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善周是我国著名古文献学家、国学大师闻一多的高足,主要从事"庄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表了"庄子校释辨正"系列论文,受到学术界一致好评。其研究庄学的主要特点:注解详尽,精于校勘;精通古音,明析通假;追溯词源,考订词义;并善于把庄学思想融入到语词的注释中,代表了现代庄子注释学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采民:《忘筌.梦蝶-庄学综论》张采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庄学研究、汉魏文学研究、唐诗研究等方面颇多建树,先后出版了《建安七子诗笺注》(与郁贤皓合作,巴蜀书社1990年)、《新编先秦诗歌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融合与超越-隋唐之交诗歌之演  相似文献   

3.
庄学的“虚静”观直接影响中国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回归自然的旨趣。魏晋名士继承庄学的这种精神,把“虚静”作为其理想人格至上的精神状态,将其转化为审美方式,并观照山水,因此,促进了山水诗的发展。晋宋山水诗的山水加玄言的艺术结构,与庄学的“虚静”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采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庄学研究、汉魏文学研究、唐诗研究等方面颇多建树,先后出版了《建安七子诗笺注》(与郁贤皓合作,巴蜀书社1990年)、《新编先秦诗歌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融合与超越-隋唐之交诗歌之演进》(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忘筌·梦蝶-庄学综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庄子》注评》(与张石川合作,凤凰出版社2007年)、《心远集-中古文学考论》(中华书局2007年)等著作.其中《忘筌·梦蝶-庄学综论》为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从庄子及其文本诞生的那一天起,庄学研究一直是个热点,这与"<庄子>是一个常解常新的文本,建基于否定-超越的本体论、建基于怀疑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及其哲学视野的开放性、语言方式的暗示性有关"[1];也与其人文精神慰藉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的心灵,被一部分人当作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关.这些特点,注定了庄学研究不可能"一语道尽",而只可能是"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6.
福永光司被誉为日本“老庄思想、道教研究的第一人”,其学术成果受到了国际汉学界的认可,同时也多为中国学者所引用。二战后,福永光司面临历史与学术的双重转型,在道家思想、道教研究方面展开了新的思考。以庄学研究为例,他开创性地以实存主义哲学进行现代转化,阐释了个体生命的自由之道,深度阐发了庄子之道超越古今、打破地域的恒常价值。福永光司独特的庄学研究方法也能为学界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与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方向在发展初期吸收了影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者们对影响研究的质疑、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的提出、对"文学性的重申"等,都是试图使20世纪中国文学能以对等的姿态进入世界文学的多元格局中,并以自己的独特创造丰富世界文学,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也将在不断的质疑与尝试中,寻求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术教育》2008,(3):62-63
<转型时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书的研究内容时间跨度为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研究的重点是2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宏观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林甘泉研究员主编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一书问世.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20世纪孔子研究中的时代脉络和社会思想热点作为研究时序.对孔子学说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孔子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作出深入剖析.是近年来孔子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0.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而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实证史学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成为史学界较为盛行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初,实证史学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中国教育史研究也深受影响,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都留下了实证史学的烙印.实证史学促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影响着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代庄学非常繁荣,研究《庄子》的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义理、文章、考据等多个方面.清代《庄子》学的发生和繁荣,从学理上看是前代庄学在清代的继续发展,是学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学术环境看是清代考据学影响下的产物;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看则受明清易代和晚清内忧外患的情势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清代庄学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观念转向是指,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提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侧重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如阶级分析法、哲学派别分析法、唯物史观等.其根本原因在于冯友兰终生孜孜以求的"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学术关怀,体现了学者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4.
通过辛勤的披沙拣金,伍世昭教授在他的<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下文简称<取向>)中,对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进行了新的探讨,从中梳理出六种价值取向,构筑出解读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苦难平民小说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的中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平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作家无论是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情怀,还是悲悯、忧愤情怀,都在小说里叙述了平民的苦难人生,刻画了苦难平民形象.借此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苦难平民小说的嬗变.20世纪中国平民的历史经历成就了文学的绚丽,当今的小说创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世纪中国的苦难平民小说创作实践对此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因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深刻的思想性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拟从三个阶段分析介绍劳伦斯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并将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劳伦斯在中国的研究视角、研究动态和特点作较为全面的述评.  相似文献   

17.
吕惠卿是王安石学派的重要人物.其庄学思想具有王安石学派庄子学的重要特征,即主要是调和儒道关系,这体现了时代要求.在调和方式上,吕惠卿更重视以心来调和.以心注庄是其最大的注庄特色,这也为宋代庄学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注庄思路,对明代崇尚心灵自由的庄学派别的出现及心学的发展或许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反思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对促进中国教育学在21世纪的发展是必需的。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可以沿以下两条路径展开:第一,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教育学是在不断接受外来教育学冲击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史就是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史。第二,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史。教育学...  相似文献   

19.
19-20世纪是彻底改变中国和美国命运的二百年.立国不久的美国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迅速崛起,最终在19世纪末挤进世界强国的行列,给20世纪的国际关系带来了全新的局面.中国则历经了从衰落到屈辱的一个半世纪,在多年艰苦探索之后才于20世纪的最后20年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与美国相比,中国真正的大发展时代整整晚了一个世纪有余.本文从中美两个大国不同时期崛起时的不同国际环境,分析了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展望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等诸多挑战,但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美国诗歌的中国形象之所以呈现一种异于19世纪西方文学中国形象的风貌,与诗人们想象中国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大致而言,20世纪美国诗歌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再造性想象、互文性想象、相反性想象.运用再造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再造中国器物表征与再造中国化视觉空间,旨在通过"发现"中国来言说自我.运用互文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对中国诗歌文体、句法结构、立意进行仿拟,对中国字和句进行直接粘贴,意在通过"师法"中国文学和文化来丰富自我.运用相反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将混乱、称霸的美国与和谐、友善的中国进行对比,意在通过"正视"中国来反思自我.可以说,这三种想象中国的方式,在20世纪美国的不同历史情势下,都成为这一时期美国诗人具有积极意义的批判性武器,它们以中国文化为参照系,对美国现实进行了社会和审美等方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