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句。书中对“沃灌”注:浇灌。我在讲解中试用此义将“媵人持汤沃灌”译成“媵人用热水浇灌”总觉得不妥当。而“灌,注入也”(《辞海》),在这里就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选取了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其中“媵人持汤沃灌”一句,课本注释“媵人”为“陪嫁女子。这里指女仆”,注释“沃灌”为“浇水洗”。教学参考书将“媵人持汤沃灌”翻译为“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笔者以为这些注译存在疑点。  相似文献   

3.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一句话,对句中“媵人”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持汤沃灌” 明初著名文学家,《元史》主修人宋濂,曾写过一篇著名散文《送东阳马生序》。文中叙述了他年轻求学时的艰苦经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之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履,久而乃和。” 对这段话里的“持汤沃灌”四个字,有些注释文章给解释成“拿热水烫洗”。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散文选》:沃灌,洗的意思: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古代诗文译析》:持汤沃灌,拿热水给我洗;农民机械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文译注》:持汤沃灌,拿热水给我烫。我们认为,从生活常识上来讲,这样的解释是有悖情理的。 第一,从上文看,作者在到达途中旅舍之前,已是“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后。则是“四肢僵劲不能动”,可见受冻不轻。按情理说,冻僵了的旅客进入客舍之后,客  相似文献   

5.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杨向东先生的《“媵人持汤沃灌”解析》(以下简称“杨文”),获益匪浅。杨文对“媵人”的解析,值得赞赏。但对“沃灌”的解析,与所见诸媒体略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6.
浇洗乎灌饮乎河南常道江职高《语文》第一册(国家教委推荐教材.人教社1991年9月版)选人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材对“媵人持汤沃灌”一句的译文是“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见1991年9月版430页)。与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服役...  相似文献   

7.
"汤"意再辨──与常道江商榷新疆夏向前《职业技术教育》(1995年第6期)刊登了常道江同志的《浇洗乎,灌饮乎》一文,拜读后,心有戚戚焉。常文称,教材把"媵人持汤沃灌"译为"朋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是不妥的,四肢冻僵是不能用热水浇洗的。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8.
初中教材的几个不同版本,对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文中的“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的“沃灌”,都注释为“浇洗”的意思。参考书中关于这一句的翻译为“服侍的人拿热水给我洗手洗脚”,我认为这样注释不妥。首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沃”一词注释为“灌溉、浇水”。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临种沃之”。“灌”一词注释(1)浇,灌溉《。史记·西门豹传“》引河水灌民田”。(2)注入,倒进去。《韩非子·说颖“》不能饮者,以筒灌其口”。这样看“来沃“”、灌”两字都没有洗的意思。“而沃盥”在古代是一种洗手的礼仪。但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的词义,有的古今相同,有的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词义范围缩小的,词义范围扩大的,词义完全转移的几种情况。据此将初中文言文教材中古今词义容易混淆的一些词按统编教材顺序摘录出来,举例(也录用部分高中教材的例句)简析。(1)汤,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译文:等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又:“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义同上。  相似文献   

10.
熊俊然 《现代语文》2006,(1):123-12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中,选录了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其中有一句“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课下注释中对“媵”的解释是“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对于“妃、嫔、嫱”,我们并不陌生,而“媵”却不常见,课文注释中解释的也较为简略,“媵”制其实是我国古代一种“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杜牧《阿房宫赋》在描写到六国王室的悲惨遭际时有如下几句:“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对文中的“媵”,一般都如此作注:妾的一种,为古代贵妇的陪嫁女子。这种解释虽大致可通,但并未将“媵”的来龙去脉交代清  相似文献   

12.
说"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中,选录了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其中有一句“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课下注释中对“媵”的解释是“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对于“妃、嫔、嫱”,我们并不陌生,而“媵”却不常见,课文注释中解释的也较为简略,“媵”制其实是我国古代一种“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侄,兄之子;娣,女弟也。”就是说,一个女子出嫁,一定要有她的兄弟的女儿和她的妹妹随嫁,…  相似文献   

13.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  相似文献   

14.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  相似文献   

15.
寒花葬志     
归有光 《中文自修》2003,(12):53-53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西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人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儿旁饭,  相似文献   

16.
唐娟 《文教资料》2007,(9):90-91
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或特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父母”、“姑舅甥”、“媵姪娣”“夫妻”四组称谓的分析,考察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工具书对“媵”的解释不尽相同,尤其是解释其名词性义项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工具书的释义须遵循准确贴切的原则,释义不妥容易引起误解、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阅读”第四单元《触龙说赵太后》有这样一句话 :“媪之送燕后也 ,持其踵为之泣 ,念悲其远也 ,亦哀之矣。”课本把句中的“持其踵为之泣”注为 :“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持 ,握。踵 ,脚后跟。”“持其踵”是“握着她的脚后跟”吗 ?“握着她的脚后跟”干什么 ?郭锡良、唐作藩等人编写的《古代汉语》解释说 :“这是写送别燕后的情景 ,燕后已上车 ,赵太后在车下 ,还要握着她的脚后跟 ,意思是非常舍不得她离去。”这解释似乎有些道理 ,但原文中哪有关于“后已上车 ,赵太后在车下”的文字叙述呢 ?而且“脚…  相似文献   

19.
寒花葬志     
婢 ,魏孺人媵 ① 也。嘉靖丁酉② 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③ 。事我而不卒 ,命也夫 !婢初媵时 ,年十岁 ,垂双鬟 ,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 ,热火煮荸荠熟 ,婢削之盈瓯 ,予入自外 ,取食之 ,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 ,即饭 ,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 ,奄忽便已十年。吁 !可悲也己 ![注释 ]①魏孺人媵 :魏孺人 ,作者前妻 ,南京光禄寺典簿魏庠次女。孺人 ,明代七品职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又通用为对妇女的尊称。作者写此文时 ,尚未中举 ,因而此系尊称。媵 ,陪嫁的婢女。②嘉靖 :明世宗年号。丁酉 :嘉靖十六年。③…  相似文献   

20.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②,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③,葬虚丘④。事我而不卒⑤,命也夫⑥!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⑦,曳深绿布裳⑧。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⑨,婢削之盈瓯⑩。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紒紜矠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紒紝矠。吁紒紞矠,可悲也已紒紟矠![注释]①寒花———婢女的名字。志———一种记事的文体。②魏孺人———指作者的妻子,姓魏。明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为孺人。媵(yìng)———随嫁的婢女。③嘉靖丁酉———嘉靖十六年(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