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红兵 《中国文化》2013,(2):164-176
陈三立生於1853年,卒於1937年。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0世纪一二十年代这一"早期现代"时期,①在心智与人格最为成熟的盛年,他不仅"经历"甲午、戊戌、庚子、废除科举、辛亥、新文化运动等文明与政治的危机,他本人就是危机。赞画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父子双双被黜,从峰巅到谷底,自此陈三立"一自放於文学间",②诚如他为侪辈诗人梁鼎芬所写诗序所云:"当是时,天下之变盖已纷然杂出矣。学术之升降,政法之隆污,君子小人之消长,人心风俗之否泰,夷狄寇盗之旁伺而窃发。梁子日积其所感所营,未能忘於心,幽尤徘徊,无可陈说告语者。而优闲之岁月,虚寥澹漠之入境,狎亘古於旦暮,觌万象於一榻,上下求索,交萦互引,所以发情思荡魂梦,益与为无穷。梁子之不能已於诗,倘以是与?倘以是与?"③写的是梁鼎芬及其节庵诗,也写的是陈三立自己及其散原精舍诗——在优闲之岁月、虚寥澹漠之入境与天下之变纷然杂出之间,一  相似文献   

2.
正一首關乎"戊戌變法"的佚詞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戊戌四月廿三日(1898年6月10日),光緒帝載湉頒詔"明定國是",啓動"變法"之時,王國維入上海《時務報》館當書記兼校對才兩三個月。他"混迹庸衆",卻心系"變法",懷着極爲感奮的心情,致信引薦他來《時務報》的好友許家惺說,"連日讀上諭,皆有怵惕振厲之意",~1幷且賦詩述懷,抒其"我身局斗室,我魂馳關山"(《戊戌雜詩》三首之二)的高遠之志。非常巧合的是,在近年公布的王國維之父《王  相似文献   

3.
胡毓骅 《寻根》2013,(3):92-99
一抗倭名将胡宗宪(1512—1565),字汝真,号梅林,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龙川(大坑口)人。据陈宏谟《忠敬堂汇录·胡襄懋公传》载:宗宪年十七补邑诸生,嘉靖甲午(1534年)举于乡,戊戌(1538年)成进士,进入仕途。先后任县令、监察御史。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经赵文华力荐,擢都察院左佥  相似文献   

4.
沙琛作品     
正沙琛沙琛(1759-1822年)字献如,号雪湖,别号点苍山人,回族,太和(今大理)人,清乾隆年庚子科(1780年)举人。列任安徽怀远、怀宁、建德、霍邱县知事。书学孙过庭及二王,擅行草,笔势灵动而不失沉着,雅致可观。著有《点苍山人诗钞》《续台纪恩》等集。  相似文献   

5.
名匾沉浮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武夷山之与朱熹,永安桃源洞之与徐霞客,连城冠豸山之与林则徐,便是例证。清道光甲申年(1824)春夏之交,威震华厦的林则徐,应同科进士,深交挚友谢邦基的邀请,为其父谢凝道(嘉庆丙辰恩科进士,云南迤西兵备道)六旬寿诞,赴连酌寿筵并游览名胜冠豸山。林则徐见“东山草堂”正厅内,  相似文献   

6.
魏景初三年(239年),明帝曹叡临死前诏命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而以曹爽与司马懿夹辅幼王,从而导致曹魏政权的急骤衰落.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而独揽大权.建安时代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时代;"建安烈士"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名士与竹林名士.  相似文献   

7.
鲍鹏山 《寻根》2001,(3):96-100
魏景初三年(239年),明帝曹睿临死前诏命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而以曹爽与司马懿夹辅幼王,从而导致曹魏政权的急骤衰落。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而独揽大权。建安时代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时代;“建安烈士”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名士与竹林名士。  相似文献   

8.
肖学周 《寻根》2003,(1):98-103
缘起:竹林之变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咏怀》之二十二)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王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世说新语·伤逝》)造成竹林之变的原因是作为七贤之首的“嵇生夭,阮公亡”。景元三年(262年),…  相似文献   

9.
陳寶箴1895年9月12日(光緒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散原《行狀》記為八月,疑指接到諭旨的時間或舉約數)被任命為湖南巡撫。這一年他六十四歲,經驗與學問與歷練早已超出這一職務所需要的種種條件。實際上他得到這一職務的時間未免太遲。陳三立這一年也已經四十二歲了。當時正是甲午戰敗之際,朝野沸騰,要求變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冲决传统文化网罗──论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及其经验借鉴王素华,张文木一百年前,中国兴起改良变法思潮,甲午惨败,又使这一思潮转化为以"冲决网罗"(谭嗣同《仁学自叙》)为宣言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此便拉开了迄今尚未结束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序幕。今天...  相似文献   

11.
李津军 《世界文化》2002,(3):44-44,43
古老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十二生肖之俗自然也传遍了周边国家。日本学者认为,他们的生肖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其年代起码在公元8世纪之前。在朝鲜半岛,十二生肖至今流传。越南在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流行十二生肖,然而他们那里的生肖无兔而有猫。据说,这是由于当初翻译上的差错所致,因为“卯”与“猫”同音,卯兔即被误  相似文献   

12.
何建木 《寻根》2012,(6):77-87
漳村又名漳溪,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漳溪南岸,距县城紫阳镇约15公里,为多姓氏聚居村落,现有人口500余人.漳村始建于南宋末年,主要聚居王、单两大姓氏,民间有"三王两单"之称,即三支王姓(祖源均为武口王村)和两支单姓先后迁入此地.随后又有邵、滕、张、江、金、程等姓氏迁入,清中叶最盛时漳村人口多达千余户.在三支王姓中,第一支是由6世王元可从武口王村迁至管溪,后第8世王守宣二迂至婺北浙源西坑,18世王寿泗三迁至漳村长寿里,21世王证明、王志明兄弟四迁至漳溪(即漳村);第二支由12世王真从武口王村迁至松墅,复迁至浙岭,22世王兴保、27世王仲千先后迁至漳溪;第三支由9世王惠迪从武口王村迁至县治昭义坊,22世王福尧迁至婺北金源山头,25世王承裕于康熙三年(1664年)迁至漳溪.  相似文献   

13.
李振聲 《中国文化》2007,(2):128-140
郑孝胥的东瀛外交生涯,前后凡三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三十二岁,由驻日公使李经方奏调东渡,以同知身份充任随员,因使馆位于日本东京曲町,故有"谁念诗人渐消瘦,曲町馆裹看飞鸿"之句;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调任筑地副领事,居东京永田町日枝山下,有五言诗《永田町日枝山下新居》记其事;后李经方丁忧回籍守制,汪凤藻接任驻曰钦使期间,移任神户兼大阪领事,至光绪 二十年 (甲午,1894)中日构异,随公使下旗归国。  相似文献   

14.
正事興而謗至——中國的先覺者的命運向來如此。本來到光緖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的春夏之時,清政府的改革決心也大起來了,對陳寶箴領導的湖南新政,是非常有利的外部條件。可是恰在這時,湖南的守舊勢力卻向新政發起了攻擊。導火綫是時務學堂和《湘報》,同時也由於朝野上下變革和反變革的勢力的矛盾呈白熱化趨勢。雖然,此事前後有一個從學術思想論爭到政治打拼構陷的愈演愈烈的演變發展過程。  相似文献   

15.
宋之问告变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之问告变考补张锡厚唐代诗人宋之问以其"研练精切,稳顺声势"的"律诗"①著称於世,在唐初诗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幸的是,他在政治上攀附权贵,谄事显要,曾两遭贬谪,特别是神龙二年(706)发生的驸马都尉王同皎、张仲之等密谋诛杀武三思的事件,两《唐书》...  相似文献   

16.
郑晓江 《寻根》2007,(4):119-128
近两年,我常常翻看《王阳明全集》(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读之、品之、思之,常至废寝忘食。一日晨,早早躲进王字楼中我  相似文献   

17.
《尼贝龙根之歌》是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于12~13世纪的德国叙事诗,作者不详。全诗2379段,每段4行,由《西格弗里之死》和《克琳希德的复仇》两部分组成。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英勇无敌,早年曾夺得尼贝龙根财宝。他向勃艮第王恭太的妹妹克琳希德求婚,恭太将其留于国内并令其带兵出征,击败了萨克森王吕代格和丹麦王吕代伽斯特后,西格弗里又与恭太远赴冰岛,暗助恭太娶得冰岛女王布伦希德。完成伟绩后的西格弗里终于和克琳希德成婚并回到尼德兰。10年后,夫妇二人应恭太之邀赴宴。布伦希德与克琳希德发生争吵,恭太的家臣哈根以维护王后尊严为名,设计谋杀了西格弗里,尼贝龙根宝藏被哈根夺去,沉入莱茵河。13年后,匈奴国王艾柴尔迎聘守寡的克琳希德为后。一心要为西格弗里报仇的克琳希德将恭太兄弟和哈根等人诱骗到匈奴国,挑唆匈奴与勃艮第两国武士厮杀,双方死伤无数。克琳希德斩杀了恭太和哈根;但匈奴国的门客希尔德布郎不忍克琳希德的残酷,又将其杀死。1827年,歌德在为现代德语译本《尼贝龙根之歌》写的书评中说:与荷马史诗一样,《尼贝龙根之歌》也是健康和有生命力的。老实说,我对于史诗这类题材向来是敬而远之的。我想,大多数的读者与我相似,它们太厚重、太久远,和生...  相似文献   

18.
夫史之为用,亦大矣哉!上通千百年之事,下垂千百世之例。借事喻物,以明治国之大道;按制依度,以应乡里之琐事。至其使命,则为“究天入之际,穷古今之变。”史之为用,史之使命,既如此重大,故凡治史者,非据切实之学问,明慧之识见,干练之才器,不足以语此也。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会通”,我国古代文献最早见诸《周易》,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闽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变通莫大乎四时”,“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力……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相似文献   

20.
田野 《世界文化》2014,(4):49-50
大家谈起甲午中日战争和《中日马关条约》,无不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深恶痛绝。然而,造成甲午战争惨败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原因既不是慈禧太后,也不是光绪帝,更不是李鸿章,而是大才子汪凤藻的疏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