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伦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国传统文化其实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的现代化也应是题中之义。实现人的现代化,不能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单一的衡量标准,还要以人的精神发展程度来评判;而我国儒家伦理对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为代表,另一种是以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东亚工业文明为代表。本文将从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韦伯的两本著作入手,通过对儒家伦理和西方清教伦理的对比分析,来探寻儒家伦理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一 韦伯在他的《中国的宗教》和《新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两本著作中,对清教和儒家伦理做了对比分析,并从精神和伦理价值的角度阐述了他的观点:即儒家伦理不能象清教那样促发形成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精神的“沙漠化”,企望“回归”东方寻找新的伦理道德资源。在“东亚经济奇迹”中,儒家伦理产生了一种间接效应,而非因果关系。在儒家伦理和文化的精神依托上,不可能造就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奇迹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  相似文献   

4.
有正宗必有异端。中国古代伦理文化以儒家伦理价值体系为正宗,与儒家伦理价值体系相悖或相离的伦理学说,构成中国古代的异端伦理精神。这是近年来被学界所忽视或语焉不详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作简略分析。一  相似文献   

5.
<正> 重视和研究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研究应该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超历史超时代的研究都不会有现实社会价值。随意夸大儒家伦理的功能和作用,不但无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本文结合评议儒家伦理研究中的超历史现象,来讨论有关儒家伦理的继承问题。 一、儒家伦理不是新道德的根源 有人认为儒家伦理是我们建设新道德的一个“用之不竭的源泉”,还有人认为儒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伦理果真是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成功崛起打破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精神层面确立起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文化价值观,这得益于新加坡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本文重点剖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儒家伦理课程的开设与当代传统文化课程的发展,并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明智的文化战略对新加坡现代化的成功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儒家传统文化是消除现代人精神层面问题的一副良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必将成为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有益因子。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其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成人之道"。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正确把握儒家伦理文化的思想精髄及其当代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流行2500多年,它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已将其精神特性融入了民族性格之中,并于无形之中发展着民族的和世界的作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与儒家伦理思想有众多契合点,挖掘儒家伦理思想的这种伦理资源,并把它转化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伦理文化价值亦成为时代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儒家主导的中国传统伦理之于普世意义的伦理资源价值至少可以从人的完满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社群,和平与公正等层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需要重建伦理文化,这是基于以下四点理由: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因其不平等的内蕴及诸种负面效应,与现代化精神处于冲突之中,不可能再度成为当代伦理文化的支柱;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西方近代伦理精神以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系统为基础,开辟了人格自主和责任自觉的价值趋向,但由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所导致的普遍物化和人的异化状态以及对人的情感和精神的忽视,也使得感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无限膨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集体主义为价值核心,但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伦理文化,仅靠原型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够的,它在某些方面有待发展;现代化的大趋势导致了伦理道德多元化、现实化、自主化,但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也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无序,亟需重构一种新的伦理文化,以规范和引导人们走向全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学者从文化、宗教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精神动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构的纬度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传统儒家和儒商文化精神资源的传承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设应落实在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概念,儒家伦理则是打在文化上的一个民族的烙印。本文式图对企业文化实质和儒家伦理精髓的同质性作为切入点,从儒家伦理本身可塑和企业的人格化特征两方面,说明儒家伦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进行时代性依附的可能性。并具体地把儒这伦理的“仁、义、礼、智、信”应用到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建设中,说明时代性与民族性达到有机的完善结合的现实性,从而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精华内容。主要有: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仁者爱人:重视人伦关系和谐有序;舍己从人:重视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崇道扬善: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自强不息:重视人生奋发有为、刚毅进取;取义成仁:崇尚理想和节操。儒家伦理精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其现代价值:儒家伦理精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生产力;儒家伦理精华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原则和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资源宝库;儒家伦理精华中的个体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原则可以丰富社会主义伦理学的学科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与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愈来愈迅速的步伐正被建立起来,这对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发展提出了新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因此,积极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反映、规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最终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严肃课题。而无论是“亚洲四小龙”对儒家伦理吸收并运用于现代化的实践,还是作为一个民族对伦理文化的一脉相承,抑或是儒家伦理本身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的可能性转换,都告诉我们:儒家伦理虽非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如果我们能在科学地总结和批…  相似文献   

14.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方文化,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文化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想文化倾向。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主要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的,文学上的保守主义只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次要部分而存在,它与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保守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历史性实践所开辟的新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所蕴含的均衡伦理特性说明了它不同于西方经典现代化,其价值内核所寻求的是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动态协调与平衡,协调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均衡伦理本质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伦理文化,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诉求。这种价值诉求反映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就是要求实现优质均衡的全面发展,从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孕育出一种全新的精神文化气质。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凸显协调与均衡伦理特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形成一种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明伦理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精神中有许多超越时代而又价值深厚的积极因素,其中特别突出地表现在道德理想主义、道德理性主义、道德群体主义等方面。儒家伦理精神凭借着其深厚的底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原则等社会主义公德建设加以借鉴的重要资源,为传统与现代之间构建指向未来的精神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18.
关于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伴随中国现代化运动面逐步深化的,我们现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在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引发了许多新思路。如何挖掘儒家伦理中的潜能和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伦理道德重建的一个重要题。  相似文献   

19.
以德立命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它把安身立命与德性的充养坚持结合起来,凸显了德性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以此根本精神为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石,儒家建构起了包括天人合一人为贵的天人观、修齐治平修为本的群己观、义利相承义为重的义利观等支撑的伦理大厦.儒家以德立命的伦理精神于我们构建当代精神家园以深刻的理论启示,是我们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丰厚资源.  相似文献   

20.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方文化,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文化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想文化倾向。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主要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的,文学上的保守主义只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次要部分而存在,它与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一直是作为文化激进主义的反对力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