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国忠 《学子》2013,(3):17-19
课堂发言,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它却牵动着几乎所有的教育理念,关涉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关注课堂发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关注整体的课堂。为了更加明晰地看到中外教学在课堂发言的差异与各自的优势,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一、课堂发言的"三国扫描版"1.课堂发言"中国版"———发言是一种仪式中国版课堂发言的典型场景颇像一种仪式,非常严谨而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总有那么些同学"不听话",有的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埋头干自己的事;有的大声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数次打断同学的发言;有的与人说话、喧哗,对同学发言内容置若罔闻;有的只顾表述自己的想法,而不知前面发言的同学已提出相同或相似的见解与答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象学的方式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的发言体验.学生的发言体验与学生对待发言的态度紧密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影响学生课堂发言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问题的特点和班级容量等.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建立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对话的课堂.关注学生发言体验有助于探寻和建构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情境、建构学生主动发言的课堂文化以及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文化.  相似文献   

4.
规范、指导。当学生还不懂得怎样去倾听时,教师有必要跟学生约法三章,让学生懂得怎样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如:当同学发言时,要停下手上所有的事情,注意力应集中在同学的发言上,想想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发言的同学,要凝神听每一句话;静静地听同学发言,如果有问题等同学说完之后再发言,不随便插话,不嘲笑、不起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听的技巧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每接手一个年级或者班级,总发现学生普遍发言消极。口头询问语数外等学科的老师,都反映情况大同小异。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发言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随机对91名学生的语文课发言情况作了一个调查统计。调查后发现,四年级某班共有学生43名,上课能踊跃发育的人数在15~21人,偶尔发言的人数在6~10人,不发言的人数在9~15人,人均发言次数0.8~1次;  相似文献   

6.
一、善待学生发言。让学生敢于表现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①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说:“他说的不完整,谁来帮帮他呢?”(潜台词:这个学生的发言不行。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②“不对,请坐。”(潜台词:说不对就不要发言。下次学生还愿意举手发言吗?不管对不对,学生能发言,说明他已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是教学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发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对本班学生发言情况的调查分析我接手六年级的一个班,发现班里学生在课堂上普遍不爱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于是,我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想发言的,只是觉得发言比较难,有各种顾虑。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呢?1.畏惧、依赖心理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回答老师的提问是"苦差事"。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发言时磨磨蹭蹭,希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推动语文教育发展为前提,围绕激发学生发言热情这一话题,分析了课堂沉闷、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并以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材内容为例,针对课堂激发学生发言热情的方法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目的在于改变当下教学局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诱导美好     
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学生该发言时一言不发,不该发言时却在下面开小会;自己不发言.同学发言一出错就趁机嘲笑;课堂练习开始了,他却迟迟不动笔——作业甚至笔都忘带了;作业写得马虎潦草,且从不仔细检查;你辛辛苦苦把作业批好发给他,他竟一道错题也不订正……  相似文献   

11.
在“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的研究中,我收集了一些问题:1.交流规则不明。学生在小组发言中或抢着发言,各说各的,谁也不去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或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这正因为交流规则不明所致。2.交流问题专制。学生讨论的绝大部分问题是由老师  相似文献   

12.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置教学空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善于发言,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学生发言作为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1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到该班级学生的发言情况,并对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堂发言越来越富有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他们的发言,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事物,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并不认真地对待"倾听"。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偏离了主题,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相似文献   

18.
小组讨论时,每位小组成员都应当发言。那些还没有思考出结果的成员应当表明“我还没有得出思考结果”,但应认真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  相似文献   

19.
近一年半的朝夕相处,让我和学生彼此问非常熟悉,学生的天性也在课堂上慢慢显现出来:一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经常未及老师说完话就插嘴,倾听同学的发言也不够耐心,有时甚至因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打断同学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维护学生的话语权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发言,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发言:没有发言,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地方发言。我们有时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权益,使学生有话无处说,而网聊,就维护了学生的个人话语权,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下面是我QQ的一组留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