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从包山楚简可知,楚国的基层组织里中设置有四种职官:里公、加公、士尹、亚大夫。里公是常设的核心职官。加公负责刑名事务,职位比里公更高。里中官吏的职能,可根据传世文献做出推测。他们处于楚国职官系统的最底层,常常受到县级官员的差遣,很少直接与中央官署接触。  相似文献   

2.
湖北包山楚墓出土竹简中,纪年简文有“大司马悼滑将楚邦之师徒以救郙之岁”一简,其中的“郙”是国名,即巴国。  相似文献   

3.
在楚国的重要出土文献《郭店楚简》中通篇体现了楚国民本思想。主要归纳了以"民为君心"为核心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应率先以身作则;强调只有人道才可作为导民之道;圣德之人以德教民等楚国民生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楚国的关由关口和塞组成,利用关门、关墙、篱落、壕沟、土堆、被砍斫的树木等阻断交通。就关津的功能来看,关津的首要功能是军事防御,其次征收税收。就关津的管理来看,已经出现分工的现象,关尹、左关尹、关吏等构成关津的军事管理体系,关金则由中央政府直接派人征收。  相似文献   

5.
6.
正确释读出土文献是后续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包山楚简》133号简文中的"■"形,学者们最初释读为"诘",以后改释为"诰"。在从字义、句法、词义等角度对这一改释缘由进行深入探讨以后,我们认为该字形应当释读为"诰","诰"字没有"起诉状"一义,简文中它只是个借字,本字当为"告"。  相似文献   

7.
古书类的简文因有上下文辞例对照,文字相对容易释读,但包山楚简中未能释读的字,大部分为人名、地名,这给文字考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字形释读文字七则,希望对包山楚简的研究有所帮助。简130■字应释为"■";简183■字应释为"秋";简90■字应释为"";简60■字应隶定为"■",读为"捷";简119反■字应释为"紴";简4■字应读为"翠";简190号■字应读为"闵"。  相似文献   

8.
文字分化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产生新出字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楚简新出字中的分化字与传世文字比较,认为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分化的不一致是导致“文字异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楚文物考古事业的大规模开展,出土了一批诸如货币、权衡器、大府之器、鄂君启节、琉璃器等器物,从中展示出东周之世楚国商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盛况。主要表现在:已形成完善的货币制度、严密的征税管理机构、发达的国内外商贸交通网络、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规模化的贸易往来以及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包山楚司法简的案件文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即有类似后世"直诉"的诉讼程序制度实践,而且当时楚国的"直诉"程序已经较为成熟并应达到制度化的层面,楚国的"直诉"制度也可能正是同时期成书的《周礼》关于"路鼓肺石"类直诉制度的实践渊源。由此可以判断,直诉制度的成型应在战国时期,我们对汉唐时期直诉制度方才成型的传统观点,有必要进行再检讨。  相似文献   

11.
郭店楚简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大类。单音形容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复音性质形容词都是联合式合成词,且大多为同义复词。这些形容词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充当谓语和定语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作主语和宾语的能力较弱,而充当补语的用例则完全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2.
慈利楚简整理者将简文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传世文献典籍可资对勘的,如《国语.吴语》和《逸周书.大武》;一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古佚书。有的学者不同意整理者的意见,认为这批楚简极有可能为铎椒所作的《铎氏微》。其实从简文及《铎氏微》文体的比较来看,整理者的观点更切合简文实际。慈利楚简对于理解《国语》的编纂来说提供重要的材料,但是《国语》和《逸周书》并非像整理者所言可能是同一部书。  相似文献   

13.
从战国楚墓祭祀竹简看《九歌》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山一号、天星观一号及包山二号三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占卜、祭祀竹简载录了楚国人信仰的数十种神祗。通过对这些神祗的考察,我们认为《九歌》确实属于沅湘民间祭歌,而不是楚国王室的祀典。  相似文献   

14.
楚简文字的书法艺术特点,概而言之就是奇诡多变、活泼自由、绮丽灵秀,且突出地体现在字体结构、笔画线条、章法布局、书体风韵等方面。其特点的形成,与楚地盛行的巫祝文化、楚人特有的民族个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中的“■”,或释为“均”,或读为“袀”。该字应当隶定为“(巽匀)”,在简文中表示“恭敬”意,是一个从“巽”、“匀”声,“巽”亦声的字。究其音读与义训,当与后世汉字中的“恂”相当。  相似文献   

16.
楚简《老子》是迄今发掘出的最古老的《老子》版本,它与帛书《老子》、传世本《老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发掘可以澄清多年来有关《老子》的许多争论,从而也为澄清《老子》英译中的混乱现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经释读现就简中几处字形隶定或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郭店楚简与《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何时成书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楚简,为确定《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保存完好的《缁衣》证实了沈约所说"《乐记》取《公孙尼子》"的可靠性,而《性自命出》对人性和音乐的论述也表明《乐记》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中期。因此,应当是荀子的《乐论》继承了《乐记》,而不是相反。在郭店楚简与《乐记》互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学偏重情志教化的人性论根源进行探究,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中,对"乐教"之美作出新的阐述。《乐记》形成年代的确定和提前,对于加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对于更新古代美学传统并推进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