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志明 《阅读》2014,(12):1-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拜伦(1788~1824)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一位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的诗歌是不朽的经典之作,每一首、每一行都能给人精神的力量和艺术的感染。小朋友们读书,就要读这样的作品,给我们精神的营养,形成我们精神的骨骼。  相似文献   

2.
树丫 《阅读》2005,(1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人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汴京,于是他跟随父亲几度漂泊流离,直到九岁才返回故乡。青年时期,诗人陆游曾师从著名诗人曾几学诗。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产量较多的一位作家,现存诗歌就有九千三百多首。他的诗风豪壮悲愤,是与唐代诗人杜甫齐名的一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一生中有两篇脍炙人口的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即“示儿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游那浓浓的父子情、爱国心。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读懂陆游的父子情。《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出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一首诗。诗中…  相似文献   

3.
铁杵磨针     
丁元林 《阅读》2016,(Z2):56-57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1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2老媪方3磨铁杵4,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5,还卒6业。——《方舆胜览》故事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  相似文献   

4.
《阅读》2008,(9):6-8
罗尔德·达尔,英国儿童文学作家,一位了不起的童话魔术师。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好心眼儿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许许多多让全世界的孩子们痴迷疯狂的经典童话。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六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作品中的人物已成为许多电影、电视连续剧、音乐和诗歌的创作源泉。达尔曾经说过:“我热衷于教孩子们学会读书,使他们对书感到惬意而不是畏惧。养成读书的习惯会让人受益无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神奇和魔力吧!  相似文献   

5.
宋代理学家朱熹非常重视读书的方法 ,为了有效地阅读,他在自己一生的读书生涯中总结出一套读书方法论,被称为审美阅读法。审美阅读法的主要内容表现在:第一,审美视点的确立;第二,整体关照的阅读方法;第三,反复玩味和体验文本。它代表着中国阅读理论的最高峰,在中国读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宋雅巽 《阅读》2014,(39):24-24
<正>我老爸的口头禅是:"做事要细心,要有自己的主见";"读书要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多读书才能长知识"。爸爸是个幽默机智的人,我经常和他一起探讨问题,但他从不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帮助我去寻找答案、寻找方法。在我刚认字时,他就教我查字典,现在我只要把字典一翻就离那个字的位置不远了。爸爸做事不仅细心,而且严谨认真。有时妈妈为做一个决定征求我意  相似文献   

7.
郭有吉 《阅读》2008,(11):1-1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一文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其中他写道:“Reading makes a fullman.”意思是“读书成就完善的人。”是啊,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沐浴书的甘霖而成就丰功伟绩,又有多少芸芸众生因读书而使生命不再凡俗。莎士比亚、培根、丘吉尔、  相似文献   

8.
杨春 《阅读》2012,(6):1
在我们平日的读书活动中,常有同学一本书拿到手,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当你问他书中的一些问题时,他则不知所以然了。快速地把书读完,只是阅读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快速阅读,往往理解不深,记得也不牢,收获就不大。难怪有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书读了那么多,可作文水平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多读书没有用呢?"  相似文献   

9.
张海燕 《阅读》2014,(24):12-13
<正>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反复对学生强调: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多读书。不少家长也认为,孩子只要多读点书,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如果不是一位家长的求助,或许我也会一直盲从地认同下去。典妈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家长。一次放学后,她非常苦恼地找到我:"张老师,我儿子非常喜欢看书,每次一写完作业就捧着课外书读起来,恨不得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晚上睡觉前也要我催好几遍才舍得把书合上,可是为什么他的作文就是写不好呢?"  相似文献   

10.
山的意义     
汤素兰 《阅读》2006,(2):4-5
我小时候住在山里。那时候想得最多的事情是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模样。一个小孩子要离开山村是很不容易的,山外的世界虽然很吸引他,但他的脚力、胆量和见识,都让他对远方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走出去。在山中,只有小溪能够穿越层层叠叠的山,到山外的世界去。而山里的孩子离开山村的唯一途径,是努力读书。我正是一边读书,一边沿着山间的小溪,一步一步走出山村的。当小溪变成小河,小河变成大江的时候,我已经长大成人,站在大江边熙熙攘攘的城市里,  相似文献   

11.
钱红芬 《阅读》2012,(6X):1-1
<正>在我们平日的读书活动中,常有同学一本书拿到手,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当你问他书中的一些问题时,他则不知所以然了。快速地把书读完,只是阅读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快速阅读,往往理解不深,记得也不牢,收获就不大。难怪有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书读了那么多,可作文水平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多读书没有用呢?"  相似文献   

12.
吴红明 《阅读》2024,(7):61-62
<正>“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这是英国小说家布尔沃的名言,他从根本上说出了阅读的意义——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与美好。然而,生活中,我们中很多人为应试而读,这不是真正的读书。为生命读书,用书中的精彩影响生命的精彩,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因此,这精彩与不精彩之间,正是取决于我们对“读书”的定位。朱永新眼中的“读书”不是为了“考大学”,所以朱永新现在仍然每天早晨五点左右起床读书、写作。  相似文献   

13.
在朱熹之前,读书法已然广泛存在,但它们独立于儒学理论体系之外。将读书法引入儒学理论体系的任务是由朱熹完成的。朱熹倡导读书应是为了穷究义理,而不是为了科举或做文章,因而将读书变为格物一事;朱熹又将居敬、存心与读书绾合为一,读书于是又成为了涵养一事。通过这两种途径,朱熹成功地将读书法纳入到了儒学理论体系中来,对儒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串门儿     
王宜振 《阅读》2013,(5):4-5
我这里说的串门儿,并不是真的串门儿。表哥比我大五岁,他把读书叫串门儿,是一种“隐身”的串门儿。  相似文献   

15.
林中坤 《阅读》2014,(19):1-1
<正>年少好追梦。凡是有成就的人,大多在年少时代就树立了梦想。司马迁年少追梦,立志编写一部史书,他遭受飞来横祸后,忍辱负重,发愤写成了鸿篇巨制《史记》。周恩来年少图强,十二岁那年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不懈努力,终成一代伟人。听说,匈牙利的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小时候有点呆笨。在他12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给他颁  相似文献   

16.
王标 《阅读》2013,(Z4):2
淮安市车桥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淮安区"读书活动实验学校"。学校着力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注重读书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组织读书活动,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朱国来 《阅读》2011,(12):20-21
语文课上,书博士老师批评笨笨虫不爱读书。一下课,笨笨虫就去图书室借来了《上下五千年》《窗边的小豆豆》《蓝雪花》……可是,笨笨虫拿起这本翻翻,又拿起那本看看,越看心里越烦。这时,读书大王小诸葛走了过来,对笨笨虫说:“嗨,虫哥,读书可不能像你这样,得学会建‘宝塔’!”笨笨虫顿时眼睛一亮,“怎么个建法?”于是,小诸葛便开始传授起了他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丁丁又饶有兴致地读起了课外书。不知不觉,夜已渐深,忽然书中出现了一块石头,还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丁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石头居然说话了:“丁丁,别害怕,我是魔法石,很喜欢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和我交朋友,我可以解决你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丁丁一听来劲了,他兴奋地说:“在读书时我确实有烦恼,你看,现在的书多得浩如烟海,书里的信息无穷无尽,我该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效率更高呢?”魔法石轻轻笑了笑,说:“我今天就教你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厚薄法’。”“‘厚薄法’?好奇怪的名字!”魔法石接着说:“这是著名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9.
夏天敏是一位写作农村悲剧题材见长的作家,他又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其作品蕴含了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性问题的探求,悲凉冷寂成为他小说的主要基调。但在悲凉冷寂之后,夏天敏总能在不经意中展现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20.
严丽 《阅读》2013,(12):19-1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