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在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如何切实维护好农民的经济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公路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农村公路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工作的重点,解决好农民的出行问题、是公路交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崔美花 《今日科苑》2006,(12):72-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农民心理素质和观念存在一些缺陷。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尽快制定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当前媒体热议的话题之一。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农民文化素质问题带来的农村各个方面的滞后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瀚民 《科教文汇》2007,(7X):210-2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工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农村经济社会因素、投入力度因素、主体力量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等制约了新农村体育的发展,针对上述制因,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需抓住机遇,注重宣传,创新农民体育的组织形式,发挥小城镇和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重中之重”的大事,用新科技改造农业、农民拓贫致富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农民、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唐山市科协落实“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农民素质行动上,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活动“五个一”工程。即:抓好“一站、一栏、一员、一校.一中心”建设,“一站”是农村科普活动站、“一栏”是科普宣传栏、“一员”是科普宣传员,“一校”是科普学校、“一中心”是科普服务中心。活动站是在农村开展科普活动的主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宣传员是植根基层,直接面对农村的科普工作者,科普学校是农民培训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文章简要分析了培育新农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保护农民利益刘春仁,李崇光,钟涨宝,梅金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民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对全社会来说是必...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从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这一环入手.让广大农民能够自如地运用好“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健康地开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经济知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管理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的执政要求。为此,深入探讨贫困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用新观念武装农民,用新思路发展农业,用新理念建设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置中央三令五申划定的农民减负"高压线"不顾,振振有词地打起了向农民收钱乱摊派的主意,理由是"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是一种谬误。中央明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强调农民是受益主体、决策主体——各级政府才是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投入主体。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中央政府的工作重心,而实现农民增牧是其最关键的一环;只有农民富裕了,中国的民生问题才彻底解决,社会才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不会成为空话。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指日可待了。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农村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由于农村现行的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改革户籍制度,精简臃肿的政府机构,加大税费改革的力度和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是目前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谁,这是改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在"自上而下"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常常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因为如此,农民难以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最大受益。要想改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促使农民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必须瞄准农民信息需求、改善农民信息条件和提高农民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新型农民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而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畅通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而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畅通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