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由于该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新型药物不断研发,该类药物毒性新发现及报道增多,对毒性的发生及机制研究也逐渐深入,现在受到研究者的更多关注。总结和概述近年来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机制研究领域的进展。介绍临床较多见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这将为临床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由萘啶酸发展起来的合成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药物动力学性能好和耐受性好 ,从而扩大了适应证 ,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 ,因而喹诺酮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 ,开创了合成抗菌药的新时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从 196 2年进入临床以来 ,经 30余年发展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喹诺酮类药物快速发展 ,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都具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 ,通过抑制DNA螺旋酶 ,阻断DNA的复制而产生抗菌作用。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 ,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 ,半衰期较长 ,血药浓度高 ,组织分…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药物构效关系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喹诺酮类药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综述了从萘啶酸开始,第一代至第四代药物结构改造的过程,当用不同的基团取代喹诺酮类环上的不同位置时发现,这直接影响到此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性质,且环上的C-l、C-6及C-7位是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重要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一种广谱抗菌素 ,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已发展到第四代 ,但这些药物也出现了不良反应 ,在此主要就皮肤上的不良反应予以报告 ,以区别于原发性皮肤疾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按照其化学结构 ,抗菌作用和体内代谢过程的各方面特点划分 ,自 196 2年合成的第一代萘啶酸药物以来 ,到现在已发展到第四代药物。由于结构中的氟原子使该类药物对细胞、组织穿透力增强 ,生物利用度增高 ,半衰期延长 ,有些口服制剂可每天用药 1次 ,现用于临床的喹诺酮类药物除第一代仅用于治疗尿路和肠道感染以外 ,新研制的氟诺酮类药物不仅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分类、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此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近三年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及趋势,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品种、规格、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西药销售总金额比例保持在35%左右,使用量逐年稍有上升;头孢菌素类药物销售金额最高,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用药频度最高。抗菌药物口服制剂DDDs远大于注射制剂DDDs。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结构合理,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新一代广谱抗菌药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成为临床上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发展迅速,已有近60个品种经过临床验证或正在临床试用中。目前我国已使用的有5种:氟哌酸、氟啶酸、甲氟哌酸、氟嗪酸、环丙氟哌酸。国外已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尚有罗氟沙星,氟罗沙星、替马沙星、妥舒沙星、斯氟沙星、利氧  相似文献   

8.
荧光光谱法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几年来使用各种不同的荧光分析方法对不同喹诺酮药物的各方面进行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说明了喹诺酮类药物重要的反应体系和荧光分析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药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生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水生动物养殖实践中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案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科室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66例,对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客观、科学分析。结果:经分析总结得出:66例病例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有:青霉素类11例、头孢菌素类20例、碳青霉烯类1例、氟喹诺酮类23例、大环内酯类2例、林可霉素类5例、硝咪唑类2例、万古霉素1例、枸橼酸铋钾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组合1例。结论:根据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症状的差异,本院分别采用不同的预防治疗措施,未发生致残、致死病例。  相似文献   

11.
人肺腺癌细胞GLC在体外经EMS诱变和阿霉素筛选,诱导出多克隆细胞组成的耐药株,命名为GLC/ADM。两株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但GLC/ADM细胞倍增时间由GLC的24.6h增加到30.3h,染色体主流分布由GLC的63~71(64%)左移至59~68(69%)。克隆形成率由49%下降到32%。对阿霉素,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和顺珀的耐受能力分别提高了2.5倍,5.7倍,3.5倍和1.8倍。GLC/ADM显示出多药耐药的特点,提示多种机制的参与,为研究临床耐药性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政府权力属于公共权力.我国政府公开虽有多种提法,但实质强调的都是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行政权力公开是核心内容,有着明确的反腐倡廉的指向性.公共权力即行政权力公开运行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要继续深入开展就必须对政府公开的动力和可能遇到的阻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采取增动力破阻力的有效措施,建立起长效机制,这是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虫害反应与抗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植物的次生代谢、补偿作用、诱导抗虫性和活性氧代谢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的虫害反应和抗逆性反应机制的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Bacteria of the genus Myroides (Myroides spp.) are rare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Myroides sp.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mainly in China. Myroides sp. is highly resistant to most available antibiotics, bu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elucidated. Current strai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biochemical traits are unable to identify strains accurately at the species level. While 16S ribosomal RNA (rRNA) gene sequencing can accurately achieve this, it fails to give 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and mechanism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ecause the 16S rRNA sequence contains no information on resistance genes, resistance islands or enzymes. We hypothesized that obtaining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e of Myroides sp., us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ethods, would help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s of pathogenesi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guide antibiotic selection to treat Myroides sp. infections. As Myroides sp. can survive in hospital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re is a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pandemics. For better management of Myroides sp. infections, it is imperative to apply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to clarify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these bacteria.  相似文献   

15.
植物诱导抗病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植透导抗病性的概念,诱导因子的种类,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征和机理。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是中药蛇床子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理、药理作用.蛇床子素在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其对改善学习记忆、抗衰老、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具有显著影响,而其作用机理多与其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有关.该文将对蛇床子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神经系统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实践中,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细菌的药物耐受性形成。细菌通过先天或获得性耐受机制实现对自身的保护。获得性耐受性来源于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细菌获得性耐受性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途径)包括:抗菌素失活或修饰、靶向修饰、外排泵和外膜渗透性改变及"迂回"代谢途径。本文将对目前临床重要细菌的抗菌素耐受性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昆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农药解毒与内源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解毒酶系之一,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目前有关昆虫GST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农药的抗性机制及代谢解毒方面,但深入的分子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昆虫GST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组多年来对飞蝗GST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分子水平介绍昆虫GST基因对农药代谢解毒机制及其参与内源物质代谢机理的研究进展。对昆虫GST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昆虫GST的抗药性机制和生理功能的认识,发现新的分子靶标,为新型杀虫剂的研发和农林害虫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植物耐盐机制中的渗透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了植物在盐胁迫下耐盐机制中的渗透调节,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克隆、鉴定的抗盐基因中细胞相容性物质合成基因的来源与作用机制,及它们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遗传稳定性和转基因植物的抗盐性等。  相似文献   

20.
低温是一种常见的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植物分布、降低作物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随着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克隆了很多植物抗寒相关基因,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概述了目前已克隆的重要植物抗寒基因的最新研究方向、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