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无容置疑,但也存在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文化建设中经验,这对于在新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某种暗合和融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创造性传承和转换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壮大并于实践中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内在原因。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读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一系列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应将二者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才避免了中国传统文化遭遇断裂的危险,诞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赋予了中国文化以新的生命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使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有了正确导向。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发土壤,赋予其以民族表达形式,促使其话语权得以提升。正确处理和对待二者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必然包括了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发展的基础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弘扬着中华“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民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化,寻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首次蕴涵了冲突和交融的关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自觉扬弃和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创新不断发展深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只有在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进一步深入地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有着重要的条件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是完全和优秀传统文化脱节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互相推动和弘扬。面对中国当今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其中很重要的是不能放弃或丢掉以前的东西,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够停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8.
向宜 《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12-113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属于外来的思想文化,要能够指导中国实际,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要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需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要反映时代精神。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已经使20世纪中国的政治思想等意识形态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将对未来中国人的生活、思维等方式发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对当代思想、社会、文化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确保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等事件中能够形成本土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换而言之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去分析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之后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在两者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不仅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发扬,也有...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应以近代中国具体历史语境为基础、以更加宽广的视阈辩证认识.民粹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它是一部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的桥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资源.民粹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幽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需要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和改造中国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就体现为革命时期、建设探索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性质前途、阶级角色、领导权、农民问题、武装斗争、党史党建和革命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实践探索,且起到了先驱的作用。这些论述和探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做好马克思中国化文献研究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和文献学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的内涵,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的关系重新审视,需要重视文献研究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明确理论对象具体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问题。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正确实现《宣言》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有实践的动力,又要有精神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追求,对党的前途和命运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民族主义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准备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实现了对民族主义的改造,赋予民族主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着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抓紧抓好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学科要不断增强学科意识,注意形成学科特色,正确处理好若干关系,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地方文献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征,地方文献资源对地方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应从文献搜集、文献加工和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