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发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法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引起了不同反响。目前,中国本科法学教育已经走到了关系到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十字口,并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招生规模空前膨胀、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笔者将就中国本科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从法学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现状视角,指出法学本科教育存在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中国特色之时代性需求以及与对实践教学需求都差距甚大的问题,提出创新法学本科教育应当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本科教育理念,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凸显法学本科教育的与时俱进特点,探索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可行之路.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坚持与司法实践相统一,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今天,法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亟需的通用人才,更是我国扩大市场经济、建设民主和法治国家的主干人才。然而作为培育法律人才的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目前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法学教育本身和法律的看法,更关系到人们法律信仰的形成。因此,加强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冲突由来已久,并在新世纪后愈演愈烈。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现状的评判必须坚持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即尊重我国法治现状,认清法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事实,并据此明确其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借鉴国外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举措。只有将更新理论知识、注重当下参与、加强实践锻炼、塑造...  相似文献   

5.
法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法学教育在历经坎坷之后,终于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并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法学教育模式。尽管如此,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学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法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改革法学教育的几点设想,并建议推广诊所式法律教育,以期为我国法学教育注入新风。  相似文献   

7.
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关注法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司法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卓越法治人才的供给,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仍然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加以革新。在智能司法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需要格外重视法律思维训练的强化、类案技术的习得、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知识的获取、职业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养成。同时,智能司法的发展,也有助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法学本科教育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法学本科的教育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法学教育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育水平,而且对法律实践人才素质的培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着教育机构扩张过快、教学质量下降、就业形势日益下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准确界定法学本科教育在整个法学教育体系的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规模,建立科学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法学范式经历了由报应主义到规范主义的转变,规范主义范式固有的内在矛盾使其自始裂分为法条主义和实用主义长达十多个世纪之久,此间,意志与理性悖论、立法与司法二分导致法律价值取向混乱,使法学范式长期处于危机和反常状态之中。相应地,法学教育模式经历了口口相传到理论传承的变化,规范主义范式的危机使法学理论传承分裂成为理性化教育模式和经验化教育模式。20世纪的分配正义论和法律风险理论使分配主义最有可能成为法学范式革命的成果,分配主义范式下,法学教育应采精英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着法律信仰教育缺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以及与法律资格考试的关系失衡这三大突出问题。主管部门应在必修课设置中增加法律信仰教育的相关课程;应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课程体系入手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问题。应摆正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明确本科应以学术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并以此为原则调整业已失衡的法学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法学院应当同时担负五大使命:培养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阙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一个焦点.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握好中国法学教育的特色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姜帆 《林区教学》2008,(11):38-39
作为法学教育体系中间层次的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法学人才",但是"培养何种法学人才"一直是法学教育界的热门探讨话题。根据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具备法学知识的通识式社会管理人才与法律实践人才"的社会功能的分析,对社会大众关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合理预期即培养能够满足大众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解决的需要的审视,结合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即法学本科教育必须从重理论转向重实践的认同,应用型人才(精通法律的管理人才和法律实践人才)是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取向之维度。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法治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加大,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必须进行改革,根据地方特色,发展应用型的法学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服务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自清朝末年以来,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变迁和动荡,我国法学教育也走上了一条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纵观100余年的历史,我国法学教育的演变体现了时代性、间断性、非自主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也是国家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必然要求。应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先要精心选择案例,组织好案例教学四个环节,并且处理好与传授理论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阵地,法学教育关乎人才培养的成败。目前,高校法学教育模式存在学生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教学方式线性单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育不足及反馈机制严重滞后等问题,反映出高校培养的法学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为此,需要完善法学体系,培养法学思维,丰富法学教学方式,构建长效的实践与反馈机制,优化高校法学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与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应体现出人本主义的特点。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价值取向、法律职业伦理、职业技能和人文品质四个层面。法学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统一性。法学素质教育应当围绕法学专业教育而展开,而法学专业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法学本科教育应定位于以专业为依托的素质教育。其培养模式之路经是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着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低、法学本科教育具有封闭性、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等困境,法学本科教育的出路在于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变通课程设置、改革和完善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变革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为新时代深化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立足法治中国建设实践,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不断优化法学学科体系,促进法学院校内外部的育人联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以来,我国目录外法学二级学科的设置经历了“审批制”到“备案制”的转变。对教育部公布的63所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的128个目录外法学二级学科的分析发现,我国新兴目录外法学二级学科设置已经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竞争的格局,并且呈现出了新兴属性与交叉属性并驾齐驱、成熟性学科与培育性学科相依共存、领域色彩与应用倾向并行不悖以及主体性中国立场与宏观性国际视野兼容并包的基本特征。未来新兴目录外法学二级学科的设置和建设需要以二级学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限度,提升二级学科设置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完善二级学科建设的组织机制,坚守二级学科的基本属性以及继续创新知识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