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戴春琦 《考试周刊》2011,(76):53-53
"诵读欣赏"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范畴,但它不同于一般的精读课文,不要求精讲细解,条分缕析,而讲究诵读,重在培养语感;同时它也不同于略读课文,不能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它讲究欣赏,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宋群 《学语文》2002,(5):18-19
诵读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的好处很多,而且早已被人们了解和认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精读、多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密切相关。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清末朱文熊说:“夫吾之所以望同胞者,能自立于生存竞争之世界耳。顾文字不易,教育总不能普及;国语不一,团结总不能坚固。”而统一国语,必是先从统一读音入手。  相似文献   

5.
6.
高国民 《考试周刊》2014,(89):30-30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学风的兴起,使得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强化当代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诵读与欣赏是初中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美,会使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中国青基会于 1998年 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如今已有 2 9个省、市、自治区的 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 ,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 ,气质也高了 ,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 2 0 0 0年 11月 2 9日的谈话语 )。紧接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 0篇 ,含课文 ) ,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 80首。再紧接着 ,下发…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条件下,语文教学怎么强调诵读都不过分。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之法,诵读课理应成为语文教学最常见的课型。  相似文献   

9.
说起阅读,大家都会,却不见得都会欣赏。学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再创作,它要求读不仅要能接受字所传达的信息,还要能将薄书读厚,将厚书读薄,章的长短皆在自己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刘金生 《湖南教育》2002,(22):44-44
一、通过诵读品味诗的词句之妙。诗的感人力量、遣词造句之妙,都能从诵读中感悟出来。所以,通过诵读品味诗人的炼字炼句、体会诗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例如《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后两句的音调显然不一样。通过诵读,可以深入体会前一句的蔑视口气和后一句的豪迈感情。在“死”、“活”前都有停顿,就突出了两者性质的截然不同。“死”和“活”都是应该重读的,用来突出其表达效果。二、通过诵读理解诗的结构特点。诗歌的感染力在于它既有强烈的音乐性,又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陶卫星 《考试周刊》2012,(87):36-36
给这节课冠名为“欣赏与分享”,是因为我一直都认为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必然理念。而这节课中我们确实一起通过诵读的方式欣赏并分享了《荷塘月色》的美,领略了诵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中学生能较快走出古诗文学习的困境,提高背诵的效率,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14.
在我国古代的语言教学中,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历久而不衰,沿袭至今,足见其生命力之强盛,这有力证明了它是切合语言本质的.实际上,在语言教学中,诵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还是语言教学中培养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的主要一环,是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薛剑峰 《现代语文》2005,(5):104-105
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就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前人的学习经验,今天仍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教师须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诵读中培养语感,加强对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学习与记忆,以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孟子曰:“甬其诗,谈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知其人,还要知其人生活的时代.即社会背景。中学文学鉴赏,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7.
浅谈诗歌的诵读与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就诵读课例开展研讨很必要。它不仅借课例分析呈现了对“诵读课”的众多不同理解,而且在对话碰撞中必然激荡出对这一课型教学规律的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诵读的回归     
姜红雨 《河南教育》2004,(11):27-27
高中校园里今天已经很难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读书声似乎已经让“笔头训练”淹没了。这是诵读的疏离与缺失选有人认为,诵读只是小儿科,它是小学生最多也只是初中生需要练习的基本功,高中生已经具备这种能力,不用再练习了;或许有人认为,考什么教什么嘛,诵读已不属于高考考试范围,  相似文献   

20.
杨海琼 《师道》2004,(11):33-33
时下许多语课都变成了语分析课,一篇原本活色生香的佳作,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被机械地肢解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生字词、精彩章句。这样做,不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失了血液,没了活力,变成一堆让人生厌的杂碎;不仅败坏了学生学语的胃口,而且扼杀了学生学语的兴趣,更别说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