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满足了组织的信息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成为了现代企业运作的推动力量和知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建立信息技术对知识工作的影响模型,并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信息技术对知识工作中的知识检索与存储、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这几个环节的影响,最后为企业内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给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对生产率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丹 《科学学研究》2010,28(6):887-893
在对知识工作的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知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生产率关系模型,指出对于知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过程并不必然导致最优生产率,知识工作生产率随着其程序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工作,由于其创新性要求以及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不同,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程度也有所不同,知识含量越低的岗位,其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越高;知识含量越高的岗位,其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越低。掌握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规律,努力实现知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挖掘知识工作中的创新行为。该模型的建立为企业对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选取提供了借鉴,为知识工作生产率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面出发,回顾并分析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阐述了悖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三个层面的悖论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广  戴昌钧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72-1878
 针对知识工作程序化是否影响生产率的问题,本文以知识密集型服务(KIBS)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程序化输入要素——程序化输入要素——服务生产率”的研究思路予以解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PA-LV潜变量路径分析方法对“程序化输入要素”、“程序化转化要素”和“服务生产率”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检验结论,指明其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近十几年我国生产率研究的关键词、作者、机构、期刊等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生产率研究主要围绕TFP的测算方法和TFP与经济增长、TFP与地区差异、环境因素与TFP及TFP的分解、劳动生产率研究、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生产率研究、国际贸易与生产率的研究、技术效率的研究展开;李谷成、王兵、魏下海、孟令杰、李静等为我国生产率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为生产率高发文机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与决策》《经济研究》等为生产率高载文期刊。  相似文献   

6.
李兆军 《科研管理》1999,20(4):95-99
本论述了科技生产率的定义,评价方法及其重要性,认为它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措施和政策,可以极大地提高科技生产率。并从经济学观点论述了科研单位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创新,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科技生产率,在国家的支持下达到知识创新工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因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分析了造成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几种解释:测度方法的失误、投资收益的时滞、利润再分配或者转移、管理失误、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与能源危机、技术创新放慢以及公共政策失误等。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生产率增长和GDP增长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IT生产率悖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已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对其投入之间表现出不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文章在分析和解释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用通用技术的观点很好地解释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问题,同时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建立了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测度模型,分析了用消费者剩余来检测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知识管理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在模型中将各种影响因素按角度与层次整合为三类,即管理性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环境因素,并讨论了模型中各类因素对于知识管理的影响机理及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作为模型核心构成的管理性影响因素是直接作用于知识活动的因素,也是最为可控的因素,包含协调、激励、监督与测评四个子因素;而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环境因素则触发知识需求,并通过支持或约束管理性因素对知识管理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防治互联网信息污染的知识管理概念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海滨  郑丕谔 《情报杂志》2006,25(10):84-87
互联网信息污染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和知识管理与信息污染的相互作用过程,构建了一种防治互联网信息污染的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它的提出将有助于对互联网信息污染的防治工作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并产生积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最后通过一个网络病毒防治方面的应用举例,验证了其所具有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珺 《情报探索》2007,1(5):38-40
信息时代,知识传播借助现代媒介和信息技术,为知识的获取、交流、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生产、创造、采集、处理、使用信息并获得知识信息,促进经济发展的信息生产力,成为信息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力。知识传播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促进了信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情报研究工作中的知识库与知识社区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研究了知识库对情报工作的作用,提出了构建情报机构知识库的概念模型,对情报工作知识库中内外部资源的知识属性进行了描述;其次分析了知识社区对情报工作的作用,并主要论述了构建正式知识社区可以采用的两种形式——BBS和BLOG。  相似文献   

14.
知识转移促进了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本文基于细胞生物学的视角,借鉴物质跨膜运输,提出了组织间知识跨膜转移的新模式,通过对比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与组织间知识转移,构建了组织间知识跨膜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的概念模型,其中知识被动转移细分为知识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主动转移过程细分为知识泵与协同转移。最后运用概念模型解析了丰田汽车公司案例。  相似文献   

15.
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娴 《现代情报》2009,29(5):23-24
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高职院校教科研人员对信息服务质量及其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逐步趋向专业化、个性化。同时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有针对性、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适应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社会产生的那一天开始,知识便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存在并作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传统经济社会无法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生产、开发与利用,传统生产力范畴只停留在物质生产力层面。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财富的充分发展、需求结构的全面升级、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以及信息技术的产生,促成了传统物质生产力向知识生产力的转变,传统生产力系统得以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细胞生物学的视角,借鉴物质跨膜运输,提出组织间知识跨膜转移的新模式,通过对比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与组织间知识转移,构建组织间知识跨膜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的概念模型,其中知识被动转移细分为知识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主动转移过程细分为知识泵与知识协同转移。最后运用概念模型解析丰田汽车公司案例。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文献信息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岳 《情报科学》1999,17(1):67-69
文章阐述了知识经济的特性,知识经济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作用和文献信息工作拟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翠红 《情报杂志》2006,25(8):67-68
在阐述知识管理技术的概念、分类的基础上,从技术演进、技术发展以及主动性演变三个角度描述了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