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厚江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撰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怎样的"统一"》,文中提出"语文的人文性是在语文的工具价值实现过程之中得到体现"。陈钟梁先生多次提出"语文课要‘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但首先是‘工具性’"。两位专家的言论拨开了笔者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迷雾,也引起了笔者对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重新定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语文教学思考下.提出应该加强并正确实施人文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普职融通"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更注重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导致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因此,教学《故都的秋》时,尝试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描绘的五幅"秋景图"以及一些重点语句,使其充分感受"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切实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还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人文性突现了感性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昭然若揭了。  相似文献   

7.
<正>何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大家对它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较大。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注重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小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课堂人文意识,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提倡人文关怀"为导向,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内容中,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把蕴含在语言文字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凸现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文"一词的出现谈起,论述了人文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素质的主课堂;从"潜移默化""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联系实际生活"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中职语文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即中职语文教学既要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和生活需要,也要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这一特性,决定了语文既要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也要"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二者应相辅相成,乃相得益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1.
苏淑华 《教育艺术》2013,(11):50-5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师应本着"大语文"的教学观,深入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各种素材,创设"人文语文""情感语文""生活语文"和"多媒体语文"等特色课堂,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个性魅力,激活高中语文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一、创设"人文语文"课堂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曾说:"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确实,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素养的一片热土,语文学科中的人文资源比比皆是。由苏轼的《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定位呢?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钱伟春 《考试周刊》2013,(30):33-34
语文教学要想从被学生"对抗"的困境中走出来,充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文章本着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的宗旨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营造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人文性地参与语文教学等方面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7,(Z1)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之风却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一味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准确解读"人文性"的内涵,厘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登山 《新疆教育》2012,(18):209-20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人的自我完善,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色彩的部分。笔者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彰显语文的人文性,发掘其人文底蕴,凸显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