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岛的诗歌创作中,夜意象的营造是一个重要内容。北岛诗歌中的"夜",并非仅仅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是有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重要关系。北岛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北岛的诗质是"黑色"的,多多的诗质是"红色"的。从"象征性"与"现实性"的抗衡性到"同质异构"的意象谱系,可以清晰地体察他们各自理想境界的维度。虽被称为"流散诗人",但他们对母语的关怀,对"诗歌世界"的创造,不仅是"骑士精神"的体现,更是汉诗向"世界诗歌"方向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北岛早期的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岛诗的“质地”是坚硬的,是“黑色”的。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否定意识,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这种怀疑和批判,不只是针对所处的环境,而且也涉及人自身的分裂状况;这是北岛“深刻”的地方。在北岛的诗里,意象的使用十分自觉,意象在诗中,处于十分密集的状态,而且他使用的意象,也大多带有某种程度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4.
北岛的诗歌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具有一种典型的先锋性和现代性。这一点成为诸多研究者主要观照的对象,而他诗歌中潜藏的深厚传统文化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事实上,传统文化因子在北岛诗歌的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探寻他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因子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把握北岛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出国之后,漂泊在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北岛诗歌呈现出重要的变化,开始思索人类的生存、历史、时间等形而上的问题。荒诞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需要修补的世界",作家"试图在艺术的自立秩序中或在自我的无自我意识深度中恢复整体性"[1]。上帝死了,世界崩溃了,但诗人没有崩溃,北岛正在用艺术警策人类。  相似文献   

6.
北岛的诗歌记录了作者沉思中的直觉感知、想象及其幽深的思辨过程。它的艺术魅力源于其感性与理性的完整契合、一种超越生命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层的忧郁。  相似文献   

7.
8.
北岛诗歌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学史地位。从三个时期:"白洋淀时期"、"80年代"、"出国后",历时性地梳理出北岛诗歌的脉络,选取"时代"作为决定作家作品地位的主要因素,进而发现其诗歌与时代之间存在着契合与主流化、疏离与边缘化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北岛是我国8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和思想表达历来广受人们争议。本文分三个层次,分析探讨了北岛海外诗歌在海外的传播以及接受度。以让人们回顾北岛的诗歌,并且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北岛在海外的多样化形象。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末北岛移居国外后,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主题发生了巨大变化,曾被其极力批判的“故乡”成为他唯一的精神避难所。但是,他的“归乡”之梦在直面历史现实之时却深陷“迷途”困境。欲归而不能所引发的焦虑和困窘不仅构成诗人精神世界的主要矛盾,而且幻化成为诗歌创作的情感兰旋律。  相似文献   

11.
一株独特的小苗在黑夜里生机盎然,用光明的小刀把摆满家具的房间从厚厚的黑暗中剜出。——彭热《烛》①你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停泊/没有锚/夜从这里开始/路从这里消失。(《岛》)《岛》的开头几句诗正是北岛自身的写照。正如任何时代每一个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的诗人一样,他走着自己时代赋予的独特道路。但是即便如此,限于学识,我只能是不自量力地对他的诗歌作一次初探,尽管他是影响中国朦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峥嵘岁月。在中国新诗史上.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而在30年代中期蔚然成风的现代派诗歌.以它独特的贡献和作用。在新诗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以“雨巷诗人”饮誉诗坛的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的领袖人物。然而对其作品的评价。一向存在分歧。毁誉褒贬,几经沉浮。很长时间以来。文学史家和评论家.  相似文献   

13.
清醒与执拗并存是诗人北岛最主要的创作个性,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北岛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文革灾难,北岛进行了深沉睿智的反思,对灵魂发出拷问。这种带有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始终贯穿着自我。自省使自我的价值在历史背景和人格力量中显现,彰显了个体"主体意识"。其诗歌在主体意识支配下发生了历史性跨越,充分显示了北岛是一个真诚的、有历史责任感的诗人,是一位以人为本、充满理性色彩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读者对北岛诗歌的接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中国读者对北岛诗歌的关注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影响,而国外读者则一直倾向于从政治性角度出发解读北岛诗歌。造成两者接受理解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6.
诗的荒诞首先源于被意识到的现实的荒诞,荒诞意识在诗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现实的否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其最著名的代表诗人北岛无疑是"震中"。北岛以深刻的怀疑精神构成其诗歌深邃冷峻的风格,诗中展现了一个被扭曲、被异化的荒诞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表现出浓厚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诗的荒诞首先源于被意识到的现实的荒诞,荒诞意识在诗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现实的否定。二十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其最著名的代表诗人北岛无疑是“震中”。北岛以深刻的怀疑精神构成其诗歌深邃冷峻的风格,诗中展现了一个被扭曲、被异化的荒诞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表现出浓厚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北岛的早期诗歌倾向于“对世界说话”,后期诗歌则更倾向于“对自己说话”,这两种“对话”贯穿于北岛创作的各个时期,并随着诗人境遇的变迁而此消彼长.北岛诗歌在这种“常”与“变”的交替中追求并实现着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20.
北岛论     
从人们对北岛的误读与隔膜及其与文学史之间达成的合谋着手,阐释了恢复“《今天》派”命名和重勘北岛文学版图之必要;以流亡为界碑,梳理了北岛流亡前的“废墟诗歌”之得失,同时从“常”与“变”之辩证关系的角度,详细地解读了北岛流亡后的“流亡诗歌”,归纳出了它们在思考诗人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及其作为流亡者对祖国的深厚爱情、揭示生活与幸福的不真实性、个体话语存在之可能和难度、质疑本体论和逻辑世界、返乡的坚定指向及其困难等方面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