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欲说还休——评方方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威 《文教资料》2010,(4):19-21
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中凝重并充满了细腻层次的历史叙事.呈现了一种欲说还休的状态。在作者叙述笔墨的前后对比中.在对主人公水上灯生命的深入中.这种状态得以铺展。作者方方无法单纯地以大历史来豁免个人历史.更不会以个人历史来审判大历史。她对武汉的历史迷恋在细致勾勒人物的人性发展的轨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叙事缺陷。但当对某种城市历史的渐次遗忘成为积习时.重新书写则无疑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文情怀,体现了当代智慧的垂询。  相似文献   

2.
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透过戏子、女性的双重视角,对传统中国社会女戏子的生存境遇做了剖析和反思。历史与真实、现实与舞台的多重世界交错,注定了小说人物几乎命定的悲剧。他们传承传统文化却备受文化的戕害。因此,水上灯的反抗代表着女性在同命运、男权反抗中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女性意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女作家方方继《乌泥湖年谱》之后,最近推出第二部她“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对自己的小说追求、方方说:“我一直想写一个好看的小说。所谓好看,就是读者拿到手上,一直想往下看,一直不想放手。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而这部小说给了我机会。因为水上灯就是一个在动荡社会中的传奇人物。对于长篇,我一直觉得它得好看才是。  相似文献   

4.
李贞 《文教资料》2011,(23):24-25
小说《水在时间之下》讲述了汉剧名角水上灯爱恨纠缠,最终埋于时间之下的一生。作者方方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在人性与命运纠缠下所形成的强烈却不彻底的爱与恨,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不彻底的复仇。这些不彻底正是复杂人性的体现。而作者笔下主人公在人生最后一阶段,形象相比前期较为单薄,但这并不影响整部作品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之一《兔子,跑吧》自1960年出版以来就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如潮好评,被评论家公认为是其长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荒谬世界中孤独的个体和个人的自我选择与追寻两个方面对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一个新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6.
红柯小说的最大特色是有一条巨大的根系,这条根系是连着人性的,是渗透着某种宗教气息的。在《红蚂蚁》中,红柯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孤独者的宗教仪式,试图以一种子虚乌有的方式解除人类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中由对时间表现构建了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是个性觉醒之后面对死亡的前景而产生的,同时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具体表现在《古诗十九首》中纷繁的意象之中。相对其他作品来说,《明月何皎皎》一篇的时间意味是由徘徊的抒情模式传达的。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意识世界中,显意识只占一小部分,就好像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大量部分如同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冰山,那是潜意识的领地。潜意识和显意识遵循完全不同的原则,是本我欲望或者说性欲力比多的大本营。就拿这篇《神童》来说吧,看完开头,我想,这小说大概是抨击扭曲的教育的。主人公被称作神童,享受莫大荣誉,可是他自己却并不开心。他要舒张自由的孩子的天性。那么自然,小说呼唤的就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轩袁祺 《文教资料》2010,(19):18-20
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狭窄生存空间和传统伦理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幅艰难的生存图景。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方方致力于从"人"与"他人"、"环境"的复杂关系中,探讨人存在的悲剧性体验。本文通过对方方《风景》的分析,探讨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层面——个体生命的虚无与荒谬,自我选择的可能性及需要承担的后果,人和他人、世界之间的关系,指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狐独者》文本寻找鲁迅人生道路的转折点.认为《孤独者》是作者对专制意识形态传播和生产的最深处家族制度的否定,并在探讨知识分子与权力阶层的关系的基础上,于内心深处进行了一次“成为自己”的生存体验,从而确定了鲁迅此后与黑暗抗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是篇幅较长的自读课。课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坚强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随天去》是《小说选刊》2003年第4期择入的方方的一篇新作。这部中篇小说叙述的表层是在点描聚焦人物水下的爱恨之路,而出现在水下视野中的生活又几乎全是他所爱的天美的生存态势。水下的爱就牵扯出了一个深层故事。这样的复式叙述又与后的附记互相融合、冲撞,再经方方别样的叙事渲染,一个给予读开阔阅读世界的本就此在作、读的互动中展开。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方方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题材本身的现实性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作者以冷静凝练的笔触讲述了不断与命运抗争,最终却归于失败的山里娃涂自强的故事,是继《风景》之后,作家方方所呈现的另一道关于命运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方方的最新长篇小说《软埋》讲述了在土改期间一段凄惨的死亡故事,方方用死亡叙事的笔法展示了小说中人物的三种死亡形态:自然死亡、无端祸事死亡和自杀。大量非理性状态下的特殊死亡形态进一步展示出人在内部、外部以及宿命上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了作者在死亡叙事背后真正的现实关怀,即对历史的"打捞"、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突围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饥饿的艺术家》这篇短篇小说的细致分析来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孤独”的一种话语阐释。文章从历时、共时和艺术精神三个层面来解读孤独并希望从中“解卡夫卡对孤独、艺术的认识。存在的孤独感与荒谬感,艺术的孤独与庸众的泛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阿妮塔·布鲁克纳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孤独”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其小说《欺骗》中,作者同样揭示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孤独处境,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小说中存在着信任---欺骗、梦想---现实、自由---责任这几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因素不仅构成了文本的矛盾冲突,而且也是造成小说中女主人公安娜孤独处境的原因。作者通过这些二元对立项的设置,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埃洛拉·达农的短篇小说《独自一人》是作者对孤独、记忆与爱情的精深之作.故事情节以叙述者为中心,构成了一副以孤独忧伤为基调,以爱情为主线,以往事回忆与现实和为一体的风俗图画,让人欣赏这篇佳作时难以释卷.  相似文献   

20.
<城堡>渗透了作者浓厚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的土壤是通过迷宫氛围的营造和K的身份、城堡权力的重压和K的追寻的叙述等显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