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凇 《声屏世界》2010,(4):45-46
从先秦时代重"礼乐"的社会制度,到今天的视觉多媒体娱乐时代,拥有什么档次的娱乐文化,都是显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层次的标准。看似创新不断,实则克隆不停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基本创作模式似乎逐渐定型,  相似文献   

2.
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通过"有线"与"用户"连接,网媒通过网络与"用户"联通,手机报通过终端与"用户"联系,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也正在通过渠道向"用户"靠近……这是一种趋势,这是挡不住的脚步:媒体正在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受众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拉斯韦尔提出"媒介三功能说"之后,赖特提出了媒介的第四功能——娱乐。媒介的娱乐功能在电视时代发挥得淋漓尽致,电视为提供人们消遣,让人们在工作之余体会到愉悦和乐趣,潜意识中从心底感谢电视时代。但是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降低了"电视人"的思考能力,他们只是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充满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4.
田翔 《新闻实践》2010,(12):62-65
"扁平世界"的收视率神话 在互联网时代,以传统的统计学思维,可能很难接受"34%"——这是《中国达人秀》决赛的节目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娱乐功能被无限放大,电视"真人秀"节目尽其手段赢得商业利益和受众青睐。本文选择了2013年同时段播出的两档跳水秀节目,着重分析了两档跳水秀节目关于运作手段、内容的奇观现象,以及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这种奇观现象对人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时尚文化——“秀”出图书馆的风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飞 《晋图学刊》2009,(1):43-46
从时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时尚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即图书馆的环境文化、讲座文化、休闲文化、服务文化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图书馆的时尚文化建设,既要“秀”出深厚的文化魅力,又要“秀”出鲜明的时代风采,才能“秀”出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琼 《声屏世界》2011,(5):38-40
2010年的电视圈异常热闹,300多部电视剧和种类繁多的综艺节目让观众应接不暇。《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等一系列"零门槛"节目的迅速走红,以及明星娱乐、选秀风潮的日趋平淡,预示着中国电视已经提前进入了"后选秀、后综艺"时代。纵观往年的电视台竞争,央视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可撼动,湖南卫视的老二位置也无人动摇,其他卫视你争我夺的只是"季军"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流变背景切入,分析了当前电视大片时代消费化、市场化、娱乐化的特点,指出《中国梦想秀》在顶层设计下,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为核心,创新表现手法的姿态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全新范本。  相似文献   

9.
邢雪 《新闻窗》2013,(6):51-52
《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星跳跃》号称浙江卫视"中国三部曲",这三档号称"国字号"的节目却不是自制节目,全部是引进海外节目版权,依照制作宝典的指南,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制作的节目。在这个创意匮乏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讲,从海外引进一整套节目创意体系,是控制节目设计成本,迅速提升节目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0.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雅丽 《新闻传播》2010,(3):107-107
随着电视传媒数字化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也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了复杂的创作编导型时代。这种"转型"引发的不仅是电视编辑业务程序的一次变化,也是业务观念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达人秀”是2010年7月25日每周日晚在东方卫视开播的一档电视选秀节目,该节目强调为草根文化提供进入主流圈的渠道,旨在让身怀绝技的普通人实现梦想.但是本文则通过对《中国达人秀》电视的文本解读,认为在“中国达人秀”平民主义话语背后,隐藏着商业和权力意识,其平民鸟托邦的神话背后带有浓厚的反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13.
夏颖 《东南传播》2010,(12):64-66
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对自我的认知是基于强烈的自我体验,这种自我体验建构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联系,也重塑了自我存在的个体价值与社会意义。娱乐作为一种个体的情感状态,是以自我体验的方式实现自我认知。三十年来电视娱乐节目从演艺到生活游戏秀的演进过程,实际上是受众自我认知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受众的自我认知也从"社会我"、"他人我"中的意义指涉,走向了"身体我"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二.面对当今电视界呈现的"秀"浪潮,周星教授从梳理中国"电视秀"的发展脉络出发,围绕着"电视秀"这一媒介景观的文化语境、文化表征、媒介规则的失范与自律、文化自觉等范畴,着重从理论的层面,媒介与文化的双重视角,对"电视秀"展开了深入论述,并对"电视秀"的走向和未来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从“真人秀”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伟丰 《今传媒》2011,(4):82-83
上世纪末开始,中国电视荧屏一改原来生硬、单调的色彩,令人新奇地出现新的声音,娱乐节目的出现,让电视荧屏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全维审视这些年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变化,我们欣慰,在经历了初期模仿阶段后,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正逐步趋于本土化。不论形式还是内容、抑或文化品味,本土化都是电视娱乐节目经营的基本原则。而"真人秀"作为一种新兴形式,它掀起的民众狂欢旋风,以及"秀"声"秀"海中引发的中西文化冲撞和本土化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福柯的观点,就当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表现,认为其体现出福柯所归纳的"疯癫的四种形式":浪漫化的疯癫;狂妄自大的疯癫;绝望情欲的疯癫;正义惩罚的疯癫。在泛娱乐化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疯癫"影响了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妮 《新闻世界》2014,(5):75-76
娱乐节目是电视媒体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为了提高收视率,各大卫视纷纷引进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但是,在现代技术更新和商业利益的双重驱使下,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呈现"三俗"化倾向。本文从歌手、观众、节目组等多方面指出娱乐节目鱼龙混杂的现状,并从市场、经营者以及受众角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就如何使电视娱乐文化走出"三俗"泥潭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蒋婕 《新闻世界》2012,(7):90-91
近年来,各省级卫视进入高速发展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国电视产业迎来了品牌营销时代。2010年,江苏卫视频道定位从"情感"升级为"幸福",本文试从江苏卫视电视节目内容打造设置方面探析江苏卫视的"幸福品牌"经营打造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贺博 《新闻爱好者》2010,(10):134-135
一提到山寨文化这个话题,总能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从2008年初的萌芽到2009年底发展成熟,从陌生词汇到人人皆知的网络用语,山寨文化在开启了网络草根文化先河的同时,也让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彻彻底底地走向了大众娱乐文化时代。当2008年的"山寨春晚"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民间春晚"、当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正式获得"年度影响人物"称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山寨"的影响范围从网络走到了现实社会,网络媒介也终于有了自己代表性的文化。本文对山寨文化的现状作一评述并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王维(701~761年)在其生前及逝世后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杜甫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殷璠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世人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