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回目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是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的典范。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霍克斯和阂福德合译的A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肘栅面瑚——的回目中.译者均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尽可能地再现原回目所具有的“三美”的美学特色。以期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华,其中论说抒情、写景咏物各体兼备.罗经国先生从《古文观止》中选译32篇,译文将原文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罗先生之译文,可以看出汉语散文的美是可以再现于译文的.但是,由于汉语散文独到的修辞手法和文字形态,翻译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尽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4.
谢意 《考试周刊》2012,(29):26-27
本文运用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散文中的审美再现进行研究,从语音、字词、句法三个层次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为散文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古诗英译的意象组合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最重要的层次是美学层次,中国古典诗词的译者应努力将原诗意象组合创造的审美形态,通过译语充分再现出来。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组合美,即意象组合的动态美,蒙太奇之美以及情感美,并就三类意象组合美在英译文中的再现通过实际译例比较分析相应的翻译策略及应当引起译者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邓景茹 《文教资料》2010,(17):33-34
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要素由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构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表象要素,解读非表象要素,真正理解原诗的审美意境,在译文中形而上质地再现原作的质感之美。  相似文献   

7.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诗英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为唐诗英译研究赋予了美学视角,从形式美学价值系统和非形式美学价值系统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古诗英译的集大成者——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如何实现审美再现的。  相似文献   

8.
唐诗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但由于汉英语言体系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英译过程中,唐诗典故的美感多有磨蚀,成为语际转换的难点。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唐诗典故英译过程中美感的磨蚀,可采用以下四类语际审美再现策略:一是非代偿式转换,即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二是部分代偿式转换,即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三是动态模仿,即综合性模仿;四是代偿式转换,即重建式改写模式。在中英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译者应通过审美再现策略减少唐诗典故英译过程中美感的磨蚀,在译文里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美,以恰当的翻译来促进中西方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9.
佳译赏析是寻找译品中的真善美。英译《论语》充分再现原信息,具备翻译美,即用词用句美,风格美,修辞美等。这些既是翻译古典要具备的条件,也是赏析译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0.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抑扬有致,堪称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之作,其境界清新而又醇厚,显示出五言诗的形式美、抒情美和艺术美。《古诗十九首》开拓了诗歌的抒情空间,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体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国古诗英译的视角选择问题,认为鉴于英汉诗歌在语言特征、格律规律、审美倾向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原诗的形式,而根据译诗的意境来灵活选择视角。提出了采用局中人视角,将原诗的旁叙译为自叙,采用第二人称、将原诗的旁叙译为对叙;增译第二人称、将原诗的自叙译为对语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元任是第一个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介到中国来的人。这部译作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儿童文学译作中的经典,与赵元任先生在翻译上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语体选择、文化策略、语言的音乐美与形式美三方面讨论赵元任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审美再现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以期深化翻译审美再现和翻译审美主体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将简洁的汉语句子译成复杂的英语句子,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增补手段。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而需要的增补主要有:增加冠词、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连词、介词、助动词等;为了保证意思清晰完整而需要的增补主要有:增加名词、代词、副词、分词短语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移情说对广告翻译中审美再现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广告翻译审美再现的三大策略:使用诗化语言、营造感人意境、巧用互文手法。广告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并选用恰当的手法再现原文的美感和情感内蕴,使译文起到预期的移情作用,实现移情促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形式之美和文学意义之美两个方面探讨阐释学与作品审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词句和篇章层面上的美学再现、译者的叙事口吻以及作品情感的再现,并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和情感意象来揭示文学翻译中美学因素的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诗经》英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十九世纪以来,欧美和中国本土《诗经》英译的重要译家和译本进行扼要的评述。指出这些译本在翻译上的不同风格,兼及欧美诗经学的发展变化。从而表明《诗经》英译为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散文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如何再现散文的美学效果是译者的一大挑战。基于翻译美学理论,本文分析了散文《白马湖之冬》的译文如何在语音、词汇、句段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一灿 《英语广场》2020,(15):11-13
伴随全球一体化趋势,中西方文化迎来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作为深层次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也不断被本地化。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极具艺术价值,在我国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具体从视听感性、形态结构和意义涵蕴、物象之于意象以及"以情志为神明"三方面探析译文的审美再现,对文学作品的汉译及译文的评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方法来减少和消除这种差异。文中通过大量的时事汉译英译例,介绍并分析了增词法、省略法、转换法、结构调整法、遣词用字法等一些常用翻译技巧在时事汉译英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