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其成因,从道德教育、强化非正式群体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中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类型,群体内信息的畅通性和秘密性、群体意识的一致性、成员的重叠性等特征,以及满足学生多种需要、协调同学关糸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形势的逐渐好转,招生人数的增多和生源的复杂,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学生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现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岳新 《教育科学》2005,21(3):31-35
本文通过对潮汕地区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对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背景资料及特征的分析,阐明和论述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现象是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但在我们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还很不足。为了实现新时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找出其内在规律,积极利用其正向积极功能,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关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非正式群体的理论体系,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表现出发,经过分析与研究,对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明蔚 《文教资料》2010,(7):132-134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发展.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集体面貌及学生个人的成长等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类型和特征,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8.
9.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形成原因各异.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影响巨大,具有二重性.为了趋利避害,构建和谐校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疏导与参与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12.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班主任要善于引导这种群体的发展,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正式群体中的适当工作,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儿童到青少年时期,总会在自发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结成小群体,这种群体,有人称为非组织群体,也有人称为非正式团体或非正式群体。它实际上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兴趣、性格、关系(邻居、同座、同乡、同寝室)等基础上,形成的相对于班级等正式群体以外而存在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钱书晴 《文教资料》2011,(17):230-232
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非正式群体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而且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作用。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有其独特的成因和存在的必然性,希望高校学生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17.
正确看待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学认为,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和喜爱为基础而结成的朋友、同伴等,带有鲜明情绪色彩关系。学生中非正式群体是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友伴群体,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却有一套不成文的价值观,对  相似文献   

18.
李宏祥 《江西教育》2002,(17):27-27
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发现除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外,他们中还存在着众多的自发群体,即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指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有自己的规范和领袖,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情感亲近、关系密切的个体集合。在很多情形下,非正式群体更能满足人们的社交欲、归属感以及情感上的需要,因而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一般可分积极、无害、消极、破坏四种类型。对积极型的应采取支持和保护的态度;对无害的应多加以引导;对消极型的应加强教育,积极疏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