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眼识珠     
让我们先从一次“慧眼识珠”谈起。那是全国总工会召开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在开幕前十几分钟,中央领导同志陆续来到休息室休息。任全国总工会主席的倪志福向小平同志一一介绍总工会的负责人。当小平同志见到王崇伦时,满面笑容地说:“你抓豆腐抓得好啊!”在场采访的不少记者,有的觉得这只是一句寒暄的话,在耳边溜过去了;有的听到这句话也没察觉有什么“新闻”;当然,有的根本没注意听小平同志说什么。唯独新华社  相似文献   

2.
慧眼识金     
20多年前,当"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申报"系名"时,由于在国内新闻院校命名中第一次使用"传播"两字,许多专家未予认可。洪一龙先生时任中宣部新闻局局长,他慧眼识金,予  相似文献   

3.
吴文峰 《青年记者》2006,(16):67-67
专业报的记者,由于对行业工作比较熟悉,写起此类稿件来往往比社会上一般报纸的记者得心应手。但也存在着一个慧眼识“点”的问题。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是行业内各项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只有善于从这些“点”中找出“亮点”为我所用,才算得上一个称职的专(行)业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都是当代的大文豪,但是起根发苗,却是雷简夫为他们呐喊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的“佳人”,特指编辑眼中的人才与优秀作者人选;本文所说“慧眼”,则指编辑的识别力、发掘力,更可引申为编辑的综合素质、多种能力、学术功力、编辑思想、人生追求等等。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挖掘到一个优秀的作者,一部优秀图书几近成功了一半;即使有了优秀的图书选题策划,没有合适的作者去完成,仍有可能事倍功半。因此,编辑对优秀作者的发现,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编辑眼中优秀作者的基本条件从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编辑个体,不同类型的选题,不同的编写组织运作模式,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的营销模式等,对作者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日常编辑…  相似文献   

7.
8.
曾国藩“相人”的功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素负盛名。  相似文献   

9.
慧眼识金,是编辑人员的一项基本功。能否慧眼识金,既反映了一个编辑的新闻敏感强不强,也反映了他的政策水平、学识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等综合素质高不高。总之一句话,它是衡量一个编辑称职与否的试金石。怎样才能做到慧眼识金呢?这里只是把我在编辑工作中的一些断想,记录在此,权作抛砖引玉。要有一个雄心壮志———“只要下苦功,不信我不行!”慧眼识金是个硬功夫,要求很高,并非易事。然而,也并非高不可攀。在我的“随记本”上,有这样两句格言,一句是:“有理想,还须奋斗;有奋斗,必能成功。”另一句是:“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奋斗定能跨入其中…  相似文献   

10.
面对繁花似锦、令人眼花缭乱的医学科普图书市场,闪光的未必总是金子,一些因纯粹的利益驱使而衍生出的抄袭、拼凑的大众健康科普图书,大肆炒作、哗众取宠、看似轰动一时,但因其科学内含不足,很快便销声匿迹,没有生命力了.  相似文献   

11.
雪儿 《电子出版》2000,(6):52-53
如今,我国正进入网络时代,Internet市场迅速发展,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表明国家对网络建设和开发应用的重视。伴随电脑的家庭化,家庭上网开始普及。同时,电信费用的下调,使许多想跟上时代步伐的“网”外人士跃跃欲试。不过,要跨入网络社会,必须需要上网必备的工具“猫”──调制解调器(Modem)。因此,如何才能从众多“猫”群中选购一只称心如意的好“猫”,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猫”的种类“椭”的分类方法很多,人致分为w卜h,即形状、通信方式、适川线路和传输频带他‘览。按/*们b划分方法,。拟把“倘”分为、间种奖。接…  相似文献   

12.
王丽 《青年记者》2003,(9):26-26
“新闻由头”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新闻的引子,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暑期期间,如何为学生购买教辅书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面临的问题。面对如山似海的教辅读物,怎样选?选多少?教辅书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在形形色色的教辅书当中哪些才是瑰宝?若想在鱼龙混杂的教辅书海中淘得“真金”,还需要学生和家长有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14.
暑期期间,如何为学生购买教辅书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面临的问题。面对如山似海的教辅读物,怎样选?选多少?教辅书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在形形色色的教辅书当中哪些才是瑰宝?若想在鱼龙混杂的教辅书海中淘得"真金",还需要学生和家长有一双慧眼。品牌效应如今,教辅书已经逐渐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类图书,各类教辅书籍也是各显神通,吸引着学生和家长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可以活用为新闻,其关键在于创设新闻由头,以此搭建一个形式上的新闻事件,其本质是对历史事实或历史真相的发现和报道。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报刊编辑面对林林总总的来稿,若是没有一双善于选择的慧眼,就难免或是良莠不分,或是鱼龙混杂,有时还会造成遗珠之憾,本文结合编辑工作的实际,通过具体的例子,探讨编辑选稿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8月是燥热的,1988年的8月更显得撩人心乱,上海南京路上人群的密度,骤增好几信,商店营业员们卓别林似的打转,大批货物从货架上流失,大批人民币从银行里流出,俞新宝背着照相机梭巡在街上,一个记者的敏感告诉他反常的现象背后,必有深刻的原因,他举起了相机,聚焦于一个又一个汗流浃背的人:漂亮的姑娘得意地坐在一大堆鞋盒上,穿背心的汉子捧着大包羽绒衣,一对夫妻的手推车上有2台洗衣机,……一串问号在他脑海中浮起,这些近于疯狂的人们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传说的小生产者心理,对商品经济一次集中的抵抗?  相似文献   

18.
记得刚开始当报道员那阵子,我老是感叹:一日生活平平淡淡,周围的事司空见惯,上哪找题材呀?3个多月过去了,我仍是两手空空,没有一篇稿子变成铅字。走投无路之际,我去请教团新闻干事。他给我讲了一刊占代寓言:楚人和氏有一块木雕琢的玉石,献给楚后王和楚武王。可他们不识宝,先后把和氏的双脚砍去了。后来楚文王继位,派工匠把那块玉石凿开,发现果然是一块真玉。我听后细细品味,不觉茅塞顿开:不是基层没有“宝”,而是不识“宝”。不久,我到连队采访遇到这样一件小事:上级机关对某连进行考核,连长弄虚做假,被战士“”了一顿…  相似文献   

19.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捡由头     
近几年,我在《工人日报》、《黑龙江日报》、《伊春日报》发表10多篇小言论,所用的由头,几乎都是从业余生活中“捡来”的。从电视中看来的一天晚上,我坐在家里看电视,看到当地电视台播发一则广告:铁力个体快乐幼儿园招生,入园的幼儿公家给交费的每月15元,自费的每月10元。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公费的比自费的高50%呢?这时我想起有人曾经对我谈过,目前有个别医院、旅店……,一听到“公家报销”几个字,就随意提高价格。如果对方提出异议,他们便说:“反正不掏你个人的腰包!”我认为,这是一种“小家”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