起了直接的和具体的作用,浙江辛亥革命的每一重大政治事件和闻名全国的浙皖起义是和吕逢樵的名字分不开的。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首义,浙江杭州及各州府群起响应,吕逢樵又率领他在仙居亲手武装起来的光复军光复处州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政治舞台,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运动无疑是史学工作者一项迫切而又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1853年爆发的闽南小刀会起义是近代会党在对外通商口岸发动和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闽南地区的统治,而且很快引起了其它通商口岸和台湾地区会党群众的连锁反应,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席卷江南半壁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本文着重阐述这次起义对台湾会党起义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以及它在会党发展史上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6.
哥老会是一种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它最早产生于清乾隆年间,随着清末社会震荡发展壮大。哥老会作为会党力量之一,在全国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合作,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哥老会在同革命党人的合作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而它所暴露的缺陷加之革命党人会党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二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7.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8.
1904年11月,革命党人黄兴、蔡锷等曾在上海余庆里举行会议,商讨反清起义的战略。这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中革命党人举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会议,也是一次值得注意的重要会议。十九世纪宋二十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正酝酿着新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894年孙中山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广州发动起义,打响了反清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周叔川、谭人凤等组织会党在湖南中部新化图谋起义,后事泄未成,周、谭逃亡日本。随后,各地也发动了一些起义,但均未成功。1901——1905年间,我国又先后发生了拒  相似文献   

9.
在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中,身为重要领导人的杨衢云与孙中山均负有重大责任.杨衢云的责任在于对会党控制不力,导致起义延误.而孙中山在此次起义中则犯有两大过失:主力部队汕头与西江队伍不能如期赶到,起义被迫取消;港部在广州被捕,给革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党联络会党反清有四种形式:广东型,利用海外洪门与华侨发动反清起义;浙江型,设立各种形式的组织吸收与招纳大小头目;湖北型,受革命熏陶的会党领袖在同盟会内部自行组织反清革命团体;湖南型,通过熟人、老乡等关系实现革命派与会党的联合。而孙、黄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的主观原因是:第一,革命党人尚未成熟到能动员农民参加其阵营的地步;第二,民族资产阶级对清态度不一,实现不了反清的武装联盟;第三,革命党运动军队也存在一定困难。客观条件是:第一,会党日趋向城市郊区和商业交通要道集中;第二,会党反清日益组织化、经常化。因之,革命党与会党实现了联合,并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08年12月,谭馥组织和策动的广州保亚票事件,是一次因泄密而流产的起义,虽然发生在新军中,但实际上却是通过联络新军中的会党成员而进行的,与其说是发动新军起义,毋宁说是策动会党暴动,从而论证1908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既加强了新军工作,也并没有放弃联络会党。  相似文献   

13.
1911年12月18日,为响应武昌起义,夺取地方政权,直隶革命党人发动了任丘起义.文章记述了任丘起义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分析了起义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  相似文献   

15.
1911年10月29日,继武昌起义后,山西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太原光复,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廷震动,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派遣重兵,攻陷娘子关,形势严峻。都督阎锡山弃城北逃,河东革命党人坚持斗争,成立河东军政分府,挽救危亡,终于保卫住新生政权。  相似文献   

16.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和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中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作为起义的重要领导者,朱德以其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认真吸取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在危机时期,继续高举我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进行艰难的探索,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对起义的成功举行和失败后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年湖南光复等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湖南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会党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抓住并解剖这一典型,找出它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正确认识会党的本质和全面评价会党的作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1906年12月初的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醴之役),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所组织,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为宗旨,以会党群众为主力而发动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斗争。这次起义虽因遭到清军残酷镇压而归于失败,可是它在辛亥革命运动史上所起的深远影响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由于史学界对于这次起义的评价还存在  相似文献   

19.
1926年10月,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战争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没有成功。根据俄方解密档案和相关资料,可以认为:将中共上海区委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对立起来,认为起义失败是由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过分依赖资产阶级从而贻误时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陈公博,1890年10月生于广州。其父陈志美,系清军高级将领,早年参加过三合会,退职后同革命党人过从甚密,多次筹划反清武装起义。1907年,陈志美因纠集三合会众起义失败而被捕入狱。随父参与起义的陈公博先达回广州,后避居香港,曾在革命党人办的一家报馆当校对。翌年夏返回广州,不久加入同盟会。由于其父要求他弃武习文,陈公博放弃了前往南京军事学校作入伍生的机会,1914年考入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学法律,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筹划中国共产党及其脱党经过1917年的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学生中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