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韩光智同志的意见很好,我基本上同意他的看法."话号外"这篇短文写于1957年的最初几个月,同年年底左右才寄给"新闻战线".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国内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看到号外了,把这一情况和解放以后无线电广播事业空前发达,广播网遍布全国的情况联系起来,就得出了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号外渐  相似文献   

2.
童言同志在《新闻不容有任何夸张》一文中对我的文章《夸张与浮夸》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问题提得很好,值得讨论。对于新闻写作,我懂得不多,关于夸张的问题,自己也搞不很通。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对新闻写作实践有好处,对自己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近读《新闻知识》1992年第1期,我看到了张宝贵同志读了鄙人发表在《新闻知识》1991年11期《读报ABC》后的愿与我就“C”观点商榷,看来,张宝贵同志和我一样,都是《新闻知识》的热心读者和作者。他的求真求实的作风,令人钦敬。这里,我想把“C”段的观点的含义陈述一下,便于张宝贵同志消除歧见。《读报ABC》,只是一种并不经心的随笔偶感而已,却又不同于一般的随笔,它有较为高一层次的“言外之意”,对个中意境,仁智自会各有其见,诚如巴尔扎克所说:“各个读者是以不同的眼光阅读《哈姆莱特》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当然,张同志却非  相似文献   

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某新闻班在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位记者去采访名人的一件轶事,这位名人回避不谈。你说应该怎么办?是继续采访呢,还是就此结束?”……课后人们争论不休。有的说:“应该继续采访。——  相似文献   

5.
也谈新闻的商品性──兼答徐永恒同志郑保卫偶读《新闻界》1996年第1期刊载的《试论新闻的商品性》一文,感到很有收益。作者徐永恒同志联系我国当前的新闻实践,就新闻是否商品的问题作了较为深人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然而,作者在写作中为了强调...  相似文献   

6.
再谈多卷书的著录方法——兼答黄京华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卷书著录的几种方法,指出了《谈多卷书著录——与邓福泉同志商榷》一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统一分卷分散著录”和“按ISBN号选择著录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首先感谢《视听界》能就一个带普遍性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因为,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讨论的问题的本身。学术、业务问题,提倡百家争鸣,是大有好处的。我的《建立采摄编各自独立的运行机制》一文(以下简称《独立》,刊登在《视听界》’93第3期),引来  相似文献   

8.
靖国同志: 又到春耕播种的时节,想起了你去年的来信。33年前关于农村节目的一场讨论,使我们结为文字友,经历了半个人生之后,仍在俗话这一话题,不能不说我们对农村都有着一份难了之情。‘笔端常带感情’,这是梁任公谈写文章的话,办节目也是‘写文章’,如果没有由衷的情感的流淌,不可能产生心的感应。真情的投入,真情的回应,节目的光彩,节目的生机,都蕴于其中了。在对农村农民情感的产生上,我的先天条件不如你。我不是生产在农村,只是后天的许多因缘帮助了我。童年时逃鬼子难,两度在农村生活,为这感情之树理下了根。许多赞美农村、农民的音乐文学作品催发了它的幼芽。而1949年参  相似文献   

9.
10.
章就关于传记参考工具书的归类同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同行们教正并兼答于新国同志。  相似文献   

11.
在乡镇建立档案馆有无必要,目前农村条件是否成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笔就此阐述了不宜建馆的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答陈尔泰同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第4期、今年第2期先后刊登了陈尔泰同志的《关于20年代境内“外台”史料的几个问题》和《奥斯邦台不是中国的广播电台》两篇长文,主要对《中国现代广播简史》①(以下简称《简史》)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提出了批评意见。对此,我本人表示欢迎,并愿就有关问题与读者和陈尔泰同志商榷。就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开  相似文献   

13.
我认真读了刊载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第3期上的陈尔泰同志《答蔡长宁同志》一文和雷跃捷同志《学术争鸣应有科学的态度》一文。我赞成雷跃捷同志的观点,并接受他的批评。《学刊》在发表上述两文时加了“编者按”说:“我们认为,陈尔泰、蔡长宁、雷跃捷同志的文章,涉及到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14.
<正>档案是活着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古郫都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文化繁盛,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明君贤仕,积淀了丰厚的廉政底蕴,也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成都市郫都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份特别的档案,这是一份书信,信封使用的是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专门信笺,旁边还详细记录了电报掛号及值班电话,这对研究当时历史时期的通讯方式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公共知识与共同知识、客观知识及言传知识的差异;指出基于“公共”概念的公共知识,是社会大众公有共享的客观知识;认为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的特定发展阶段,公共知识中心从事公共知识管理并体现公共知识管理制度:提出“图书馆学”新思维,即公共管理框架下的公共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18.
编辑概念必须同一──答张洪玲同志叶向荣长沙张洪玲同志《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一文(见《编辑之友》1996年第4期)对我的《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见编辑之友》1995年第5期,一文的基本论点、论据提出了否定意见。我见了感到非常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热烈庆祝湖南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热烈庆祝湖南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我们荣幸地参加这个盛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和万分的激动。我代表广大读者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原是长沙市医疗器械厂的一个工人,我们这一代同祖国同享欢乐,也曾和祖国一起遭受过磨难。十年浩劫,剥夺了我们学习的权力,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书籍象一盏盏明灯,照亮我生活的道路,是知识给了我无穷力量。十几年来,我胸怀党的大目标,坚持走自学的路。但在十年动乱期间,书店里科技书籍寥寥无几。为了学习,我只好常常设法借书、抄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的刘洪波同志《再论图书馆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再次对拙作提出疑义。并进一步指出:“在读者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出我们的“不少观点似是而非,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纯洁性与唯一性”。即是有“读者”,又有刘洪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