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本文试从慷慨悲凉之美和微婉隐约之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关于美的言说是在存在之思道路上对艺术、真理以及美的本真呈现方式,其从存在论的角度为“美”奠基了存在之品性,并透显出美与真理、美与艺术之间本真的存在之关系。同时,海氏以存在意义上的“美”对美学学科进行了根本性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学感性之维的膨胀,症治了美学的传统形而上学之症候,为当代美学的存在可能性开启了它者之维。  相似文献   

5.
翻译家约瑟·拉姆斯登 (JosephRamsten)曾指出 ,翻译之美表现于“修辞美、意境美、形象美、典型美与宏观美”。本文试图从翻译美的角度 ,谈谈英语不定冠词和量词的汉译所表现出的修辞功能及形象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字学、文献学和中国散文发展史的角度 ,对文章理论观念内涵、外延及其创作实践中所呈现的复杂多变现象加以辨识 :一辨“文”即形色之美 ,“章”即音声之美 ,“文章”为“自然文章”、“政化文章”、“书辞文章”之总称 ;二辨书辞文章的“文”、“笔”、“古文”三种文体观念及体性之别 ,现代散文文体发源于“古文  相似文献   

7.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的教学中,可尝试引导学生从言语形式的角度聚焦文本,感受“以赋体写史论”的艺术特色。从言语形式的角度看,本文的说理艺术主要表现在铺陈渲染的语言之美、共情共鸣的修辞之美、意脉流畅的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8.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之美,以美的“形象”感染学生;挖掘教学内容素材之美,以美的“内涵”鼓舞学生;探寻教学方法运用之美,以美的“工艺”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字的解释众说纷坛,却陈陈相因。从“美”字之发生境域的角度入手研究,可以探知“美”字的本真意蕴。体现在构形上,“美”从羊从人,“美”的本真意蕴别是一种复杂的意象。在带有羊角头饰的人形这一发生境域当中,同时涵盖了“美”所代表的美学和“羌”所代表的丑学。因此,“美”实乃美学与丑学的合题。  相似文献   

11.
翻译家约瑟.拉姆斯登(Joseph Ramsten)曾指出,翻译之美表现于“修辞美、意境美形象美、典型美与宏观美”。本文试图从翻译美的角度,谈谈英语不定冠词少量词的汉译所表现出的修辞功能及形象美。  相似文献   

12.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教学这篇课文重点不能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应该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本教学案例依据“交流预习”、“研读共赏”、“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四个板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桥之美”.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孩子们发现汉字之美、品出“方块字”之美呢?通过从观察汉字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寻找汉字之美、叙说字形之美,让孩子做一个发现美的使者,欣赏美的智者,这也是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张丽钧 《上海教育》2011,(22):58-58
教育之美,是人间大美。“追求美”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要追求美;追求“美的教育”则意味要懂得教育之美,理解教育之美,并执著于教育之美。追求美的教育就是要以对教育美的理解,实现教育对美的追求;以教育对美的追求丰富与完善教育之美。  相似文献   

15.
谢朓山水诗的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都邑城阙意象之豪壮美”,“黄昏落日意象之哀丽美”,“四时景物之秀逸美”等方面。诗人在创造这些意象美时,大都与其情感密切关联,而使之成为其心灵审美的一种律化。  相似文献   

16.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让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一起来欣赏数学之美。一、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从诗歌生成的角度,对东方的“意兴”说与西方的“灵感”说作了系统的比较与探究。从“意兴”说之源头及其流变、如何犀通于西方之“灵感”说,到意兴审美特质之界定、孕育意兴之基因工程、意兴生发的重要途径,对“意兴”作了创意性的阐述。文中还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探究了意兴萌生的心理进程。文章认为:意兴作为萌芽的诗歌种子,务须精心培育方能结出硕美之果。  相似文献   

18.
长治市城区英雄街小学近年来致力于个性特色学校的创建,坚持“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努力创建风格独特的有着“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校园环境,构建刚柔相济的有着“规范之美、民主之美”的管理体系,打造朝气蓬勃的有着“严谨之美、博学之美”的教师队伍,塑造全面发展的有着“诚信之美、进取之美”的学生群体,把美融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美的角度来论证王维诗中的清淡意境与禅趣、禅旨的水乳交融关系,主客交融,情景一体。王维山水诗中的“诗情画意”、“动静融合”都是意境美的具体表现,而这种意境美却恰恰得益于禅旨,形成了“禅境”。并且分析了王维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从自然山水诗的自身角度,更加有力证明了其山水诗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