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天寿是中国画艺术大师。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史料,阐述了潘天寿与雷婆头峰自然美的关系,潘天寿所创雷婆头峰寿者题款美的特色,以及雷婆头峰寿者的爱国精神和艺术业绩。  相似文献   

2.
作品欣赏     
此图款题:朝日艳芙蕖,王力同志鉴可,一九六四年初秋,寿。印章潘天寿(朱文)。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  相似文献   

3.
【名人小传】 潘天寿(1897—1971)现代画家。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等别号,晚年喜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等。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7岁入私塾,兼习写字绘画。14岁进入县城的国民小学读书,临摹《芥子园画传》等。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后回乡教书,常绘鹰、虎、松柏等富于力量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陈军 《文教资料》2013,(5):72-73,78
潘天寿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家,精于山水、花鸟,擅长指头画,对书法、金石、画史、诗词都有精深研究,其艺术思想、教学体系与艺术成就造诣独特,博大精深。文章从潘天寿的生活、思想入手,解析潘天寿的艺术,目的在于通过对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创作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体化探寻,进一步明晰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为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个性探寻指引方向,坚定信心,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5.
潘天寿是和吴昌硕、齐白石齐名的20世纪中国画坛的巨匠。本文通过对潘天寿绘画风格图式的分析,指出其艺术的独创性,并为其独创性的不被理解正名。  相似文献   

6.
潘天寿先生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为人生"而艺术,"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艺术主张,是其艺术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其一生艺术教育活动和创作实践的结晶,是其典范人格和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潘天寿先生视教育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将画画视为副业,而这往往为潘天寿研究者所忽视。正视和弘扬潘天寿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天寿     
潘天寿(1898-1971)不仅是我国卓越的艺术实践家,而且是杰出的艺术思想家。雄阔的画风、博大的胸襟和丰厚的素养以及精湛的书法、独特的指画、众多的著述,充分说明了潘天寿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地位。潘天寿开始学画时,《芥子园画谱》引导他步入中国画领域。19岁他考入浙江第一师范,  相似文献   

8.
潘天寿与我国现代艺术教育胡小平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为我国民族绘画艺术宝库留下了丰富的杰作,还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角度,对艺术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亲自撰写了许多论文和著作。潘天寿的艺术教育思想,既有精...  相似文献   

9.
《耕罢图卷》,是潘天寿的代表作品.潘天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从这幅《耕罢图卷》中,我们就可以一览大师的"神来之笔".不过,大师也有年轻的时候,年轻就难免轻狂.当一个年轻人受到了名家的夸赞时,如果不能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可能就骄傲起来了.大师潘天寿,也没能脱离这个窠臼. 潘天寿很小便显露出绘画的才能,一直潜心学画.1923年,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更上一层楼,他来到了上海,并见到了自己最为崇敬的绘画大师吴昌硕.此时的吴昌硕已经年逾八十,但对这位年轻的后生却甚是喜欢.两个人常常在一起谈论艺术,交流看法.这段时间,潘天寿常常拿着自己的画作向吴昌硕请教.  相似文献   

10.
南宋词人吴文英《梦窗词集》中的祝寿词能契合寿者的秉性才情与趣尚而去习语,着眼久葆青春容颜、诚祷夫妻情深、盛赞才华横溢、规劝前程远瞻,所致颂词清新超拔;选取用于表达对朋友诞辰祝福的形象、事物和语言表现的手法有出尘之想,意趣新颖清雅,体现了吴文英绝不阿世取容的价值观;隐嵌寿者名字与或寿诞期、不言己贺而推己及人的祝贺是吴文英词结构方面的新巧构思。对吴文英祝寿词的研究,既填充了对宋代郁勃发展的祝寿词的内容及结构模式的考究,也让我们看到吴文英的人品词品有让我们不得不作肯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完成改扩建工程之后.3月中旬首次推卅了“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先生,都是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杰出创造和重要影响的画家,都在各自领域有着传承和创新性的贡献,其为人为艺的璀璨人生,有着许多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正一、潘天寿的"高峰意识"与黄宾虹的"大"在潘天寿先生身上,有个"高峰意识"。所谓"高峰意识",是说我们既要站在世界艺术的最高点——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是两个高峰,又要站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变迁中,以及每个时代如唐、宋、元、明、清绘画的最高点去审视。一个是艺术的最高点,一个是民族文化的最高点。有了潘天寿的高峰意识,才能认识黄宾虹艺术之"大"与"化":"孟轲云:‘五百年,其间必有名世者。’吾于先生之画学有焉。"  相似文献   

13.
凡是欣赏过潘天寿画的人都知道,潘的画不论是丈二巨幅,或是斗方册页,都给人以大气、骨气、简洁、设色古艳,题疑巧妙之感.潘天寿的画以他的格调高华为人所称道.潘天寿是一个文人大画家,他传统根底很深厚.他继承了青藤、石涛、八大、扬州八怪、吴昌硕历代诸家文人大写意画一路,他走的是大道,不是小道,他的艺术不仅娱人眼目,更震撼心魄.他的这些艺术特点究竟体现在哪里方面呢?几年来,经我品赏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著名画家、教育家吴玉田教授画集、诗草、文集丛书,现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得潘天寿、邓白诸大师厚爱的吴玉田先生,积  相似文献   

15.
潘天寿先生在20 世纪初的激烈思想变革中,主张中西绘画拉开距离,汲传统文化之精华,用现代绘画的观念改造了中国传统花鸟画,强调艺术创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章对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构图的立意、用笔、墨色、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进行了探讨:其画作构思独特,构图生动,蕴动于静,造型形式多样,作品笔墨空灵,拙趣横生,他成功地实现了传统花鸟画构图审美范式的突破.今天对潘天寿先生花鸟画构图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解读,更应继承其精神性,注重对其思想性的解读.对当今花鸟画的创作而言,更应超越传统图式的束缚,极力寻求拓展画面的表现新空间,使当代花鸟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潘天寿是中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美术教育理论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后,影响日益显现,并且将影响到21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走向。潘天寿坚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大距离,坚持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观,重视中国画理和规律研究以及建立中国画学科教学体系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今美术教育思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其书法影响了之后的弘一法师、沙孟海、陆维钊、王蘧常、潘天寿等大家,并且开创了民国时期碑帖结合的草书风气,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在上海鬻书的清朝遗老中,以他的声望、地位最高,影响也最深远。其弟子王蘧常在《忆沈寐叟师》中称:"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相似文献   

18.
潘天寿是一个修养全面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论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精深的造诣和研究。尤其是在指墨画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对指墨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潘天寿还提倡中西艺术结合,但必须以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形式为前提,极力主张"中西方绘画拉开距离",这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持和独到的见解。因此,他的绘画艺术被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并为中国当代绘画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潘天寿去“有”字一九四三年,著名国画家潘天寿任教时,他的学生朱恒有去向他请教。有一天,在谈到取名字时,潘天寿很有兴致地提出要朱恒有去掉后面的“有”字。朱恒有问先生道理何在?潘先生笑着说:“记得你曾对我说过,你父辈因你同辈兄弟都无儿子,故把你取名恒有,意思是自你以后代代都生儿子,永远可以传宗接代,继承‘香火’。可是,我认为无此必要。儿、女一个样。再说这是一种封建意识,又似乎带有俗气,你是学山水画的,还年轻,艺术海洋广阔无际,学艺一定要有恒心,持之以恒方能精进。故我之意,不如去掉‘有’字为好。”朱恒有听了潘先生的这番…  相似文献   

20.
有记者问我与上代新闻人是否有代沟。我想起几年前在《新青年》的时候采访画家吴冠中,他说:潘天寿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