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秩序敏感期出现年龄:2岁~4岁特征:坚持、重复、固执人类的内心天生就是有秩序的。对婴幼儿来说,秩序给予他们的是舒适和安全,没有秩序会让宝宝焦虑不安。当  相似文献   

2.
庄晓默 《母婴世界》2014,(5):128-129
名词解释 秩序敏感期是宝宝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宝宝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而宝宝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熟悉并适应自己的生活起居习惯,这就是秩序感。  相似文献   

3.
因为宝宝还没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一旦物体离开了他的视野,他就会认为这个物体不存在了,但是,当我们再一次把这个物体给他呈现出来,他就会好奇",为什么不存在的物体又回来了?"这种感觉会让孩子觉得很兴奋。所以,宝宝会不厌其烦地陶醉在藏猫猫中,不过,如何与宝宝玩藏猫猫,这中间可是有很大学问的哦!  相似文献   

4.
1.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  相似文献   

5.
张晓燕 《山东教育》2013,(Z3):47-48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学习训练秩序行为比较容易,秩序感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训练秩序行为便比较困难,秩序感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在儿童生命中的某  相似文献   

6.
雨薇 《家教指南》2006,(9):31-31,40,41
1岁半到2岁左右,宝宝开始玩假装或者想象游戏,在宝宝虚拟的世界里,每个物体都不仅仅是这个物体本身,它们往往代表着更多别的意义。对宝宝来说,一块积木今天是小船,明天可能就是一只小兔,后天还可能是一座房子……也有的时候,宝宝的假装游戏正好反映出他的心理活动。比如宝宝的小宠物意外死亡,他就会在他的游戏里表达他对死亡的恐惧与悲伤,因此,他会不停地在游戏中让他的小宠物一再地重现它当时意外死亡的情景等等。宝宝就这样通过他的想象游戏,在他的每日生活中通过实践逐渐掌握各种社会行为的规则,体验到一种获得控制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明媚 《父母必读》2014,(9):119-119
最近,妈妈发现宝宝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憋得多么厉害,他从不在幼儿园里拉臭。是什么原因让他出现这样的选择?该如何应对呢? 为何只在家里拉臭? 秩序感被破坏 宝宝在家中如厕通常会有熟悉的坐便器,喜欢的玩具和家人的陪伴,这样的环境会让宝宝产生一定的秩序感。当秩序感得到满足,宝宝就会产生喻快的感觉。而幼儿园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如厕的方式有时也与家里不同,处于这种焦虑中,宝宝是无法放松如厕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存在是一种秩序的存在,秩序感的形成对于个人的成长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秩序感的培育要及时抓住幼儿秩序敏感期,为培养有秩序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1岁左右的宝宝超级黏人,恨不得一天24小时像膏药一样贴在妈妈身上。有时候妈妈会很烦躁地说:"去找爸爸,他成天就知道打游戏!"可爸爸却超级委屈:"不是我不想抱娃,是宝宝只要妈妈不要爸爸!"淡定,宝宝黏妈妈是天性经历了十月怀胎,宝宝和妈妈的关系原本就非同一般。随着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即便身体分离了,但心理独立还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3岁以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黏妈妈的时期,虽  相似文献   

10.
0~6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中的敏感期,在语言敏感期内,如果成人能够让孩子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够轻松地掌握某种语言,如果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以后的学习往往事倍功半。但在这一时期,特别是0~3岁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情况,家长应该正确地认识孩子语言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当你的宝宝开始觉察到你并不是总在他身边,他就开始有了焦虑的体验在孩子生命最初的7个月里,你将替他做任何一件事情。这使得你的宝宝以为你和他其实是一个人。但是,当他再大一些,他就能意识到他的独立性,了解到当你不在房间的时候,他就无法享受你的温暖和安慰。这意味着你的宝宝正在逐渐掌握“物体恒久性”的慨念。即使当他不能看见这些物体或者人,但他们还是存在的。这个时候他会出现两种正常的焦虑:一种是害怕陌生人,一种是害怕和你分离。  相似文献   

12.
正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始驱动力。爱因斯坦甚至谦逊地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那么,父母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其实,宝宝对什么都好奇宝宝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两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会对婴儿床顶上发出清脆声响的摇铃感兴趣;再大一点,他就会抓取手边的物体,瞧一瞧,尝一尝;天气好的时候,爸妈推着车带宝宝下楼,宝宝变得兴高采烈,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等到会走以后,宝宝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压抑好久的好奇心爆发了,他要探索整个世界。在家里,他会探索阳台,翻看各种物件,研究花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1,(4):40-41
智力发展这个月的宝宝明显有了好奇心。在他的眼里,新的玩具、没听过的声音、没到过的地方、没见过的人、新的感觉都很有趣,他对此充满了好奇。这时候宝宝已经能够认识他所熟悉的一些物体和地方,也开始知道了自己的生活程序。看到乳房或奶瓶,他会表现出很急切、很激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小小游探家     
由于可以独立行走,1岁以后宝宝的视野就迅速扩大了,而且可以自由地到他想去的地方。于是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游探(漫游探索)期。在这个时期,宝宝会积极探索新的环境,玩具是这个阶段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正同龄的宝宝已经可以很流畅地和大人对话了,可自家的宝宝还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真有些急人!2岁的宝宝还不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未免让父母有各种不好的联想。不妨先寻找一下宝宝不开口的原因吧!为何金口难开?语言环境太复杂很多家庭都是祖孙三代,老人帮忙带孩子,家里的语言环境也因此会变得很复杂,爸爸妈妈说普通话,爷爷奶奶说家乡话,这种复杂的语言环境会给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宝宝带来一些困惑,他需要更多点时间来积累和转化这些语言。  相似文献   

16.
耳聪目明,谓之聪明。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视觉训练就已登场!"宝宝看这里!"宝宝的视觉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生儿虽说看不太远,也能发现10厘米以内的东西;出生第二个月,宝宝就能看清活动的物体和人的脸;从三四个月开始,宝宝的视觉发育进入一个"提速"阶段。抓住机会,跟我们一起动用视觉训练的5种道具,让宝宝的眼神灵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6,(10):38-39
中国家庭教育网报道,有的父母以为宝宝才1岁半就会背10首唐诗,长大后语文成绩就一定很好。2岁宝宝能从1数到100,长大后就会成为数学家!于是,就大幅度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其实,这些家长已经犯了宝宝智力开发的禁忌,这种最大限度地开发宝宝智力,是在扼杀他将来对学习的兴趣。父母们应该知道:3岁之前的孩子,其大多数能力的发展处于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敏感期,父母给的信号刺激越多,孩子相应能力的挖掘就越多,所以父母的确应该在这个时期抓紧对宝宝的智力开发。但父母应该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育,采用的内容和手段可“略为提前”一点,千万不要忽略他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健康,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18.
肤觉敏感期出现年龄:0岁~6岁特征:触摸、渴望爱抚和拥抱从宝宝出生开始,我们就知道宝宝哭了,只要妈妈抱抱他、拍拍他,他便停止哭泣。因此,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9.
李辉 《父母必读》2014,(1):44-45
正这个月,小家伙长了哪些本事会转头趴着时,宝宝能将下巴抬起片刻;他会慢慢转动头部,把头扭向一侧。会看新生宝宝不但能看,而且还能记住所看到的东西。睡醒时,宝宝会慢慢睁开双眼环视周围,对不远处色彩鲜艳的物体会注视片刻,对人脸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幼教博览     
宝宝涂鸦的敏感期宝宝一岁半开始喜欢拿着笔在纸上涂画。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运动范围的扩大,家中的墙壁、沙发、床单、大橱、家用电器上,处处会留下他的即兴之作。这预示着宝宝涂鸦的敏感期来到了。涂鸦能发展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还可以练习手腕部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动作。此时宝宝想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父母不要过分限制他的热情。要知道,宝宝的作品有着惊人的想像力和出色的表现力哦。美国:“德商”教育正风靡教育学博士米歇尔·博芭女士,第一次提出了“德商”的概念。她认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