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是清华附小的前身,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就学而建。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教授、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曾在成志学校学习过。成志学校的管理由校董事会负责。张子高、冯友兰、纪约翰、萧公权、朱自清、杨武之、刘崇宏、陈达等名教授都曾先后担任成志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成志学校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3,(28)
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是清华附小的前身,是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就学而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都曾在成志学校学习过。成志学校的管理由校  相似文献   

3.
“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是清华附小教师追求教育境界和自我完善的目标;是清华附小学生为生命奠基、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也是清华附小师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体验生命意义的过程。“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是清华附小的校训,也是清华附小办学理念的核心。面临21世纪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清华附小朝什么方向发展?清华附小在2000年制定的“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在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时,作为子弟小学——清华附小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小学,即要有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校园环境,要…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参考》2006,(11):I0004-I0004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而设。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博士,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学习;冯友兰、朱自清等名教授也都曾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大学南迁,小学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  相似文献   

5.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而设。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著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学习;冯友兰、朱自清等著名教授也都曾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大学南迁,小学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现在的清华附小位于清华大学的西南角,占地33000平方米,其中操场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有35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教职工93人。清华附小得益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影响,受“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熏陶,形成了清华附小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杨洁 《教育》2014,(29):16-17
学校依托高校资源,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面向21世纪‘一条龙’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取得良好社会效应。2011年暑假,学校利用“抗震加固”契机,完成了对原有校舍加固、改造、美化、建设人文景观四位一体的完善工程。如今,一所传承历史而又面貌一新的学校巍巍然矗立于清华大学西南。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至今已走过近百年历程。附小沐化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熏陶于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完整的人,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必须是整体的、综合的、立体的。清华附小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把育人目标具体化为“健康、阳光、乐学”。在探索实现育人目标途径的过程中,清华附小以“课程”作为核心载体,打破原有分科课程间的壁垒,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并据此优化校园环境、调整学校管理结构及人事制度,进而形成了以“1+X课程”为核心的育人体系。今天,“1+X课程”促使清华附小形成“课程导向”办学特色,成为首都教育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清华附小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哲学,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2011年突破学科碎片化教学藩篱,开展"1+X"课程整合实验改革,2014年率先提出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核心素养三条课程整合实践路径,构成了系统的、序列的课程群,为全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校本化研制以及指向核心素养课程深度整合体系构建提供了一条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9.
<正>清华附小召开了"整合课程,改造课堂,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1+X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阶段汇报会"。清华附小作为"国家级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试点学校",开展了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本次阶段汇报会展示了清华附小课程、课堂改革后焕然一新的面貌。清华附小基于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现状,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和"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  相似文献   

10.
成志文学社     
“成志”一词源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成志学校”,文学社以“成志”命名, 既有继承前辈优良传统与学风的含义,也包含着莘莘学子成就文学的志向。多年来,文学社坚持开展读书、征文、笔会、作品研究等活动,以不断碰撞思想、磨砺自身;同时聘请清华、北大的学者、教授来校  相似文献   

11.
感悟一:做一名有教育理想的校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清华附小在全国著名教育家窦桂梅校长的引领下"让清华附小的学生成为富有责任感的,拥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国际理解的现代人"。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文化中心名校与国际接轨的大教育思想,学校在有思想的校长引领下真正成了"人文家园"、"书香校园"、"儿童乐园"、"生态田园"","为人生打好底色,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感悟二:把资源放在孩子触手可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沈晨曦 《上海教育》2009,(24):59-60
六师附小创建于1906年,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在几代附小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以高质量的办学享誉社会。  相似文献   

13.
清华附小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统领,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的契机,起草了《清华附小“十二五”办学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将“转变教育方式”纳入学校工作的核心领域。特别是我校刚刚承担的北京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项目的课题,有利于积极推进和改革课堂学习方式,落实减负增效,促进教育从班级集体授课、重视群体向关注个体、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的真正转变,实现“育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1,(17):65-66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的朝阳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朝师附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附小独特的学校文化——"悦"。围绕"悦"文化建设,学校通过环境的营造来陶冶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通过思想的浸透来体现学校的理念、精神和办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I0012-I0015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的朝阳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朝师附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附小独特的学校文化——“悦”。围绕“悦”文化建设,学校通过环境的营造来陶冶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通过思想的浸透,来体现学校的理念、精神和办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的搭建成长发展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6.
张家琪 《天津教育》2013,(13):79-80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沿着学校五十余年的发展轨迹探寻,就会发现学校一直在追寻“有灵魂的教育”,慢慢形成了附小独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附小教师团队,形成了附小的教师文化。附小遵循“文化兴校、文化立人、育人育心”的办学思路,依据“和乐盈心、朝气蓬勃的阳光学校”的办学愿景,建立起以“和谐、笃实、创新”为价  相似文献   

17.
《天津教育》2020,(4):F0002-F0002
一、价值引领,塑心立德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认真梳理35年来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精神与文化,构建了"合力教育"价值体系:一是凝练学校精神。在"关爱生命、关注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爱我附小、拼搏进取、合力育人、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已成为全体师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二是彰显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8.
华东师大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知名学校,在刘佛年先生亲笔提写的"求实、求精、求活、求新"的校训指导下,附小走过辉煌的50多年的历程。依托高校丰厚的学养,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科研,如综合整体改革、新基础教育实验等,都曾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进入21世纪,在办学中如何传承附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17日,一场独特的古诗词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关村三小召开。来自北京以及周边省市学校的教师、教研员等近两百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特级教师、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执教了《清平乐村居》,并做了主题讲座。中关村三小青年教师王璐、耿春龙,清华附小青年教师胡兰也分别执教古诗、古文,中关村三小的杨雪丽引导学生进行了古诗诵读的表演、展示。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技术》2013,(3):F0002-F0002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2年,位于环境优美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学校以“共建共享和谐幸福附小,努力打造师牛幸福家园”为办学目标,遵循“个性教育,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时代文化疗人,信息素养见长”的办学特色,着力打造现代附小、人文附小、活力附小、幸福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