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发展超级书店林穗芳书越出越多,书店越来越少,卖书买书越来越难,研究如何使发行工作摆脱这种困境,已成为出版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我国年出书量早在1992年就已超过9万种,但读者比图书产量更关心的是在市场上有多少种书可供选购。订书如“隔山买牛”,书店要...  相似文献   

3.
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这老调重弹的问题经过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图书供求趋势有所缓和。但是,从近几次的图书订货会反馈的信息看,图书订数正呈下降趋势,新一轮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现象又有重演之势。一、产生的诸多原因从卖书难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脑体倒挂,分配不合理造成“有钱的不买书,买书的没有钱”。在门市部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读者拿到一本好书,但一看定价高又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原处;(2)十五大以后,部分工矿企业进行结构性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书店里确有库存上升,资金短缺,以及一些书卖不出去的现象,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和控制库存量的继续上升,很多书店采取了收缩订货的办法,减少向出版社的订书量。这在出版界引起了连锁反应,不少选题因征订数达不到开印要求,无法付印成书。因此,订货萎缩是全国出版发行系统共同关心的问题。不是图书市场菱缩而是书店订货萎缩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的关键何在?一些人把原因归结为社会对图书的需求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般图书主要是指除课本(含大中专教材)、图片类(含年画)以外的各类图书。这类图书从征订到出版的品种数量最多,读者面最宽,但是,销售比重却不到20%,且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剔除列入文教类和少儿类的教辅读物)。读者喊买书难,作者喊出书难,书店喊卖书难,出版社亦喊出书难。究其原因,过去一直停留在出版社怪书店订数上不来,书店怪出版社选题有偏差,出书质量上不来。尽管店社双方都想尽了办法,仍收效甚微,困境依然是困境,无法走出沼泽地。那么,这令人焦虑的“沼泽地”究竟是缘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6.
一直看好的图书市场最近出现了滑坡疲软现象,令人们琢磨不透。昨天,各种媒体还在报道中国图书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图书市场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今天,各种图书市场上各家书店不得不因为库存积压而作出降价抛售图书的选择。人们看见的是“出书难”与“出书滥”现状并存,听见的是“买书难”与“卖书难”的呼声不绝。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图书市场究竟怎么了?一、“三难一滥”现象不容忽视出书难难在选题平庸、单一和重复。这是近年来困扰某些出版社,使其陷入出书难窘况的最大症结。据不完全统计,第八届图书展销会上参展的图书有12万种,…  相似文献   

7.
解决买书难的问题,除了改进书店的供应工作之外,还要大力提高出书的重版率。新书的印数,出版社通常是根据各地书店的订数来决定的,而书店的订数则是参照出版社提供的二百字的“内容简介”来估定的。一年出书两万多种,每种书都要求书店一次订足,既不能脱销,也不能积压,那是很难做到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一种书的销路有赖于广大读者的鉴别。就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没有“买书难”》在《出版科学》发表后,有同志问,美国有没有“出书难”和“卖书难”。 关于“出书难”,我问过美国朋友,没有得到明确的断然的“有”或“没有”的答复。这问题比较复杂。我国有一段时间大声叫唤“出书难”是由于印刷力量不足。这问题大约在10年前开始得到解决,近年来出书品种  相似文献   

9.
常常可以听到“买书难”、“卖书难”的呼声。究竟买书、卖书难不难,难在何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对“两难”的认识先说'买书难'.哪些书'买书难'?用纸量达全部图书一半多一点的中小学课本、大专教材买书难不难?不难.因为教材实守州设J供应,国家明确要求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就是说,供应量是根据需要量确定的,各地都按照指令性计划办事,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10.
千帆 《出版史料》2003,(3):26-33
迎“难”而上20世纪80年代。“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的呼声甚嚣尘上。小读者买不到心爱的课外读物;老教授摆地摊儿推销自己写的书;排好版的学术著作收不到订货数;多卷集必须成套征订的“行规”,使一些好书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图书流通渠道不畅,发行体制改革的方针亟待贯彻。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年来,许多书店面临存货增加、订货萎缩的困境,因之使读者买书难和书店卖书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出版发行工作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的综合反映,需要综合治理。对于已经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一、书店卖书的方式。从我懂事会买书起,就有个印象:书店与一般商店售货方式不同,到书店指名要什么书的有,但很多都是自己浏览一遍,有合口味的随手买一本,没合口味的,就走了。旧社会摆书摊、卖唱本的都懂得平摆单搁放在地上,任人选择,而现在(已有十多年了)把卖书当成卖香烟、肥皂,隔着柜台由售货员支应。要哪个拿哪个。谁好意思三番五次麻烦售货员呢?卖书这一行,向来都不把它看成一般的商店,而是把它看成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买书难”和“卖书难”的问题,在大面积“书荒”基本解决之时起就突出起来了,屈指算来,已有五个年头了。出版、发行部门,也断续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打破新华书店的独家经营,推行“三多一少”的发行体制改革,特别是提倡出版社自办发行,大力发展集体、个体书店等。问题是奏效不快。最近两年来,“买书难”有所缓和。现在反映“买书难”的读者,主要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特别是一些专业读者。这些读者,有文化、求知欲强,一旦买不到需要的书,往往写询问信、责问信,以至向党政部门反映,向报社投稿批评,形成了一股社会舆论。这应该  相似文献   

14.
国人长叹“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久矣,此“三难”成了阻碍中国出版业前行的一个怪圈。因而,东渡扶桑后,首先欲探知的便是:这个怪圈是否也在此地作法?此地又有何法器能够降“怪”?几番察看,多方探询,发现此“怪”在日本也颇嚣张,不由引发一些新的思索。国内出书难,主要体现在学术著作出版难上,一些内容过专的书当然更是难上加难。在日本,此类书景况照样不妙。日本琦玉大学教授大塚秀高写了一部研究中国小说版本的专著《照世杯》,由日本汲古书院出版。据他亲口所述,是自己掏腰包印了300本,每  相似文献   

15.
拓展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重大、迫切的课题。多年来.上级主管部门一直将开拓农村图书市场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由于出版行业受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现象仍然存在,反映在拓展农村图书市场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同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利用学术会议展销已出版的相应的学术性较强的书籍,可以解决买书难、卖书难的问题;同时与读者个 人直接接触,可以了解他们的购买动向,获得反馈信息,从而为策划选题提供依据,同时也利于改进出版社各方面的工作。 1.变滞销为“畅销”。学术专著读者面窄,书店不愿进货,出版社亦难以同每一个相应的读者建立联系,书与特定的读者间缺少互通的桥梁,造成供与求的阻断,库存增大,资金积压,出现买书难、卖书难的情况。学术会议,不论是讲座式还是研讨式,现场售书都会大大烘托学术文化气氛,与会者会比平时有更强的购书欲望;同时,某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图书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以下简称“三难”)现象,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合拍,妨碍着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症结何在?现试予剖析,以寻求高校图书馆自办图书发行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出版业空前繁荣的背后,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象顽症一样困扰着整个出版界.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还没有找到医治这一顽症的有效办法;而一种最简便、最低廉,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办法,却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就是书业书目信息的开发、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要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成为既是图书的出版者,又是图书的经营者,如果不完善自身的经营体制,那是不可能的。而加强和改善出版社的发行工作,恰恰是完善出版社经营体制的重要环节。一、必要性、迫切性近年来,出版改革的成绩是不小,可“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三难”,没有得到全面缓解,从某些情况看,反倒更加严重了。到底什么样的书存在“三难”呢?“难”的不是通俗性的文艺作品和一般畅销书,而是学术性较强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王慷 《编辑之友》1997,(6):6-10
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有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几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见大的进展?从1985年就开始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10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