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散文的“文体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散文文体变革,始于80年代中期,繁盛于90年代;在艺术思维的新变与拓展上,表现为抒情的放逐与象征的离异;同新时期的小说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发展与深化也有“向内转”的过程,从而引发了散文文体众多因素乃至全方位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新文学作家的散文观念与文体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对现代散文的渊源、界定、表现内容与表达技巧的有益探索,初步确立了现代散文的文体观,从而使现代散文在初创时期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5.
日前在西安某校听了一节初二的语文课,讲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文章大家,他的散文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端午的鸭蛋》是一篇文笔朴实无华、意蕴浓郁悠远的散文。写家乡不写别的,单写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在大人看来,也许是祖辈传写来的“礼数”,应该去这么做,马虎不得的。  相似文献   

6.
散文“文体净化说”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作者对刘锡庆先生的“文化净化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质询。第一,净化说,同“大散文说”一样,都属偏激之伦,而且前者更甚,偏激而又固执。第二,净化说是论者自设的一把标尺,是一种没有现实根据的先验之论,是一个“伪话题”。第三,论散文不能就文体谈文体,反之则必须走向死胡同。第四,新世纪的散文需要整体全面的突破,要突破则必靠文化模式的改变,“净化说”于此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7.
李同旭的散文随笔集<篱下走笔>由品吃、思游、怀旧、觅乐、闲聊等几个系列组成.虽然是按题材内容加以区分的,但其间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尤其蕴涵着一种指导其写作活动的散文新理念.在当前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滞后的状况下,其创作实践的积极探索,对于理论的提升是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在散文的根本特征方面,已不再拘泥于散文理论界的那些常见之说,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个性及审美表现的需要,对于写作的对象进行重新组合和解构,使之纳入到自己独特的艺术结构中去.散文的特征显现在自然而然地无限广泛地对生活及其潜在形态的最真切的表现和描绘上.其次,其散文已经初步具备了一种文体创新意识,而文体笔调在幽默方面的开掘和表现,便是一种大可称道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感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苏叶散文的文体内质突破、超越了一般“抒情散文”的单一情感层面,而开掘、突进到写人的“性灵”、“。心灵”和“生命体验”层面。其文体形式则实现了“文学趣味性”对“政治抒情性”的超越,“,心灵话语模式”对“主题话语模式”的超越,“感觉描述”对“以形写神”的超越,并突’“形式载体论”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对随笔体散文的文体特色又有了新的领悟,对自由和随意观念的定位,突破了主观心理空间的限制,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被赋予其中。当代社会生活的繁复多变,使得散文家的主体精神世界不可能是纯然自我的,也不可能是纯然主观的,任何散文家包括自由意识强烈的随笔作家,都要将小我融入社会性的大我中,都要在广袤的人生天地中获取主体意识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散文题材的写实美具有多重属性:内容的求真意识与质地的表现性质是散文文体的本体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自身的审美要求;视野的广角摄取与构成的精严选择是散文文体的创作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作者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2.
巴金晚年散文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界杰出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言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具体表现为:一.坚决,彻底否定与揭“主席地”和极左思潮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与思想根源,反复呼唤恢复和高扬“五四”人文精神;二,在解剖社会种种积弊的同时,无情地解剖自我的灵魂,立志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三,自觉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13.
综观现代女性散文三十年的创作实践 ,其文体意识和表现技法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发展进程。“五四”时期的女性散文重在宣泄暂时性的个人情绪、实录个体的生活经历 ,艺术上缺少自觉的建构和锤炼 ,往往任心而写 ,使得作品在保持了“原始之美”的同时又显露出女作家对文体认识的淡薄和偏颇。进入三十年代以后 ,随着文坛整体创作风格的变化 ,女作家的写作视野逐步开阔 ,她们认识到散文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并有意识建构一定的艺术价值尺度 ,对散文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文本结构、语言方式等文体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从而使散文写作进入了较为自觉的艺术创作阶段。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女性散文创作中文体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变化 ,揭示这一自觉进程的发展脉络 ,并探讨其间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充闾1977-1984年的散文创作仍沿袭了五六十年代的“时代的抒情”,这里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作用,为官与为文的矛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相对小说、诗歌、戏剧而言,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文体,因而也是很个性化很自由的文体。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凡随感录、杂文、美文、散文诗、游记、人物传记、报告文学和随笔等都归之于散文体裁。基于这样的事实,在散文评论中,我们的确遇到不少困惑,我们感觉到散文是个大口袋,大而无  相似文献   

16.
李同旭的散文随笔集《篱下走笔》由品吃、思游、怀旧、觅乐、闲聊等几个系列组成。虽然是按题材内容加以区分的,但其间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尤其蕴涵着一种指导其写作活动的散文新理念。在当前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滞后的状况下,其创作实践的积极探索,对于理论的提升是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在散文的根本特征方面,已不再拘泥于散文理论界的那些常见之说,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个性及审美表现的需要,对于写作的对象进行重新组合和解构,使之纳入到自己独特的艺术结构中去。散文的特征显现在自然而然地无限广泛地对生活及其潜在形态的最真切的表现和描绘上。其次,其散文已经初步具备了一种文体创新意识,而文体笔调在幽默方面的开掘和表现,便是一种大可称道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坛,李锐是一个对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作家,他在完成两个长篇《无风之树》、《万里无云》之后开始执著地思考“写作”与“本土中国”这一问题,发表了《语言自觉的意义之一、之二、之三、之四》、《被简化的语言》、《网络时代的“方言”》等一系列文章,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又重新去体验、发现语言,重新审视“语言自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然近三年的散文创作充分表现了他文体意识的自觉。他高频率、高密度地把意识流引进了散文创作领域。这不仅是作家创造力的再一次释放,也是多元共生的散文创作方法探索的一个新向度。这种探索的直接效果是文本的外在形态的快节奏、跳跃和不连贯。这又是与作家面对困惑时的不安、焦灼的内在世界相契合的。因此,陶然在形式上的探索并不是弧立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探索并不是弧立的、为形式而形式。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对应图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东有着悠久而荣耀的散文传统,是散文创作与研究的重镇。山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文学艺术教育和研究见长的院校,建校七十多年来,培养了王景科、刘烨园、蒋新、丁建元、李登建、王兆胜、张清华、李一鸣等二十多名优秀的学者型作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学院派“散文创作现象”。本文以刘烨园、丁建元、李登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为中心,考察山东师范大学散文创作的美学意蕴,为地域散文研究增加新的视角和材料。研究发现,山东师范大学作家们的散文创作,在呈现出鲜明的学院派传统、多元的审美趣味、创作技艺的先锋姿态等美学意蕴的同时,内嵌着浓厚的齐鲁文化精神传统,是当代散文创作领域内别具特色的一面“人文旗帜”。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前后期的创作有着不同的价值倾向,延安整风运动前后他的文学活动又有着创作与研究之别,人们因此常常见出他文学生命中的断裂性和失衡性,忽视了他在种种变化中的内在的一致性.其实,何其芳在早期创作中显现的文体自觉意识,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原点,造就了他根深蒂固的诗性人格,并在此后动荡复杂的社会变迁中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对社会现象和文学问题进行诗性判断,维护着文学的本质与尊严,最终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