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电导的测量是本文的出发点,在分析土壤电导机理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能同时检测土壤电导和土壤含水量的土壤电导试验系统。探索了土壤电导与土壤容积含水率、土壤含盐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随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电导的变化趋势和土壤电导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变大的规律。同时还探讨了土壤电导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对pH值不同的土壤进行了分别的试验,通过分析认为土壤pH值对土壤电导的影响较弱,待今后再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典型草原地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  刘丽梅  陈田 《资源科学》2008,30(6):837-842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对草原旅游发展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得知旅游活动的干扰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比土壤的机械组成要明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干扰又比对土壤的容重影响显著;在干扰范围上。旅游者游览活动波及的区域面积比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地段广。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土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据此诊断出如下结果:在道路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极重;在敖包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是重度干扰;在马场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属于中度干扰。从而文章确立了不同旅游活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提供了不同旅游活动范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参数,有利于目的地快速诊断旅游发展的土壤影响强度,及时作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施用有机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施用有机肥不仅增加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而且对土壤的有机质、团聚水平、团聚度和结构的稳定性、通气孔隙、水容量等的物理性状有显著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酶的活性和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的益处和不合理施用有机肥引起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土壤系统中微生物的微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情况,主要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土壤酶活性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和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结构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都有影响。由于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导致土壤有机污染物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的有机磷和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群落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旱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机质、全氮、C/N比差异较大的1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培养试验,用对数方程、指数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土壤氮素矿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土壤N素矿化过程;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的一级动力学模式,求出了不同模型中的参数;最后探讨了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动力学模型系数的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7.
非污染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未受重金属明显污染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是否存在重金属的富集现象,从浙北平原采集了23个农业土壤样品,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土壤颗粒态有机质(POM)含量及土壤和颗粒态有机质中重金属(Cu、Pb、Zn、Cd)的分布。结果表明,虽然供试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这些土壤中POM对重金属均呈显著的富集作用,Cu、Pb、Zn、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5.4~13.5、4.7~10.3、3.8~10.4和3.8~12.3,并随POM粒径减小而增加。富集系数一般是砂质土壤高于壤土和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OM的重金属富集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中量有机质土壤>低量有机质土壤>高量有机质土壤。分析认为非污染土壤中POM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主要是有机质与土壤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从土壤容重、土壤水热特性和土壤化学性质方面进行了探讨。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火干扰的强度、火后时间,而且也受到过火迹地本身植被、土壤、水文、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问题日益严重,土壤监测工作被提升到土地管理的日程上来。加大对土壤监测成果进行分析,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详细分析,成为土壤监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提升了土壤综合利用效果。土壤监测工作是由化验、调查等工作来实现的,通过对影响土壤质量的重金属及多环芳径等危害土壤的物质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来达到对土壤成果检测的目的。本文主要识别针对新疆地区的多环芳径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土壤监测成果及其综合利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西藏河谷农区农田土壤生物环境的影响,在持续6年的定位试验(撒播、条播、少耕、免耕)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脲酶、蔗糖酶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青稞整个生育免耕方式土壤呼吸强度最高;(2)随土层深度增加,处理年限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免耕处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20~40cm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低于0~20cm土壤;耕作方式处理年限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条播方式土壤脲酶活性强,而免耕方式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由此得知,土壤生化性质指标能敏感地表征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扰动差异引起土壤环境和生物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近年来国际土壤学界在土壤物理学领域的一些新的定位和发展, 并就与土壤安全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土壤物理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回顾, 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监测与运动模拟、农田水文过程与水分生产力、土壤中污染物和胶体的运移、土壤生物物理、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机制与效应6 个方面。最后从土壤物理学科发展和我国耕地建设的需求展望了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泥桨泵复垦土壤生产力的评价及其土壤重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泥浆泵复垦土壤理化特性的测试分析、土壤生产力的定量评价,揭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重构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洪业 《资源科学》1999,21(6):29-33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及土壤水资源数量,并对土壤水资源研究在农业节水中的意义及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度多中等到高等。  相似文献   

15.
作者根据长期从事土壤普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的经验,论述了系统积累土壤资料、节约保护耕地、因地制宜改良利用土壤对粮食增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及土壤水资源数量,并对土壤水资源研究在农业节水中的意义及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该文概述世界土壤标本数据库发展趋势,回顾了我国土壤标本数据库建设进展,分析了新疆土壤标本数据库建设现状、需求和差距。阐述了建立“新疆土壤标本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平台对新疆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一种自然资源,有了它人类才可以生产、生活下去。对农业而言土壤是根本,因为必须在土壤里农作物才能生长。所以,要想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必须要注重土壤的重要性,核心就是关注环境同土壤的联系。当下土壤侵蚀变成全世界都为难的环境问题,它对社会进步、人类生存都有着严重的威胁。而土壤又属于不能再生的资源,毁坏土壤很容易,但是形成土壤至少要上百年。  相似文献   

19.
孙伟春 《大众科技》2008,(3):105-106
针对土壤的力学特性,从土壤应力应变状态及临界状态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应力分析微元体、临界状态“墙”、土壤失效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对土力学的学习和土壤耕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描述了在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选择4种不同典型生境对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具有相关性.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环境的相关程度不如密度明显;土壤pH值对土壤动物的密度影响较显著;土壤含水量只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大型土壤动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