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德育与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形成共谋、共存的关系。从儒家德育与封建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儒家德育:一是前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没有成为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它与专制权力保持着距离;二是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与封建专制权力形成了共谋关系,最终成为了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三是后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品德教育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儒家德育对于现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也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经”、“传”、“注”、“疏”四种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典籍。 “经”是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如《诗经》、《易经》等被列为十三经,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最有价值的书,相当于今天学生的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封建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法制儒家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有儒家特色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本文从"十恶罪"这一典型的封建刑法制度出发,剖析儒家对封建法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儒家学说在理论特点上存在早期儒家与秦汉而后的封建儒学的区分,这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无庸赘说。但对其区分时,有些同志矫枉过正,主张“早期儒家以反对专制主义的民本主义为特征”。这种说法,不仅无视早期儒家孔荀为维护专制主义国家的纲常伦理作理论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教育是我国古代封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官学到私学,从尊孔读经到重纲常伦理,都与中原教育一脉相承;以儒家为本位的高句丽教育反映着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教育状况,是汉唐之际封建教育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在儒家伦理体系中,"孝"是一个原发性、综合性的伦理范畴,它的发展历程与祖宗崇拜这一传统信仰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祖宗崇拜是儒家孝道伦理的源头,围绕祖宗崇拜而形成的祭祖礼是儒家孝道的最初存在形式;春秋时期伦理理性的觉醒使儒家孝道发展成具有道德精神的伦理规范,祖宗崇拜是儒家孝道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封建国家"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祖宗崇拜则是统治者在全民中推行忠孝教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从天子到庶人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金字塔”。等级服从是封建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忠君、孝亲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准则。董仲舒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等级观念,发展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体系。以正统儒家自居的王船山,当然不敢公开同儒家的伦理纲常唱反调,但是他在“活埋”的生命中负担起拯救中华文化的重任,对正统论理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把科举制放在儒家化的大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科举制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儒家德治主义以德取士的人才观与科举制的实际运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科举制不但难以实现儒家德治主义以德称位的政治理想,而且必然造成道德上的虚伪。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论关于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创作动机论的观点,首先当推“诗言志”。《尚书·尧典》所谓“诗言志”的本来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意的。然而,“诗言志”这种原始创作动机论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和后世儒家硬性曲解为合乎封建礼法规范的创作动机论了。儒家学者强调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袖毛主席多次号召我们学习鲁迅。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一生对帝国主义文化,特别是对封建文化、半封建文化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封建文化、半封建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反动思想,就是孔孟之道。鲁迅的许多文章,深刻地剖析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和虚伪性,揭穿了反动统治阶级和帝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与荀子,都是封建领主贵族没落分子,而他们的经济思想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孔子与孟子对领主经济下的世禄世卿制度还表示留恋。荀子生活在战国末年,此时正是新兴地主阶级向着夺取政权进军的前夜,他的经济思想就完全反映这个新兴剥削阶级的观点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学派创建之时起,就是为封建剥削阶级服务,而且是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秦汉以后儒家的经济思想虽有某些发展,但先秦儒家具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古代学校主要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教育学生。长期以来,封建统治者规定这些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材,并且作为封建政府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因为这些书论述了儒家的哲学观点、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等,向人们灌输作为维系封建秩序的精神支柱的思想意识,对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社会的统治是有益的。但是他们也曾办过一些专科教育,如算学、医学、律学、武学、书学和画学等来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本文就这些专科教育所采用的教材简单地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认为,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斗导致了贾谊的被疏斥,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如果我们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和时代思想风貌,对贾谊的政治学说和治国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贾谊被疏斥的根本原因是他政治主张中的原始儒家精神与封建专制政治难以相容,儒家公天下的贤人政治理念不能为以天下为一家私有的封建专制君主所接受,汉文帝拒斥了他的政治学说,自然也就疏远了他本人。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是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思想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天道观上,儒家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  相似文献   

15.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推动法律儒家化进程,对儒家伦理进行推广和贯彻便成为封建统治集团法制建设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以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为核心的婚姻礼法率先承担起传承儒家伦理的重任,从缔结婚姻的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都严格贯彻儒家伦理道德,最终为儒家化的封建法律秩序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对儒家伦理进行宣传和推广、对违反儒家伦理的行为进行惩治的伦理教化功能可以说是汉代婚姻礼法的主要功能追求。  相似文献   

16.
儒学成为中国古代化的主流,关键是其强调了“以德治国”的原则。历史证明在封建专制统治中,“以德治国”较“刑法治国”有更多的亲和性和生命力。儒家的“以德治国”主要是通过教化来实现的。“以德治国”与教化手段对君权的无形制约使中国的封建体制得到相对稳定的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7.
谈《尚书·尧典》中的“尧舜传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是《尚书》的第一篇.《尚书》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史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子.《尚书》基本上是奴隶社会的文献,其中虞夏的文献,则是周代史官根据往古素材整理而成.这些文献,向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必不可少的史料.这部书又被儒家奉为封建社会立身治国的经典,为封建士大夫所必读必遵的经书之一,可以说是封建帝王的政治教科书.它在“五经”中列于首位.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片面强调礼治,夸大道德的作用;同儒学相反,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主张弃礼任法。荀子对儒家和法家作了综合,形成了礼法结合、礼本刑用的法律思想,并提出了一套立法、依法的主张,对后来的封建法律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儒家学说的许多方面都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紧密相连,其道德规范的许多要求也仅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才适用。例如,儒家的政治观与等级制密不可分;儒家的家庭伦理以家长制为基础,要求幼从长、妇从夫;而儒家的社会纲领则深深植根于小农经济之上,并且与之相辅相成。当现代政治、现代家庭关系、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取代了封建政治体系与制度的时候,儒家传统中的绝大部分思想便变得过时、累赘,至少不再是重要的了。20世纪的发展变化不仅削弱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而且使这一体系本身脱离了现实…  相似文献   

20.
鲁迅童年时在封建家庭和私塾教育中耳濡目染,儒家的孝道思想深入内心。鲁迅对封建孝道思想是矛盾的,有顺从的一面,又有反感、批判的一面,妥协又叛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