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戚是齐桓公时期的卿大夫,他本是卫国人,出身贫贱,通过饭牛而歌,以干齐桓公。桓公识人,管仲善任,在政治上得到重用。宁戚不蔽贤,不隐恶,使齐国政治走向辉煌。然宁戚做事没有节制,故没有能够为相,失去全面管理齐国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名刊要览     
(1月29日)美国《新闻周刊》★隐于平常视线下2002年,肖恩·霍恩贝克被人诱拐,直到上周被绑架生涯才结束。很多美国人对他4年的生活感到困惑:肖恩在被绑架期间能上网、有手机,能自由外出骑车交友,甚至有4次因深夜骑车而被巡警拦下询问这个孩子,为什么就没有一次主动报警求救?  相似文献   

3.
邵飘萍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以智取独家新闻而蜚声报界。有一次内阁讨论金佛案,为了获取这一独家新闻,邵飘萍雇一辆小轿车隐于门侧。等到法国公使来到后,他跟  相似文献   

4.
贝肯鲍尔成功了,他使一度隐入低谷的德国队获墨西哥世界杯亚军,继而又在1990年世界杯上夺桂。这位拯救德国足球的皇帝无疑得到世人的尊重。金发碧眼的足球皇帝没有到过中国,但对孔夫子的哲学和伦理极为崇拜。他经常把「孔学」中精辟的道理讲给他的队员听。当然,他的夫人也十分推崇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施特劳斯选择色诺芬大致有三方面的考虑:避免直接冲击犹太教;色诺芬与苏格拉底问题有关;色诺芬作为隐微写作的典范。施特劳斯没有明说色诺芬如何与苏格拉底问题有关——倘若抛开策略上的因素,苏格拉底问题是否才是施特劳斯钟情于色诺芬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百度李彦宏     
他毕业于北大、成长于硅谷、创业在中国. 他的"百度",中国网民几乎无人不知,而他本人,则显然没有他的企业那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足够低调.  相似文献   

7.
中唐以前诗中之吏隐大多出自山涛"吏非吏,隐非隐"之典,至中晚唐方成"以吏为隐""、隐于吏"的涵义,宋代之吏隐并不局限于小官小吏者,仕宦失意或居高位而被闲置者皆可自称吏隐。中隐在宋代并未广受关注,究其原因与中隐的功利化、世俗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着从图书馆工作的几个方面入手,探析存在于图书馆员身上的隐知识,揭示图书馆员隐知识形成的条件,说明图书馆员隐知识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图书馆员隐知识与图书馆发展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杨建娟  吴飞 《新闻界》2012,(10):14-20,30
学术界一直有一股力量,即重视对社会底层生存状况的关注与揭示。虽然这种力量时强时弱,时显时隐,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记者出身的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一生保持着对现实社会问题密切关注的热情,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他对边际人的同情和深刻洞见,一直引领着后继者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凡新颖、独到、内涵深刻的新闻,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它写出的文字背后,有许多没有写出而能够让人揣摩出来的东西。如同电影的空镜头,美术作品的白画面,耐人品尝,令人回味。这种隐于新闻字里行间的言  相似文献   

11.
一 张隐韬烈士生平简介 张隐韬,原名张宝驹,又名张仁超。1902年生于南皮县唐家务村一个贫雇农家庭。在他出世之前,父亲张安文给地主扛活累死,寡母无法维持生活,被迫去天津佣工,张隐韬被托付给郝庄外祖父家抚养。善良的舅父、舅母把他视作亲生儿子,精心照管。 张隐韬小时在郝庄小学念书,十五岁考入马村高小。他聪敏好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深受老师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从米没有一位艺术家像毕加索那样对后世造成了普遍的影响。他创作范围、艺术风格超乎寻常的宽广、多变.以至于近百年来西方重要的艺术流派,几乎没有一个下是肇始于他,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许多重量级的艺术家.因为他而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寒冰 《大观周刊》2011,(6):178-178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在当代刑事法律当中却没有规定这项制度。本文追溯了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演变,分析了它的当代法学价值,列举了它在世界其他国家法律中的适用,阐述我国应当重构该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万玉云 《出版广角》2015,(4):121-123
有没有一种喜爱,最初开始于一个名字?对林风眠,我就是。林风眠,念着念着,像一幅温远的画,清艳。他画的画,他做的事,他的性情,他的品格,越看越洞明,再要不喜爱,已是不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上古史官身份和职责讨论的梳理,认为上古史官的传统并非如班固所说"实录".上古史官职能本与王室的祭祀活动相关,无论执简册或薄书或笔,均与这个活动有关.无论简册还是簿书都是用来记录活动的,担当这个工作当然应是史官.认为史官不记事,可能不一定正确.史官记事亦只是如实记录活动而已,这时还没有隐恶与否的问题.因此班固所说的史官"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原则,其实是要求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实录",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如实记录.上古史官没有隐恶与虚美的道德需求,所以也就无所谓不隐恶、不虚美.因此我们说上古史官的实录,与春秋以后的"实录"是有着本质的区分的.  相似文献   

16.
杜定友先生于1921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的图书馆学系。四年的学程为他一生的事业和成就奠定了牢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在研究杜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评价他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的时候,探索他所受的良好教育,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虽然时过境迁,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1月30日,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的医院病逝,享年100岁。本文是《南方周末》2007年关于其人物传记片《吴清源》的一篇报道。关于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导演田壮壮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中日开战,吴清源觉得在日本没法呆了,打算回国。最早帮他去日本的濑越宪作跟他说:‘你要是回国,你就没有围棋了。'吴清源没有了围棋就跟鱼离开水一样,这不让他死吗?没有办法他当时只有选择围棋,留在了日本。"  相似文献   

18.
说说麦天枢     
为中国青年报记者麦天枢画像很难。31岁的他,两鬓未生霜,头上却开了顶。说他年轻力盛,他却认定自己必须“大补”,一气喝5盒蜂王精,灌凉水一般,没事没事的。说他未老先衰,他却只靠灌凉水,也能跑上几千里地,轻轻爽爽地写上3万字或炮制个“系列片”,里面还充满了“麦天枢思想”.他的毛细血管似乎只吸收思想而不汲取营养,所以浑身上下精瘦精瘦的,而作品却洋洋洒洒的,别有一副风骨。今年,麦天枢的一部自选作品集,题名为《土地》的,要公诸于世。他的作品中,并没有这样一篇,倒有叫“土地与土皇帝”的,是他的成名作。书名所以删掉后四个字,据他自己讲,“我是农民的儿子”。但实际上,取名“土地”,起码包括这样的含义,即,这部书里的作品象土地一样广博而精深。当然,这是我的意会,倘确是,也正隐在麦天枢的傲骨里,他自己并没有说。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前,一位年轻的数学副教授在马德拉斯大学开始了他的极不平凡的图书馆生涯。他一进入图书馆,就被纷乱繁琐的图书馆工作所包围。他四处奔波,穷于应付,搞得精疲力尽。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始思索一个重要问题:难道这些琐碎的工作之间就没有一定的联系吗,难道图书馆工作就没有规律可循?经过几年的思考、探索,在这位数学家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20.
名刊要览     
为什么教皇爱美国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即将于4月15日访问美国。有些人担心,他对美国没有什么亲和力,但实际上,他对于美国的兴趣相当浓厚。在他眼中,美国天主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劲生命力呼应了他对于天主教在未来世界中地位的思考,以及他将信仰和现实相结合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