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2.
程知节本名程咬金,<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的内容,与两<唐书>的<程知节传>有不少出入.隋末,程知节先加入瓦岗军,接着又为洛阳隋军将领王世充麾下,最后降唐,成为秦王集团的骨干成员.为了夺取太子地位,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程知节是参加事变的主要成员之一.但两<唐书·尉迟敬德传>所载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人员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都有力地说明了程知节是积极的参加者,其史料价值颇为珍贵,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哲学专著<同一论>展开评论,文章对<同一论>的概念框架,内容指向,写作风格和价值标的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同一论>是一部既著书,又立说、新见迭出之作,是深化辩证法研究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4.
将<鹿鼎记>称为另类的武侠小说,不仅因为它以历史为背景构建了一个映射现实的"江湖世界",更在于它以形象的语言塑造了韦小宝这个传奇式的人物.而韦小宝由发迹到归隐的过程,又反映出了官场、人性的黑暗与政治斗争的残酷.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鹿鼎记>的种种成功之处,便成为了<金庸妙语〈鹿鼎记〉卷>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革命史>两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比较<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故教学中更应注意把握好与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相关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思想核心,历史地位的教学,以充分发挥该课程素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红英 《文教资料》2005,(29):137-138
产生于"五四"初期的<女神>和<死水>都以其炽烈的爱国、忧国情感震撼了中国现代诗坛,但在情感表达时,又分别采用直抒胸臆和拟喻直观两种迥然不同的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7.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是目前最通行的<尚书>版本,但其中错误很多.不仅阮刻本存在着不少漏校、误校、校记选录不当、刊刻新出错讹等问题,用唐石经等11种本子作参校,发现<四部备要>翻印本、世界书局及中华书局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等,也有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薇是中国颓废主义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家之一.论文以白薇的坎坷人生经历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其颓废主义创作手法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从白薇的第一部剧作<琳丽>开始,美与爱的主题就开始显现.到了<访雯>,白薇就达到了颓废主义创作的顶峰.<访雯>与意大利文学家加百列·邓南遮的<死城>有着众多相似之处.爱、死和美是两部剧作中共同关心的主题;宝玉跟晴雯的绵绵爱意与里奥纳多跟妹妹玛丽亚之间的爱情都属非比寻常的兄妹之恋;两部剧都注重了对场景和情节的刻画,反映出颓废主义的精神特征.但是,如果从女性解放的角度分析,白薇笔下晴雯的形象已经超越了邓南遮的玛丽亚;同时,宝玉的形象又为亚莱桑特罗这个人物所不及.总之,白薇<访雯>的创作源头很可能来自邓南遮的<死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超越,因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今人对张载<正蒙>多视之为一种论天道的宇宙论.船山则不然.他的<正蒙注>明显地注重其人道论的意义,他在<正蒙注·太和篇>、<乾称篇>及<正蒙注>序等注、论中对<正蒙>大义作了明确的说明.这种说明是船山对自己思想的说明,其思想主题可归结为"原始终以立中道","贞生死以明善恶","存神尽性以全归本体",旨在"希张横渠之正学",寻找儒学正统以排佛老而正人心.  相似文献   

11.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其中的人称代词进行穷尽式的搜集、共时和历时的比对,分析其中人称代词的数量、使用频率、单复数、语法等问题,以期客观地展示《华阳国志》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面貌,为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提供专书描写材料。  相似文献   

12.
魏源《海国图志》的编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写作《海国图志》贯穿着鲜明的经世致用精神,故在编撰上具有与传统历史地理著作不同的特色。"以西洋人谭西洋"的史料方法,撰写世界历史地理著作的综合体例,以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为重点的丰富内容,使之成为中国近代最早、最有系统地研究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文化的划时代著作。  相似文献   

13.
中华版《三国志》是学界相关领域之权威版本,自出版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标点方面的问题,之前已经有学者发表专文,纠正了不少错讹,促使本书在该方面的进一步完善。笔者在研读此书的过程中,尚发现若干标点方面可商榷的地方,遂将一己之管见逐条论列成文,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详尽分析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林泉高致》绘画创作,认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涉及了山水画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能体现其绘画创作思想的是对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的审美心境、创作态度、山水画取材,以及笔墨运用等问题的提出与阐述.指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与发展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全相平话三国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物塑造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张飞形象的塑造上。原因在于:关羽崇拜的影响;不同作者审美取向的差异;不同艺术形式叙述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朱熹不光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见解深刻、思想独特的史论家。在朱熹之前,以陈寿《三国志》为代表,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一脉始终占据三国正统史观的主流,至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完整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正统观念,这种局面才开始慢慢被打破,逐渐动摇甚至取代了魏正统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后来很多史学文学作品也受到影响而洋溢着尊刘抑曹倾向,如郝经的《续后汉书》和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相似文献   

17.
考证《三国志·董卓传》、《刘表传》等篇中10处记载不确切和传抄讹误的地方。这些地方涉及到职官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地理等,有些还关系到对整个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是一部在汉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典籍,记录了较多的称谓词,其中的“所怙”“侯”“阿翁”“下流”“同堂姊”“主人”“同乡”等七个称谓词较具代表性。通过对它们的考释,为辞书编纂提出修正意见,进而说明专书研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