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强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唯心史观的主体选择论,强调和无限夸大历史主体自由选择的能动性。历史决定论承认和重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它无疑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论的因素,但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在唯物史观中,只存在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而不存在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典籍中的《春秋》经传因其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治乱兴衰的考察、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历史变易思想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专题主要有中国历代中央集权制度、重要的典章制度、改革和变法、历代治乱兴衰、农民起义和战争等内容。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要把握中国古代各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形成、发展、巩固、完善、高度强化到衰落的过程。(2)掌握古代史上重要典章制度的发展沿革以及内在联系。(3)了解中国古代重要改革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作用。(4)了解历代治乱兴衰,全面掌握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肯定历史人物,要以其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易学对王夫之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不能离开他的易学见解,王夫之深究于易而出入于史,援史人易,以易说史,易学成为他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而史学又是易学观用之于历史研究的具体体现。他抓住《周易》之变通的思想特点来研究《周易》.并将这种变通的观念引进历史研究之中.论证人类社会历史的盛衰变动、治乱更替,解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研究,扬弃了《周易》的循环的变化观.提出了中国历史治乱更替的三个阶段论,建立了以变化和进化为中心的历史哲学体系。但是,由于王夫之坚持"《易》兼常变,礼惟贞常",因此他的历史变易观又受到很大局限,他承认历史的变动性,但不敢否认封建制度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围绕着历史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的争论。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遵循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但是,在讨论中,有一种以历史选择论否定历史决定论的观点,对历史决定论提出了种种诘难。笔者认为,是否坚持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是关系到能否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明辨是非,坚持真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存在着差异与统一之处。差异之处首先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一元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康德式的多元论的差异;其次是批判论与合理性的差异,批判论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革命性和超越批判对象的批判,合理性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目的意义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价值意义上的合理性;再次是经济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的差异,经济决定论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文化决定论则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马克思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阶级划分的重要因素,韦伯则认为财富标准是影响阶级划分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先前提出的国际贸易环境系统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际贸易环境资源论和国际贸易环境决定论。国际贸易环境资源论提出,国际贸易环境应该被看成是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投入要素,因而也是一种资源,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保护;国际贸易环境决定论提出,国际贸易的社会环境不仅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而且还决定了国际贸易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及其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三个历史阶段理论是阐释人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三个历史形态。这三个阶段表征着人类在历史决定论与实践选择论中不断成熟前进的轨迹,昭示了主体性在人类前行中的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心路历程。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决定论与实践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与《君主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注重历史经验、相信历史变化、拥护君主集权、坚持实用原则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非道德倾向,比如它们都强调“德”的重要,这个“德”不是宽爱的品德,而是孔武的强力,它与悲观主义的人性论有关。但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过程中,两书的思想又表现了一定的差异。对此,过去较少论及。对于人性和人类之爱,(君主论》在否定的同时,又有一定保留,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态;而《韩非子》却坚持了一贯的否定态度。在君主集权的方式上,前者强调直接统治的必要,因此要求君主具备在接的政治技巧;而后者却只注重抓治理官吏的纲,反对过问具体的统治细目。这与它们各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概念是在同黑格尔的比较中阐述马克思的辩证法时提出的。多元决定强调的是矛盾的不平衡发展以及主要矛盾的支配作用;同时这些又离不开复杂整体的多环节主导结构。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强调经济的归根到底的作用,但这又不同于单纯的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与“四要素”影响辩证关系新探陕西师范大学郝文武人的身心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努力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各有什么作用,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和自身努力决定论等不科学的观点。也有上述四要素或...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继承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选才标准,总结了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资于治道”的人才理论,其人才思想集中体现在《资治通鉴》和《稽古录》“臣光日”的史论文字中,主要观点概括为:用人是“人君之要道”,官员任用必须慎重地选拔考察,做到用得其人;选贤任能,富国强民;用人论贤不论亲疏;不重门第,唯才是用;才德说等。  相似文献   

13.
周立新 《新高考》2006,(5):60-63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及著名君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封建王朝的盛世;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政治改革。明确本专题的重点: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以及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难点:归纳有关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和治乱兴衰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的历史观 ,是和选择论这种非决定论的历史观相对立的。但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又是和宿命论的、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相区别的 ,它不仅承认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 ,同时承认历史发展中人的历史活动的选择性。作为两种历史观 ,决定论和选择论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为历史发展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 ,历史的决定性和历史的选择性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依存的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表现于人的有选择的历史活动之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决定性 ,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合理理解曹招根随着学术界对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已成为当今历史哲学争论的一个热点,笔者想就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科学的历史决定论──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既然要探讨历史决...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术界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三种不同的观点。技术决定论坚持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的观点;制度决定论强调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主张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影响论则认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继承和发展了党成立以来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基础上,话语体系进入新时代在内涵主线、属性归属、价值引领等方面实现赓续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哲学中 ,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本文主要对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中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两个主要观点加以批判 ,并进一步指出了其理论错误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郧阳抚治历史阶段划分总体可分为暂设阶段和定设阶段两部分;按照郧阳抚治面对的主要任务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时期:郧阳抚治暂设阶段与“第一次治乱时期”;郧阳抚治定设阶段之“第二次治乱时期”;郧阳抚治定设阶段之“和平发展时期”;郧阳抚治定设阶段之“第三次治乱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风俗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风俗多姿多彩。而一个民族的风俗变易,迁染民志,积时既久,就改变人民素质。风俗构成人的生活环境,或美或恶,影响人心正邪,关系着国家的治乱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