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李兰冰  刘军  李春辉 《软科学》2011,25(5):80-84
以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理论工具,对两岸三地主要沿海港口的动态效率予以评价,考量各地港口的竞争地位和竞争态势。研究发现:(1)港口总体绩效不佳,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可能是受金融危机影响;(2)规模无效率是港口绩效不佳的根源,可能是港口资源分散造成的;(3)香港地区港口竞争力最强,台湾地区最弱,大陆居中;(4)大陆地区,长三角港口竞争力最强,其次为环渤海、福建及珠三角;(5)据吞吐量-效率矩阵,两岸三地港口可划分为精干、强壮、肥胖和瘦弱四种类型;(6)台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下降,效率恶化和技术退步是其双重成因;大陆趋于优化,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香港地区先提升、后停滞,但仍呈现一定技术进步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对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趋同理论,深入分析差异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2003-2008年我国电信业TFP呈现增长态势,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电信业TFP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电信业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西部电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中国电信业TFP不仅存在绝对趋同,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力资本的功能和资本的经济属性,将人力资本结构划分为促进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和提高资源充分利用的政府人力资本。采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三种人力资本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各自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2)在全域空间上,资源转换型人力资本和资源利用型人力资本显著促进本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源配置型人力资本则表现出抑制作用;(3)在区域和人口规模不同的城市,三种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最后给出从三种人力资本结构角度,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进步及其技术效率变化,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这3个指标的收敛情况。结果显示:全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加态势,其中技术变化成增加态势,而平均技术效率却表现出下降态势。无论是否考虑空间相关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均没有表现出σ-收敛迹象,只是在考虑空间相关时3个变量的标准差有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郭卫香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9-247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能否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采用SBM-DDF模型,测算2006—2017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TCP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TCP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省份多位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TCP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TCP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TCP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是能源消费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值.采用苏州市2000-2008年各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比较了2000-2008年苏州市各个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本文在构建DEA分析模型时,将能源、人力资本、固定资本投入、土地资源等作为多元投入,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这克服了传统能源效率指标仅以能源作为单一投入的缺点.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张家港、昆山、常熟和吴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市区与太仓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根据2001~2016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实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的因素。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安徽省中大型工业企业Malmquist指数及技术进步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大于1,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引起的。(2)外商直接投资和企业盈利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率都具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和政府资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都具有负向影响;行业集中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不显著,对技术进步率有负向影响。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提高安徽省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机理,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SBM-GML模型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每提高1%,GTFP就会增长0.104%;相邻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GTFP的提升有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若忽略这种影响,则会大大降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城市GTFP影响的提升作用。最后,为发挥科技服务业集聚对GTFP的促进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质疑区域生产率测算:空问视角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有大量的文献对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本文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比较,说明这些研究一般忽视省份经济空间相关性和各区域生产函数差异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引入空间分析的方法论,介绍了文献中较少采用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估计.进而,参考面板数据分析的优点,本文创新性地在GWR方法基础上,引入时间的概念,利用时空同质假设,提出新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三维或同质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简称HGTWR方法.运用HGTWR方法,本文对1998-2005年我国省份经济TFP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说明:我国区域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是随时空而变化的;省份经济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呈"西--中-东"排列;我国经济增长中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并不低,说明我国近期经济增长并非是低效增长. 入空间分析的方法论,介绍了文献中较少采用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估计.进而,参考面板数据分析的优点,本文创新性地在GWR方法基础上,引入时间的概念,利用时空同质假设,提出新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三维或同质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简称HGTWR方法.运用HGTWR方法,本文对1998-2005年我国省份经济TFP进行估计.估计 果说明:我国区域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是随时空而变化的;省份经济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呈"西一中一东"排列;我国经济增长中TFP增长率和贡献度并不低,说明我国近期经济增长并非是低效增长. 入空间分析的方法论,介绍了文献中较少采用的地理加权  相似文献   

12.
省域专利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的专利数据由于人口流动和知识传播的原因,存在着空间相关.传统的计量方法不能体现空间相关,且一般的省域截面数据达不到空间分析方法对大样本的要求.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度和系数的正确性.人口流动和流动导致的人口增量对专利创新有重要的影响,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专利创新多;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是正面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局部性;高校教育也有正面影响,但其作用尚待发展且空间相关性较大;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地对专利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投资地的邻居并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GW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CTWR,并对我国区域R&D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GTWR模型比OLS模型模拟结果更为理想;空间联系程度对R&D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OLS估计得到的我国区域R&D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低于实际水平;我国区域R&D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R&D资本驱动的,而R&D人员投入甚至是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纪玉俊  李超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51-1659
基于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同时考虑了地理距离因素和信息化水平因素的方法设定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地区创新与我国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区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不仅显著而且具有稳健性,此外,空间溢出效应也是我国地区产业升级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5,(6):105-109
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开放度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而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总体上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还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国碳排放效率在2000~2007年间不断升高,而2008年之后则有所下降;我国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呈现从东部到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技术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9,(4):40-43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SBM模型测度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文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城市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省级层面标准化水平构建区域吸收能力指标,结合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指标,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通过分析地理距离矩阵、研发能力距离、技术能力距离、吸收能力空间权重矩阵,实证研究省级层面创新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R&D资本、R&D人员投入下的创新产出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标准化能力能促进本省域的创新产出,但会抑制其他省域的创新产出。因此,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提高R&D资本、R&D人员、知识存量的投入,来促进我国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有利于推动省域层面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指标,并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各种稳健性检验印证了上述结果。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进而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动态收敛性分析法,研究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和在时间轴上的动态收敛性。从地区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从东到西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空间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以H-H(高-高)集聚和L-L(低-低)集聚为主;从时间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不断缩小,呈现出动态收敛的特征。最后针对不同的省份提出差异化的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